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看老天爷赏不赏饭
作者:碎银八两   80年代:后妈把我换了200块最新章节     
    苏明月决定,明天不去山里找天麻了,做最简单的也是现在最畅销的——肥皂。
    原料配方和制作工艺流程苏明月都烂熟于心,只是在这个特殊时期,怎么把肥皂卖出去呢?
    去集市上卖,沿街叫卖,上门推销……苏明月想了好几种方法,归根到底都因为不合规而存在着风险。
    苏明月想到了黑市,既然不可规避风险,那与其自己亲自去售卖,倒不如卖给黑市,存在即合理。
    黑市有自己的门路和渠道,多了一道屏障,这样风险能降到最低。
    拿定了主意,苏明月和小青一起吃完晚饭,她拿出纸笔,在桌子上写写画画,小青在她旁边饶有兴趣的看着。
    苏明月拿了一块买来的肥皂,量了长、宽、高,然后在纸上计算着。
    不一会儿,她画出了一个草图,详细标上尺寸。
    苏明月一边思索,一边在纸上写着做肥皂需要的材料。
    正写着,柏小松来接小青回家了。
    苏明月关上院门,插好门栓,她结合现有的条件,仔细想了制作工艺流程,确认材料没有疏漏,这才吃药、泡澡、睡觉。
    第二天,苏明月按时起床,她先把西屋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准备以后就在西屋做肥皂。
    吃完早饭,苏明月拿着昨晚画好的图纸去了陈老伯家。
    “陈老伯,你按照图纸先做一件样品,如果能用,还要再多做一些,图纸你保存好。”
    “好,你放心。”
    “这个要求没有缝隙,轻便。”她指着模具图说。
    “这个要求结实、耐用。”她又指着货架图说。
    “好,我先做着,等全部做完再结账。”陈老伯接过图纸,边看边说。
    “陈老伯,你抓紧时间做,我急等着用。”苏明月嘱咐完,骑着自行车走了。
    她今天要到市里买几样做肥皂的必备品,苏明月先去了化工厂的销售商店,把写好的清单给售货员。
    “同志,我要买这些东西,你看看都有吗?”
    售货员看了清单说:“这些都有,不过这两样要有介绍信和批条才能买。”
    苏明月一看,是氢氧化钠和一种化学添加剂。
    她对售货员说:“这两样不要,其他的给我拿双份。”
    售货员对着单子,一样一样的拿出来包好,算好了价格,一共二十二块五毛钱。
    苏明月把易碎的温度计装进绿军包里,其他的装进竹篓里。
    苏明月骑车去物资商店,买了最大号的平底锅两个,大号水桶两个、大号舀勺两个,油纸两百张,白乳胶水两瓶,密网漏勺,细钢丝,天秤。
    苏明月像蚂蚁搬家一样,把林林总总的东西都运到西屋,分门别类摆放整齐。
    缺的两种原料要找替代品,苏明月背着竹篓出门了。
    她知道在河边,水沟旁,常年生长着一种植物,当地人叫“银凤丹”,气味清香浓郁。
    苏明月奇思妙想,打算用它做肥皂的添加剂,应该能消除棕榈油的腥味。
    她拿着镰刀割了满满一竹篓银凤丹,看到不远处茂盛的艾草,想着家里的艾草不多了,顺手也割了一些。
    苏明月去自家的麦秸垛抽了两大把麦秸秆,农村人把麦秸垛起来,用来当引火柴使。
    只是没有人知道,这个在农村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东西,竟然还能用来做肥皂。
    苏明月把买来锅、桶、舀勺、清洗干净,从厨房找了一个土灶和锅架,拿到西屋。
    她把火点着,锅里加水和银凤丹,烧开,放凉备用。
    秸秆烧成灰,用天秤称出重量,放进凉开水中。
    苏明月用试纸测水的ph值,不断的调整水的浓度,直到达到自己想要的ph值,她拿出纸笔详细记录着添加剂的重量,比例。
    苏明月精细的做着,她把棕榈油倒进锅里,把调好ph值的碱水用三层白纱布过滤后,按比例倒进棕榈油中,然后加温开始搅拌。
    用温度计测量着温度,使锅中的混合物升温到70度左右,转用小火保持着温度,持续不停的搅拌两个小时,使油碱得到充分皂化 。
