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万灵朝圣
作者:娱乐模式   大明:我穿越成了朱元璋的孙子最新章节     
    朱允熥满脸振奋地道:“此物怕已有万余斤之重,若将其尽数播撒于土壤之内,生出的新苗再作种子种植,便可繁衍数十倍之多。不出二三载,我神州大地各处皆可承载此种仙根的种植。”
    朱元璋闻朱允熥所言,不禁追问:“果真如此,固然是件好事,只是不知此物口感如何,倘若难以入口,即便可用作食粮,亦难以为民所接纳。”
    朱允熥淡然一笑,并未言语,而是随手拿起几枚仙薯,置于炭火熊熊的炼宝炉旁炙烤;同时他又取出数枚,剥皮切丝,立即在御膳坊内烹饪了一盘清炒仙薯丝与一道红烧仙薯宝。
    当这两道菜肴呈现在朱元璋桌前之际,那仙薯已炙烤得恰到好处,满室弥漫着甘甜之香,令在座诸位朝廷命官无不垂涎欲滴,惊叹这看似寻常的土石竟蕴藏着这般醉人的芬芳。
    朱元璋将一枚烤得外焦里嫩、热气腾腾的仙薯掰开,入口一尝,顿时眼前一亮,赞道:“妙哉!此乃一缕异香,独特至极,滋味美妙无比。朕尝过诸多甘甜之物,但这仙薯之甜,实属罕见。”
    朱允熥见状微笑不语,随后又将那清炒仙薯丝与红烧仙薯宝推向朱元璋。朱元璋品尝过后,连连点头称赞不已。
    食罢仙薯及其制品,朱元璋对朱允熥感慨道:“如若普天之下黎民百姓都能获得这两种仙物,对他们而言,无疑是天大的福祉。”
    此前,马三保历经艰辛终将仙薯带回,使得朱允熥欣喜异常。朱允熥又亲自治理仙薯,以最朴素的方法烹制成人间佳肴,并供朱元璋品鉴。朱元璋尝过之后,对其口味与吃法赞不绝口,认为这两者不仅美味,更兼易种高产,实乃苍天赐予百姓的最佳食源。
    朱元璋深感,若能遵循朱允熥所言,轻易种植并大量产出此仙薯及其同类,那么在不远的将来,全国百姓都能得以饱享此等珍贵食材,从而解决温饱问题。在他看来,国家之本在于民生,出身草莽,一步步登上皇位的他深知这个道理。在他的统治时期,虽然受限于时代的局限,加之大环境不利,即便他再如何关心百姓疾苦,也无法做得更多,只能尽力肃清贪腐官员,以减轻百姓负担。
    然而,如今朱允熥推行的土地改革与仙薯普及两项举措,无疑为改善百姓生活状况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曙光。
    远航至海外仙岛搜寻天地灵植,乃是朱允熥推行的第二项重要政略。他的这两项策略,极大地保障了黎民百姓的基础生存所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赞誉。
    这一变化使得朱元璋对朱允熥愈发赞赏有加,认定朱允熥乃是天命所归的修炼奇才,正是大明王朝未来最为理想的接班人,且是唯一无二的继任者。他甚至不敢设想,假若自己未曾得到那本揭示天机的历史秘籍,而是草率地册立朱允炆为储君,那么依照秘籍所述的历史走向,他又会是多么痛心疾首。
    幸亏苍天眷顾,让他得到了这部天书,从而扭转了大明的命运,也改写了天下生灵的命运。对于他而言,这无疑是幸事;对于天下百姓来说,同样也是一种莫大的福祉。
    宴席间,朱元璋凝视着眼前的土豆对朱允熥言道:“朕本欲令群臣共享此等美味之物,无奈这些乃是珍贵的种子,不可糟蹋,需尽数妥善利用,故此念头只得暂时搁置。”
    朱允熥赞同地点点头,“的确,万余斤的种子断不可浪费。今夜便暂且不必让大家品鉴了。传令下去,将这批土豆种子悉数交付给户部,由他们与此次远航海外的修士队伍共同交接,并详细研讨种植之法,最终制定一份详细的实施方案,呈交本宫审阅。”
