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晚知晚觉,心乱如麻
作者:娱乐模式   大明:我穿越成了朱元璋的孙子最新章节     
    此时此刻,杨家族司一片迷茫。起初的情报分明称朝廷派出二十万修士大军,正是由太孙朱允熥领军,辅以大将军蓝玉与冯胜为左右臂膀。
    除去朱允熥大军行踪迅疾一点未被杨土司掌握之外,对于这次大军调动的所有信息,他几乎无所不知。因此当其下属侦察后回报仅有十万修士大军驻守于三江县外,且并未发现蓝玉和冯胜的身影时,杨土司简直无法接受这一事实。
    首先,这与他所得的情报严重不符;其次,朝廷怎会仅派遣区区十万人就想荡平此地的纷乱?
    于是杨土司再度下令展开深入调查,誓要查个水落石出。为何仅有十万兵马驻扎于此?
    他麾下的探子迅速出击,不仅核实了朱允熥军队的实际兵力,还走访了沿河流域的凡人百姓进行询问。
    随后,探子再次向杨土司禀报。这一次,杨土司的脸色变得铁青。原来,根据属下的详尽调查,对岸三江县内,朱允熥坐镇之处,确实只有十万修士大军驻防。这虽是个令人稍感宽慰的消息,但糟糕的是,剩余的那十万兵马已然兵分两路,分别自西南、西北两个方向,形成钳形攻势。
    其中一路直插播州杨氏祖地,另一路则包围了黔南地区众多少数民族土司的故乡。
    这些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杨土司瞬间陷入恐慌之中。原本他的计划是以麾下所有兵马抵御朝廷大军,避免失去自家领土。现如今西南诸地集结的二十余万修士大军齐聚沿河城外,却不料后方门户洞开,无人防守,给那两路敌军留下了乘虚而入的机会。
    正当杨土司万分焦虑、面色阴郁之际,宋家土司毅然站了出来,说道:“虽然这个情报极其不利,但从另一方面看,或许也孕育着转机——如今三江县内的皇太孙朱允熥手中不过掌握十万修士。那么,我们手握二十万修士大军,岂非正逢良机?”
    便欲一鼓作气,直捣黄龙,将那所谓太孙手中的十万修士精锐,一举荡平,占据那三江福地,进而图谋胡广域。\"
    闻此言,杨宗师不由得怒握双拳,喝道:
    \"糊涂!你岂非忘记我辈宗旨为何?我辈的目标仅在于掌握整片西南仙域,而非觊觎天下疆土。
    原本只需固守西南仙域,确保朝廷仙兵无法踏足我土,便是胜券在握。
    然而现今朝廷仙兵已悄然绕至我后方,我等竟如此迟钝察觉?
    即便如此,你竟还提出与那太孙正面硬撼,难不成你是打算弃守西南仙域,转而挺进湖广仙境不成?\"
    这位杨宗师虽偶显急躁,但在修为战事上颇具慧眼,对局势的把握与剖析自有一套。
    他心中明白何为追求,又深知何为禁忌。
    他渴求的是西南仙域的独立主权,建立起一方仙国王朝。
    但他断然不敢染指大明皇朝之外的任何仙土疆界。
    对此他自知甚明,麾下土司联军总计不过二十万修士,妄想抗衡大明皇朝,问鼎天下,无疑是白日做梦。
    宋家土司闻杨宗师此言,亦瞬时意识到形势危急。
    凭他们这群土司之力,能稳守西南仙域,自行立国,已是难能可贵。
    舍弃西南仙域去抢占湖广仙境,无异于荒诞不经。
    须知湖广之地坐拥十万驻守仙兵,一旦试图侵犯湖广,那些驻军必然齐出迎敌,再加上朱允熥手中剩余的十万精锐修士,土司们决计难以硬碰硬。
    再者,地方割据称王与征伐他地,两者性质迥异。
    一旦这些土司联手对外扩张,便会触发仙界大战。
    届时,大明皇朝必将调集更多仙兵前来应战,那时局面将会更为严峻,非现今这批土司所能承受。
