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朱允炆全面失势
作者:娱乐模式   大明:我穿越成了朱元璋的孙子最新章节     
    面对朱元璋的疑问,朱允熥从容不迫地娓娓道来:
    “我先前外出,欲探视新建王府的情况,却恰巧撞见财政司的官员与督工正在鞭笞那些辛勤劳作的老人、儿童以及病患残障人士……”
    二十六
    我心头愤懑难平,遂令门下弟子惩戒了那些监工及负责王府修筑事宜的张司事。事后我才得知,原来那些监工与张司事亦是身不由己,被迫陷入困境。户部仅赐予他们微薄之资,却又强令其按高标准完成工程,实则暗中迫使他们偷工减料,压榨工匠,致使其劳累而亡。自始至终,此事背后皆隐藏着一个惊天阴谋。
    我心生不忍,便径直告知张司事,让他以户部拨付的银两,只需将原有府邸稍加修缮即可,不必遵照原先规制为我修建。此举,亦是期望减轻底下官员们的重负。手中有多少资源,就做多大事。
    即便如此,此前已有八名工匠因压迫而丧生,彼时我还尚未察觉此事,待到我洞悉真相之后,此等问题竟已悄然消失……
    朱允聪言毕,张司事随之跪地,将整件事情详详细细复述一遍。朱元璋闻听此言,不由得叹了口气,向着朱允熥道:“允熥,此事确实委屈你了,朕未曾料想户部这群宵小之徒竟胆敢生出这般奸计。”
    朱允熥淡然一笑,答道:“无妨,只是可怜那八个逝者,还望皇祖父能替他们讨个公道。”
    朱元璋颔首应诺:“那是自然!”
    话音未落,伏地跪着的赵勉忙不迭地乞怜:“皇上,恳请皇上宽恕罪臣,臣日后定不敢再犯,臣一时糊涂啊。”
    朱元璋怒火中烧,然而此时,竟然有几个文官,诸如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寺卿黄子澄等人,竟然开口欲为户部尚书赵勉求情。
    目睹此景,朱元璋勃然大怒,而朱允熥则是冷笑一声,反问道:“列位,是否忘了刚才在朝堂上发生之事?我曾问及众人,像这般欺凌工匠致死八人性命的行为,应当承受何种罪责?那时各位可是口若悬河,唯恐罚得不够重。如今这件事落到户部尚书赵勉大人身上,为何各位又要为其求情呢?”
    朱允熥此言一出,顿时让那些文官哑口无言,回想起来,就在朝堂之上,朱允熥非但没有承认过任何罪行,反倒有意引导大家将此事的罪责闹得沸沸扬扬。起初,众人还以为朱允熥疯了,自行揽下如此重罪;孰知此刻,这顶罪名却巧妙地转移到了户部尚书赵勉的头上。
    户部尚书闻讯如遭雷劈,颓然倒在地上,悔恨不已。当初他对于定下的这个足以杖毙之罪名颇为赞同,不曾想最后竟是自己背上了这口黑锅。
    朱元璋脸色阴沉,果断下令:“早前说过,此种滔天大罪必须严惩,断不可儿戏对待。来人,即刻杖毙户部尚书赵勉,并剥夺他的一切官职,抄没其家产。”
    户部尚书闻听此言,恐惧之下昏厥过去,然而终究未能逃过被押至一侧遭受杖笞的命运。此情此景,令不少在场官员吓得脸色苍白。
    尤其是那些修炼文职的官员,如天道阁卿黄子澄,兵玄司尚书齐泰。
    这两名修士先前对朱允熥的咄咄逼人,也是最为猛烈的,尤其畏惧此时朱允熥会借故找他们算账。
    然而明显不会,朱允熥志在必得的只是一击必杀之事,而这次的事端,齐泰与黄子澄只是稍有涉猎,甚至他们自己都并不清楚全部内幕。
    即便朱允熥有意牵连他们,也不会给他们带来过多损伤。
    但朱允熥显然并无放过朱允炆之意,遂开口言道:
    \"二兄,你不明事理,便伙同度厄殿尚书在朝会上公然向我施压。
    如今莫非不愿为此给出解释么?\"
    闻听此言,朱元璋才忆起那个可恶的朱允炆来。
    瞬间投以凶煞的目光,吓得朱允炆胆战心惊。
    此刻的朱允炆惶恐不安,未曾料想与度厄殿尚书密谋已久的计策,原以为滴水不漏,却未想到早已被朱允熥识破破解之道。
    今日竟使他在众臣面前颜面扫地。
    只见他艰难地咽了口唾沫,这才支吾着回话:
    \"允熥,是二哥误会你了,我得知有八位修者陨落心中愤懑,因此……\"
    朱允熥对此并不买账,冷哼一声回应道:
    \"便是因八位修者的陨落,你就愤懑至当众对我施压是吗?那我想问问你,如今真相昭然若揭,这八位修者的陨灭皆因度厄殿尚书所致之时,为何不见你去质问责难度厄殿尚书呢?那时的你,怎就哑口无言了呢?\"
    朱允炆顿时手足无措,一时间不知如何辩驳。
    朝中其余的文武修士们皆默然不语,此刻若是替朱允炆说话,无疑是自寻烦恼。
    朱元璋对朱允炆已毫无耐心,淡淡地道出:
    \"别以为此事与你无关,朕可不是愚昧之人,长久不去早朝,一登朝堂就针对允熥,你这位二兄做得可谓出色啊。\"
    朱允炆赶忙跪倒在地。
    他未曾料到此次行动,竟会如此弄巧成拙。
    原本欲借打压朱允熥,藉由关心民生福祉之事,重获朱元璋的信任与倚重。
    哪知此举竟适得其反。
    朱元璋的确怒火中烧,历经诸多事后,他看透了朱允炆的本质。
    此人既无济世之能,又存害人之心,明明心智不全,却非要机关算尽,试图加害于他人。
    而每一次的结果,却总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面对如此一个人物,像朱元璋这般开国元勋,又岂能容忍?