    朱允熥此举意在结合土豆原产地的栽培手段,以及借鉴后世对此类灵植种植智慧的积淀,以此实现最佳融合。剔除冗余或不良之处,增添有益之策。如此一来,便能最大限度地确保这批种子得以正确地播种下去,从而获得更佳的产量。
    户部立即派人将这批珍贵的土豆种子小心翼翼地抬走,并严密守护,以防万一。因为它们关乎未来大明百姓粮食供应的重大转折,绝对不容许有任何闪失。
    妥善安置好土豆种子之后,朱允熥遂令马三保向众人引荐随同各国使团一同前来大明拜访的大能修士们。
    马三保立刻站定下方,高声道:“乌拉国国王遣其王子,不远万里,随舟队破浪而来,特此觐见大明皇陛下及大明太孙殿下一面。”
    话音刚落,一位二十左右的青年王子缓步上前,只见他金发碧眸,头戴一顶皮毛制成的尊贵帽冠,身穿几件颇具异域风情的修行服。他上前一步,一手横置于胸前,深鞠一躬,朗声说道:“乌拉国王子,拜见大明皇陛下,拜见大明太孙殿下。”
    朱元璋含笑颔首,赞许道:“乌拉国位于海外遥远之地,如今能伴随船队历尽艰辛,横渡重洋来到我大明疆土,实属难能可贵。来人,赐座!”
    乌拉国王子忙恭敬答谢:“多谢大明皇陛下,愿大明天子万寿无疆,国运绵长。我代表我国王乌拉国国王,祝愿大明帝国千秋万世,繁荣昌盛。”
    朱元璋满心欢喜地点点头,随后便是其他国家的使者们纷纷上前,依次朝见朱元璋。这一幕令朱元璋深感欣慰,毕竟哪位皇帝不喜欢四方朝贺,又有哪个帝王不愿见到八方来贺呢?
    这也让朱元璋领悟到了修练海外的另一个益处,便是能够令大明的威望更加显赫于诸天万界,使得域外各族与大明全面开启修炼资源与珍宝的交流互换。
    将大明的灵材售至海外,同时引入异国的奇异修炼物资充实大明的库藏。
    朱元璋并不认为海外仅土豆两种作物值得珍视,他深信还有诸多未曾发掘的天地灵物有待流传进大明疆域。
    有了此般思索,足可见朱元璋确是一位具备宏图伟略的修真帝王。
    就在那金碧辉煌的紫禁城御花园内,朱允熥偕同朱元璋以及文武百官与众域外仙使,共庆这一修道界的瑞年盛典。
    而在另一厢的建文郡王府邸中,朱允炆却是面露愁容,如此盛大的庆典竟未邀请他参加,仿佛已被世人遗忘一般。
    他不明白为何,先前分明私底下与二叔、三叔暗通款曲,然而近日二叔竟然突遭变故,被朱元璋囚禁于皇城禁地之内,再也无法对朱允炆伸出援手。至于三叔,在朱允熥的训诫之后收敛了许多,彻底断绝了与朱允炆的往来。
    因此,此刻朱允炆唯一的倚仗便是燕王朱棣。此刻坐在他对面之人,正是燕王麾下智囊,身着黑衣的僧侣——玄机子姚广孝。
    姚广孝面色凝重,向朱允炆直言:“燕王殿下遣我前来,便是告知建文郡王,朱允熥此人实非易与之辈。殿下去意已决,欲与其对抗,怎奈朱允熥早已将兵符权杖尽数掌握手中。如今的燕王殿下手中并无一丝兵权,想与建文郡王联手抗衡,可谓难如登天。”
    朱允炆咬紧牙关,愤然道:“难道这朱允熥早有预判不成?我那二叔如今被困在皇祖禁宫之内,三叔亦是夹起尾巴做人,行事低调至极。至于四叔,则更是被他剥夺了所有兵权。如此看来,叔父们似乎已经失去了所有翻盘的机会。”
    姚广孝长叹一口气道:“这位朱允熥的手段深不可测,只能承认确实高明。但这不代表我们就无计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