    退一步讲,就算他们具备相应的战力,但对于湖广仙境的地脉走势与环境气候,实则陌生至极。
    正是因西南仙域民风剽悍,易于驾驭,并且山脉众多、水流湍急,地势险峻,便于防守,这才使得南方朝廷难以施以有效控制。
    反观湖广仙境,朝廷一旦动手,收拾起他们来就要轻松得多,此举等同于自寻死路。
    此时,奢香真人无奈地叹了口气,开口道:
    \"杨宗师此次举措确有欠妥,竟将大批修士兵力带往沿河城,致使西南仙域门户洞开,毫无防御之力。
    现如今我等后方正遭两股势力夹击,进退维谷,此情此景,又该如何应对啊?\"
    杨宗师紧握双拳,眼前的困局确实令他始料未及,但他不得不承认,奢香真人所言不虚。
    如今他所面对的,确乎是一场关乎存亡的修炼困境。
    若是要越过灵川河,与三江县的朱允熥交锋,便是触犯了湖广境内的修炼势力,注定难以取胜。
    而此刻退却,尚能挽回局势么?
    他们已将所有修为高深的将士集结于灵川城,致使后方防御空虚无依。
    朱允熥派遣出的两支修炼队伍共计十万修士,此刻恐怕早已占据了他们的后方要塞。
    一旦回撤,等待他们的将是腹背受敌的艰难局面。
    杨土司沉默良久,最终咬紧牙关,决断道:
    “还是得撤回,否则在此处滞留,只会束手无策。撤回去,我们二十万修士大军,倘若好运相随,碰上他们的一支五万人大军,我等定有十足把握将其击败。
    只要赢得这一战,其余那五万修士大军便不足畏惧。那样一来,就仅剩那位太孙手中的十万修士大军了。即便他们胆敢再度擅自闯入西南地域,我们也同样能让其尝到败绩。
    如此这般,坚守西南领地的目标,岂非正中下怀?只要我们能守护住西南之地,不让朝廷的修士染指我们的疆域,日后这片西南区域的主宰之位,必然是我等囊中之物。”
    杨土司毕竟拥有卓越的兵法修为,在一番深入剖析之后,找到了当前最为恰当的战略布局。
    于是他立刻下达指令,令大军有序撤退,并着手解决朱允熥派至他们后方的两支修士队伍。
    次日黎明时分,杨土司果断命令麾下各土司带领总计二十万修士大军,火速向西撤退。
    得知此消息的朱允熥,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身旁的赵青竹兴奋地说道:
    “那些土司究竟在搞什么名堂,辛辛苦苦跑到灵川河边僵持了一两天,结果又突然折返回去。”
    朱允熥解释道:“正是因为我们行军速度之快,使得他们猝不及防。待他们察觉之时,本座早已调遣这两支修士队伍潜入了他们的后方。
    至此,他们才后知后觉,不得不退回到后方,以免自家领地被我两路大军趁机夺占。
    同时,他们抱着一丝侥幸,期望能在撤退途中遭遇我那两支兵马,进而逐一消灭。然而遗憾的是,此事怕是难以如愿。”
    赵青竹问道:“这么说来,下一步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朱允熥目光深邃地看着赵青竹,回答道:
    “你的思路有些许头绪,但还不够成熟。若我们现在就率军逼近西南地带,那些土司必然立刻掉头迎战我们。而我们的兵力相比之下远逊色于他们,根本无法抗衡。”
    赵青竹不解地问:“那应该采取何种对策呢?”
    朱允熥神秘一笑,缓缓地道:
    “应该等他们先行撤离两日,让他们远离我们一些,那时我们再悄然跟进。这样一来,他们便会再度陷入一个进退维谷的境地。假如他们再度回撤,就只能任由我们在背后牵着鼻子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