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科技新城
作者:大明湖畔一枝柳   躯体没了!自己成了多维生命最新章节     
    当列车驶近科莱威港,城市的壮丽景色让元新东为之惊叹。这里的建筑宛如来自未来的杰作,每一座都拥有独特的设计和流线型的外观。
    高耸的摩天大楼都在用了随着高度的往上,颜色越来越淡,顶端仿佛与云端相接,其表面覆盖的自清洁智能材料能根据天气和环境变化调整颜色和透明度。
    城市中的交通工具都采用了环保能源,无人驾驶的飞行汽车在空中自由穿梭,它们的轨迹就像一首精心编排的交响乐。
    不同于矿业都市的灰蒙蒙的色调,科莱威就是一座科技的城市。
    科莱威港的中心区域,巨大的透明穹顶下是一座广阔的公园,花开鸟鸣,郁郁青青。
    得益于量子计算机24小时不间断对环境要素的实时分析与优化,在周边还在持续不断修复的时候,科莱威里面已经实现各种珍稀植物、动物的和谐共生,被誉为“生态之心”
    穹顶内部的气候控制系统确保公园内的温度和湿度始终保持在最适宜的状态,而智能机器人则精心照料着这些珍贵的生物和植物。
    在探索科莱威港的过程中,元新东逐渐了解到这座城市是如何在灾难后重建的。
    科技的力量赋予了这座城市新的生命,而各式各样的科技研究机构,和极客俱乐部无疑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元新东走下列车,踏入了科莱威港繁忙的街道。
    街道上人来人往,但与矿都不同的是,这里的人们都佩戴着wc—61型无线接入器,这种眼镜能够更好地用思维和语音与虚拟界面进行交互。
    相较于前一代的wc—60型,wc—61型不仅具备了导航和信息展示的功能,还新增了实时语言翻译的能力,使得来自全球各地的人们能够轻松地进行无障碍沟通。
    元新东注意到,没有了矿业都市中那些无处不在,甚至会强行意识里植入的商业广告,生活显得更加宁静和自在。
    就连各种智能电车、飞行汽车也比矿业都市要多,而且租车价格便宜。
    元新东就租了一智能电车充当观光车,坐在上面到处欣赏城市风景。
    正当他沉浸在这份宁静之中时,一座风格古朴,拥有三座高塔,外墙斑驳的建筑映入眼帘。
    一眼望去,便可清晰地感受到,这座建筑至少历经了百年的沧桑。
    更为特别的是,它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在现代已经极为罕见,即使在昔日的矿业都市中,如今也已不再使用这种材料来构筑巍峨的大厦。
    这座古老的建筑静静地伫立在繁华的街道一侧,其古朴的风格与周围的现代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得格外突出,甚至有些突兀。
    “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建筑?”元新东不禁心生好奇,建筑的与众不同之处无疑勾起了他强烈的兴趣。幸好路边有一个虚拟说明牌,元新东赶紧扫描查看。
    通过计算机读取的数据,元新东得知这座建筑是一座博物馆,名字叫“历史回响”,陈列着大撞击事件前后的历史文物和影像资料。
    元新东逐个展厅参观,展览的内容主要讲述的是几百年前科莱威人的先祖如何从矿业都市迁移而来,以及他们如何一步步地建立起这座城市的历史。
    然而,这些信息如今只需在计算机上简单搜索便能迅速获得,因此并没有激发他太多的兴趣。
    唯独走到一面被壁画完全覆盖的墙壁前,元新东停住了脚步,目光被深深吸引。
    壁画细腻入微地再现了撞击事件后的景象:火光冲天,烟尘滚滚,无数建筑在撞击中化为齑粉。
    然而,壁画的下半部分却展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画面:
    一群人身穿防护服,手中操控着各种高科技设备,专注地分析空气中的污染物质,或者精确探测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对工作的熟悉与对技术的精准掌握。
    显然是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元新东估计这群人很可能是科学家或技术专家。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群身穿相同防护服的市民。这些市民显然在操作设备上不如前者熟练,他们紧跟着专业人士的步伐,努力学习着如何在这个新的环境中生存与重建。
    壁画中的一个细节特别引人注目:一群“防护服”围在一个巨大的机械旁,那似乎是一台正在挖掘和清理废墟的巨型机器人。
    在这些穿着防护服的精准操控下,这台机器人灵活地移动着巨大的机械臂,将一块块废墟瓦砾小心翼翼地移开。
    画面的最右侧,一座全新的科技新城正在崛起。高楼林立,道路宽敞,绿树成荫。这座新城仿佛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废墟上熠熠生辉。
    科学家们的智慧和努力,让这座城市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从废墟到繁华的转变。
    元新东凝视着壁画,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情感。他深深地感叹,正是这些科学家们的无私奉献和市民们的不懈努力,让城市在遭受灾变之后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当元新东从博物馆走出来的时候,天色还未完全暗淡下来,时间显示尚不到六点。他原本打算直接前往已经预定的公寓,但目光却被旁边一座充满现代设计感的建筑牢牢吸引。
    那座建筑,原来是科技实践中心,这里不仅是科技爱好者的聚集地,也是众多创业者的梦想起航点。整个中心散发着一种活力与创新的气息,让人不禁想要探索其中的奥秘。
    元新东迈开机械躯体的步伐,走进了实践中心。一进门,他就发现中心内正在举办一场关于未来城市规划的讲座。
    讲座的气氛异常热烈,科学家、极客科技爱好者满怀激情地探讨着如何利用最前沿的科技手段,来打造一个更加智能、环保的城市未来。
    每个登台的人言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期待,仿佛一个崭新的世界正在自己手中徐徐展开。
    当然,元新东对这些兴趣不大,听了一会儿就出来了。
    今天,他将执行一项关键任务——与会社在当地的安全测试员会面,共同策划如何渗透进入一个名为“彩虹俱乐部”的私人极客组织。
    “嘟嘟,”脑海中响起了信息的提示音,“你好,元新东先生,我是17号安测员,福特先生让我带你去公寓,我现在已经在距离你一条街的咖啡馆。”
    作为使用机械躯体的多维生命,元新东的“思维”不需要咖啡因的刺激,但“任务感”却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提醒着他抓紧前去会面。
    在精确计算了时间和路线后,元新东乘坐着智能电车,快速而平稳地向会面地点驶去。路上,核心处理器在不断地分析会面可能遭遇的各种情况,以及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