第1章 诸葛四友隆中相聚
作者:寰宇散人   三国秘事第二部最新章节     
    南阳郡邓县襄阳城西二十里的一个草庐里,几个年轻人此时正在谈笑风生。
    一个身披鹤氅、羽扇纶巾、面如冠玉、目若朗星的年轻儒生眉开眼笑地道:“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哈哈哈哈!”
    这个年轻人正是诸葛亮,此时他刚好二十七岁,风华正茂、挥斥方遒。
    “孔明啊,我们哥几个可是有日子没聚了,哈哈哈!”徐庶感慨道。
    另一个年轻人嗔怪道:“有些人呐,一当了官儿,就把原来的朋友给忘了!”
    此人名叫石韬,字广元,豫州颍川人,与徐庶是同乡,初平年间二人一同来到荆州避难。
    徐庶摇头苦笑道:“广元呐,你这话打击面儿可就有点儿大了吧,一下子可不只得罪了我一个人呐!若说为官的话,州平才是真正的官呢!我这算什么呀,只不过是新野县令的一个门客而已。”
    一个身材魁梧、精神矍铄的年轻人道:“元直,人家广元说你呢,少在这挑拨离间。我这也是没办法,子承父业嘛,谁让我有一个当太尉的爹呢!父命难违,如果自己可以选择的话,我才不愿当什么狗屁中郎将呢,远不如闲云野鹤逍遥自在。”
    这个年轻人叫崔钧,字州平,其父曾经是当朝太尉崔烈,后来被董卓迫害入狱。
    崔钧为了替父亲报仇,从此便走上了仕途,当起了虎贲中郎将。
    又一个年轻人道:“哎呀,你们就不要互相挖苦了,人各有志,不可强求。有道是:强者入世,智者出世。虽道路各别,最后却都殊途同归,所以我们还是应该求同存异的。”
    这个年轻人叫孟建,字公威,颇有治国之道,又精通兵法,至今与诸葛亮一样,隐居在荆州。
    诸葛亮又道:“今天我们大家能聚在一起,可要感谢元直啊!若不是他组织,指不定我们何年何月、何时何地才能欢声笑语、齐聚一堂呢,哈哈哈!”
    诸葛亮,字孔明,徐州琅琊郡人。
    他三岁丧母、八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先是跟着叔父诸葛玄去了豫章。
    后来诸葛玄被罢官,又带着他们来荆州投奔了刘表。
    徐庶、石韬、崔钧、孟建都是诸葛亮的好朋友,人称“诸葛四友”
    除了弟弟诸葛均,诸葛亮还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
    哥哥诸葛瑾去江东避难,后来被孙权相中,在其手下做了长史。
    大姐嫁给了荆州世族豪强家的公子蒯琪。
    二姐嫁给了襄阳名士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
    在诸葛亮十七岁的时候,叔父诸葛玄与世长辞了。
    诸葛亮便和弟弟诸葛均隐居在了距离襄阳城西二十里的地方,也就是南阳邓县的一个草庐之中。
    兄弟俩相依为命、晴耕雨读,日子虽然穷困潦倒,倒也过得逍遥自在。
    这个草庐号曰“隆中”,此时几个年轻人便是聚集在这里。
    石韬又打趣道:“我看徐元直这小子没这么好的心眼儿,他指不定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呢!”
    徐庶指了指石韬,问道:“我说广元呐,咱们俩可是老乡啊,你不跟我一伙儿也就算了,怎么还处处针对我呀?”
    崔钧笑了笑道:“说归说,闹归闹,元直,你如果真有什么事的话但说无妨。兄弟们如果能帮上忙,一定会尽力而为的。”
    孟建也跟着道:“对,元直,这俗话说得好,无事不登三宝殿。你这一天也挺忙的,把哥几个都找来,肯定有什么事相求吧!”
    徐庶点了点头道:“实不相瞒,我还真有点儿事,不过也不是什么太要紧的事,更不用麻烦几个弟兄!”
    众人面面相觑,心下也更加好奇了,都等着徐庶继续往下说。
    徐庶呷了口茶,又说道:“我想请孔明兄出山。”
    石韬哑然失笑道:“什么?亏你也想得出来!他的架子比谁都大,你也不是不知道,我看除非是天王老子,否则谁也别想请动他。”
    徐庶佯怒道:“我说老石,人家还没说话呢,你就先在这里捣乱,你是诚心跟我过不去是吗?”
    崔钧又道:“元直啊,广元说的有道理,我也觉得你请不动孔明。你想啊,人家平日里总是自比管仲、乐毅。管仲、乐毅是何等人物?那可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千古风流人物啊,只有皇上才有资格征辟人家,哈哈哈!”
    孟建又问道:“元直,你为何要请孔明出山呢?”
    徐庶叹了口气道:“唉!我投奔刘备已经六七年了,未立下尺寸之功,实在是愧对人家。眼下曹操统一了北方,荆州又打算投降曹操,刘备可以说是命悬一线了。只要荆州方面一投降,刘备随时都会人头落地。我想给他出出主意,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实在想不出什么太好的办法。有道是: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君忧臣辱,君辱臣死。作为刘备的谋士,我还是有责任为他出谋划策的。但对于眼下的困境,我也实在束手无策,于是我就想到了孔明。孔明向来博学多才、足智多谋,他一定有办法帮刘备渡过难关的。所以我今日就来隆中找孔明了,顺便再把兄弟几个聚到一起叙叙旧。”
    几个人都知道徐庶去新野投奔了刘备,也听说曹操彻底消灭了整个袁氏集团,却并不知荆州的具体情况,更不知刘备和曹操到底有何过解。
    听徐庶这么一说,大家都有些莫名其妙。
    “元直,这荆州想投降曹操就投降曹操嘛,为何刘备就肯定活不下去了呢?”石韬好奇地问道。
    “刘备与曹操有不共戴天之仇,总之曹操绝不会放过他的。”徐庶长话短说地道。
    几个人都不再说话,又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望向了诸葛亮。
    诸葛亮手摇羽扇,莞尔一笑道:“元直,这刘备就是你的主子?”
    徐庶点了点头。
    诸葛亮又道:“元直,我跟你是莫逆之交,但我却并不认识这个叫什么刘备的呀!你的忙我可以帮,但他的忙我可帮不了!”
    “孔明,你这话是何意呀?”徐庶问道。
    “你回去就跟刘备说,我不肯去他手下做事。人你举荐了,也亲自去请了,你的使命已经圆满完成了,也算对刘备仁至义尽了。至于结果什么样,那就不是你的问题了。”诸葛亮淡淡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