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曹操一口气封了二十余人
作者:寰宇散人   三国秘事第二部最新章节     
    “曹爱卿!”
    刘协小声对曹操招呼道。
    刘协的意思是想问问曹操,如果没什么事的话就退朝吧。
    曹操也不搭话,又站起身来,从怀中拿出了第二份书简。
    “刘勋,原为庐江太守,后投靠朝廷,任河内太守,在任上的表现可圈可点、有目共睹。是故老臣斗胆建议,封刘勋为征虏将军、华乡侯!”
    刘协看得目瞪口呆,真没想到一口气封了那么多人,后面竟然还有。
    曹操回过头来,歪着脖子瞥了一眼刘协。
    刘协连忙道:“准奏,准奏!”
    曹操点了点头,又接着道:“李通,斩袁绍使者,送来印绶,又击郡贼瞿恭、江宫、沈成等,皆破残其众,送其首级,遂定淮、汝之地。是故老臣斗胆建议,封李通为汝南太守、都亭侯!”
    刘协连忙道:“准奏,准奏!”
    曹操又接着道:“鲜于辅,官渡之战时能够认清形势,及时投靠朝廷。是故老臣斗胆建议,封鲜于辅为左度辽将军、昌乡亭侯,督幽州六郡,遣还镇抚本州!”
    刘协连忙道:“准奏,准奏!”
    曹操又接着道:“阎柔,率领乌桓、鲜卑投靠朝廷,并贡献名马。是故老臣斗胆建议,封阎柔为护乌丸校尉、都亭侯!”
    刘协连忙道:“准奏,准奏!”
    曹操又接着道:“臧霸,东州扰攘,执义征暴,清定海岱,功莫大焉。是故老臣斗胆建议,封臧霸为徐州刺史、威虏将军、都亭侯!”
    刘协连忙道:“准奏,准奏!”
    曹操又接着道:“孙观,与臧霸俱战伐,观常为先登,征定青、徐群贼,功仅次于霸,与老臣会师南皮,遣子弟入居邺城。是故老臣斗胆建议,封孙观为青州刺史、振威将军、吕都亭侯!”
    刘协连忙道:“准奏,准奏!”
    曹操又接着道:“张既,去岁河内张晟众万余人无所属,寇崤、渑间,河东卫固、范先,弘农张琰,并州高干各起兵以应之,张既说服西凉马腾引兵会击各路反贼,破之,斩张琰、卫固、范先首级。是故老臣斗胆建议,封张既为司隶议郎、武始亭侯!”
    刘协连忙道:“准奏,准奏!”
    曹操刚要再开口,刘协打了个哈欠道:“爱卿啊,您能不能长话短说啊,受封之人的功绩朕都知道了,直接说封他们什么官儿就行了!”
    曹操说了半天,也早就口干舌燥了,点了点头,又继续道:“韩浩,建议封其为中护军、都亭侯!”
    刘协连忙道:“准奏,准奏!”
    曹操又接着道:“史涣,建议封其为中领军、都亭侯!”
    刘协连忙道:“准奏,准奏!”
    曹操又接着道:“刘若,建议封其为建武将军、清苑亭侯!”
    刘协连忙道:“准奏,准奏!”
    曹操又接着道:“王忠,建议封其为中郎将、都亭侯!”
    刘协连忙道:“准奏,准奏!”
    曹操又接着道:“老臣还建议封邓展为乐乡侯、薛洪为都亭侯、董蒙为南乡亭侯!”
    刘协连忙道:“准奏,准奏!”
    刘协坐在那里早已哈欠连天、昏昏欲睡,他也不管什么乡侯、亭侯、都亭侯的了,只要曹操说完了,他就赶紧说“准奏”。
    曹操合上书简,又坐回了原位。
    刘协则如坐针毡,他不知道曹操还有没有第三份书简再拿出来念。
    但刘协也不敢多问,便又强自打起精神,坐在那里看曹操如何行事。
    曹操坐在那不再说话,眯起眼睛,细细打量着阶下的文武大臣。
    此番他来许昌,有两个目的,一个是笼络人心,一个是排除异己。
    笼络人心,当然是去青州给他带来的启示。
    自打当年陈留起兵,这些年来曹操一直是东征西讨、南征北战。
    但他却从来没有仔细地思考过一个问题,那就是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们的前程。
    管承也好,昌豨也罢,为什么要造反?
    还不是为了能当个官,过上好日子嘛!
    而自己手下的这帮兄弟,无论文臣还是武将,谁又不想荣华富贵、福泽子孙呢?
    如今自己也是一把年纪的人了,天命不永、余日无多,必须要趁着自己还有能力的时候,把手下的这帮兄弟们都安顿好了,该封官的封官、该封侯的封侯,免得有朝一日自己战死沙场亦或遇刺身亡了留下遗憾。
    所以一上早朝,曹操便不顾一切地把自己的心腹文武逐一封赏了一遍,一口气封了二十多个列侯。
    在册封的人员之中,有很多人是早就被曹操册封过了的,但却只是曹操口头上的承诺,并没有得到朝廷的正式任命。
    所以曹操借此机会,把之前那些非正式的官职和列侯全部做实,让他们更加放心地享有朝廷的俸禄和食邑,也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言而有信、言出必行。
    而铲除异己,对于曹操来说自然也是至关重要的。
    如今自己的地盘越来越大,产生的矛盾也必然越来越多,只有及时地排除异己,看清谁是跟自己真正一条心,才能早日一统天下。
    曹操故意把被册封的人员写成了两份书简,就是想中间间断一下,看看有没有人站出来反对自己。
    若是有的话,就格杀勿论。
    好在大家都比较识时务,在曹操宣读人员名单的时候,并没有人站出来自寻死路。
    “陛下,若是没什么事的话,那今天就到这吧!”曹操低声对刘协说道。
    刘协如获大赦一般,立刻笑逐颜开地点了点头。
    “众位爱卿,若是大家无本可奏的话,那就退朝吧!”刘协又肃声说道。
    便在这时,孔融开口了。
    “陛下,老臣有话要说。”
    刘协看了看曹操,见他没什么反应,又说道:“孔爱卿有何话,但说无妨!”
    孔融正色道:“陛下,刚才老臣仔细听了一下曹大人说的那些人,有很多人并不是在此番平定青徐二州时立下的功劳,所以他们也不应在这个时候获得封赏!”
    曹操狡黠一笑道:“文举兄此言差矣!老夫刚才提到的那些人,无一不是在之前大大小小的战役中立下过汗马功劳,只不过他们没有得到及时的封赏。陛下圣明,对有功之人绝不遗漏,才借此机会补封一下。正所谓: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刘协看了看曹操,又看了看孔融,讪笑着道:“孔爱卿啊,曹爱卿说得对,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这是朕一贯的做事风格!”
    孔融又道:“陛下,即便是真的要封赏的话,也应该是您亲自封赏,为何要等到别人说完了之后,您再点头同意呢?请问到底谁是皇上?”
    “这……”
    刘协不禁有些哑口无言。
    曹操笑了笑道:“文举兄一定是误会了,老夫只是建议,至于同不同意,那还是得由皇上说了算。昨日老夫抵达许昌,就面见了皇上,跟他提了很多人,都被他给一一否定了。”
    刘协连忙点头道:“对对对,有很多人不该受封赏,曹爱卿提出来之后,当时就让朕给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