    最后按比例加入氯化钠,继续搅拌,使氯化钠完全融化。
    搅拌好的皂基呈现出漂亮的淡黄色,细腻润滑。
    皂基需要自然冷却,晾至40度,才能装入模具。
    苏明月有条不紊的忙碌着,又细心又专业。
    别看制作工具简陋,用料简单,但每一个数据,都严格按专业的标准要求完成,丝毫不打折扣。
    她去陈老伯家,刚刚做好一个模具,苏明月把做好的模具拿回来,里外擦拭干净,刷上白乳胶,将油纸平整的粘贴在模具内侧。
    她用温度计不断的测量皂基的温度,等皂基温度降到40度时,倒入模具中,刮平表面。
    静置至少需要3—4个小时。
    苏明月观察着每一个步骤需要的时间,做详细记录,以便以后能准确的把控时间。
    她吃过晚饭,看着时间到了,去西屋给肥皂脱膜,“不错,顺利脱膜成功。”苏明月心中激荡着喜悦。
    她低头闻了闻,不仅没有棕榈油的腥味,还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清香味道。
    苏明月把肥皂用自制的钢丝刀,按尺寸切好,摆放在桌子上晾皂。
    她看着在桌子上晾着的肥皂,心中有些忐忑不安。
    虽然理论上没问题,但是用这么简陋的工具和原材料做肥皂,她也是第一次,不知老天爷赏不赏这口饭吃。
    苏明月把制作工艺流程整理了一下,记录在本子上,然后雷打不动的烧水、泡澡、吃药,睡觉。
    早上五点,苏明月准时醒来。
    她迫不及待去西屋拿了一块肥皂,把昨晚换下来的衣服用肥皂洗了,打出来洁白丰富的泡沫。
    苏明月用手搓了搓衣服,去污力很强,搓几下衣服就洗干净了。
    她很满意,超时代的配方果然不错。她把衣服揉搓了一遍,用清水漂洗干净,晾晒在院子里。
    苏明月心情大好,肥皂一次性制作成功,预示着她找的替代品和根据现有的条件改进的制作工艺是没有问题的。
    她步履轻松的走进厨房,熬上红枣大米粥,炒了个青菜,煎了两个溏心鸡蛋,心情愉悦的吃着美味早饭。
    这个时候的食材纯天然,简简单单的清炒,就散发出独特的香味,特别好吃。
    吃过早饭,苏明月把桌子上晾着的24块肥皂装进袋子里,骑着自行车去市里了。
    这个时期,还不允许私人做生意,不能光明正大的卖货。
    苏明月想着把肥皂卖给黑市,这样就有了销售渠道,自己就不用操心卖货的事了,可以有时间做更多的肥皂。
    苏明月去黑市找到王强,两人已经很熟络了,她开门见山的问:“王强,你们要肥皂吗?”
    王强听了眼睛都亮了,反问苏明月道:“你有吗?”
    苏明月把袋子里的肥皂拿出来,王强看了看颜色,掂了掂重量,闻了闻味道,然后对苏明月说:“你跟我来。”
    王强把苏明月带到原来买米和面的院子里,让苏明月坐下来等着,他拎着装肥皂的袋子,开门出去了。
    过了好大一会儿,王强才回来。他脸上难掩喜悦之色,高兴的对苏明月说:“明月,这肥皂质量很不错,我们收了。每条按3毛钱,你看怎么样?”
    苏明月想了一下:市场上肥皂零售价是4毛5分钱一条,还要票呢,黑市是真黑呀!可是不赚钱的生意谁做呀?
    于是点点头说:“好吧!你们要多少?”
    “这是畅销货,有多少要多少。不过质量要像这次的一样。”
    “好。”苏明月答应的干脆利落。
    王强付给苏明月7块2毛钱。
    苏明月去百货大楼买了一个闹钟,扯了几尺白细布,骑着自行车回家。
    快到家的时候,苏明月顺路拐去其他村的供销社,买了两桶棕榈油。
    苏明月把棕榈油放进西屋,锁好门,去了陈老伯家,她确定了数量,要20个模具,四个三层木架子。
    模具已经做了一个,再做19个就行了。
    苏明月急等着用,陈家俩儿子也一起干起来了。
    苏明月也不闲着,她去河边割银凤丹,割了满满一竹篓,拿回去晾在笸箩里,又烧了满满一袋子草木灰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