    更何况日后将皇位传给他!
    于是,朱元璋冷冷地道出:
    \"从今往后,你无需再踏入早朝之地,一切朝廷政务皆不得参与。\"
    朱允炆面色苍白,瘫坐于地。
    这一刻的他仿若听见朱元璋亲口否定立他为储君的可能性。
    这对于他来说,比直接赐死还要痛苦得多……
    同时,于九重天穹之上,朱元璋的目光投向朱允熥,见他在如此生死攸关的逆境之中,竟然还能逆转乾坤,更不惜自身屈辱以保百姓免遭户部之苛政压榨。此乃心系苍生、秉持正义且修为深不可测之人也。
    经历了诸多风雨之后,朱元璋不得不承认,在某些道行上,朱允熥甚至超乎了自己。今日之事,若换成自己身处其中,或许只能忍气吞声,难复朱允熥这般机智而决绝的反击之举。
    因此,朱元璋心中已决,待时日成熟,必将朱允熥册封为仙储——龙庭太子。此刻,朱允熥展现出的非凡气度与智勇,足以令文武百官俯首称臣。武官自不必说,早已心悦诚服;至于文臣之中虽或有异议者,但他深信朱允熥自有手段使之折节归顺。
    朱元璋脸上掠过一丝欣慰的笑容,自从长子玉牒仙逝以来,他每日担忧接班人问题,犹如芒刺在背。现如今,非但找到了合适的继承人选,且此人神通广大,甚至有望超越曾经的玉牒,此乃何等令人欣喜之事!
    此时朱元璋注视朱允熥的目光满含珍视,开口言道:“允熥,你所在的王府,朕命户部再行扩建。”
    朱允熥却淡然回应:“多谢皇爷爷,王府现有规模,孙儿已然心满意足,无须过于宏大。”
    闻此,朱元璋略显惊讶,随后轻叹一声:“如此说来,倒显得委屈你了。”
    朱允熥微笑摇头,朱元璋也不再多言,内心已然决定,未来时日,必封朱允熥为龙庭太子,届时他将入住东宫,而吕氏及朱允炆则需迁离。
    相较于吴王府,那座宏伟的东宫无疑更为尊贵壮丽。然而此刻,朱元璋口中一句“你既认为合适,那就暂居于此吧”,实际上已暗示不久后,朱允熥将远离此处。
    众位大臣尚未察觉到这层意味,朱元璋又言:“如今户部尚书一职空悬,允熥,你有何人选推荐?”
    朱允熥稍作沉吟,目光落在户部主事张山上,随之对朱元璋道:“皇爷爷,这户部主事张山,先前迫于修建王府的压力,不得已对工匠施以压迫。实则是出于无奈之举,而今助孙儿揭露户部尚书丑恶面目,也可算作赎罪。且观其整理的账簿及协理之事,足可见其才识卓着。故孙儿以为,不妨给他一个改过自新、担纲重任的机会,举荐他出任户部尚书。”
    闻此言,在场诸位官员无不震惊,一位六品主事竟有望一步登天,晋升为二品尚书。朱元璋认为朱允熥言之有理,加之对朱允熥的尊重,便爽快地点头应允。
    \"善哉,吾决定晋升户部主事张山,使之成为户部尚玄。”
    张山闻听此言,顿时心境激荡,双膝跪地,“微臣谨遵仙谕,叩谢三皇子殿下恩典,叩谢祖龙陛下隆恩。”
    朱允熥与朱元璋皆轻轻点头,随后朱允熥开口道,
    “正是看中尔之品性,望你能恪守本心,勤修政务,莫再如以往般迷失正道。”
    张山连连叩首,言辞恳切:“昔时蒙三皇子殿下当头棒喝,唤醒迷途之臣,虽当时身不由己,但仍不应做出惩戒工仆之举。事后,微臣深感懊悔,并以金银赔罪。今日有幸承蒙皇子殿下青睐,自此以后,臣必肝脑涂地,鞠躬尽瘁,直至生命最后一息。”
    朱允熥满意的与朱元璋相视一笑,其中深意自明:自此以后,户部将在张山的带领下,忠诚效命于朱允熥。朱元璋亦洞悉此局,欣喜之余,更惊讶于朱允熥手腕之巧妙,竟以此手段悄然掌握了整个户部。
    而对于朱允炆而言,此事反使其屡试不成,终至丧失良机。此刻的朱允炆凝视着朱允熥,眼眸深处满是无法抑制的杀意,更多的却是无力与绝望。他明白,在朱元璋面前,他与朱允熥间的斗争已然分出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