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宴请群臣
作者:豌豆大射手   大明:开局老朱为我号丧百天!最新章节     
    不论是重用开平王常遇春的后人,还是厚待蓝玉,抑或追封前太子的妃子,这些都跟朱允炆没半毛钱关系啊。
    难不成是想册封常家的另一个小子,朱允熥?
    可这说不通啊?
    朱允熥今年才十二,比朱允炆小一岁,性子又胆小,遇到事就爱哭鼻子。
    朱元璋以前就不待见他,就连蓝玉这亲娘舅也瞧不上。
    这么看来,朱允熥哪里能算是皇太孙的合适人选?
    要是连朱允熥都排除在外,那朱元璋这一系列操作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前脚重用了和前太子妃有关的人。
    后脚却册封现任太子妃吕氏的儿子朱允炆。
    这不是摆明了让吕氏太子妃难堪吗?
    不过换种思路,莫非皇上是为了防止外戚专权,故意玩的平衡手段?
    毕竟皇上一把年纪了,说句糙的,活不了几年了。
    真要选朱允炆继位,将来免不了儿子幼小、母亲强势的局面。
    现在增强前太子妃那边的实力,给太子妃吕氏点压力,两边互相牵制,也能给未来的皇上减轻点负担。
    众人脑筋转了个弯,终于把整件事串明白了。
    几个文官眼神一对,心照不宣,乐呵呵地凑一块喝酒去了。
    面对朱元璋今天这一连串动作,武将们觉得挺有门道,文官们也觉得有奔头了。
    唯独那些成年的藩王,心里跟被浇了冷水似的。
    因为他们看透了,这皇位的事,跟他们没关系了,老爷子铁了心要立皇孙。
    “传旨!”
    “赐予高天卫指挥使朱政,玉珊瑚十株,夜明珠百粒,云锦百匹。”
    “这……”
    朱元璋话音刚落,大殿上的官员们又懵了。
    这回,文武官员全都不解了。
    这赏赐,实在太丰厚了。
    按惯例,就算是前线传回的捷报,奖赏也不过如此。
    可朱政只是个小卫指挥使,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演习中的表现稍微抢眼些。
    但再怎么出色,这奖赏也太过分了。
    立国公第一个站起来反对:
    “皇上,这不合规矩啊!”
    “这孩子虽然不错,但都是分内之事,不应受此重赏!”
    “否则难以服众,建议削减八成。”
    蓝玉这时候也站了出来:
    “臣附议!”
    跟着是宋国公罗柏。
    “臣附议!”
    其他官员见三大国公齐齐为这刚冒尖的小指挥使说话,都有点懵。
    大家都是官场老油条,没人会以为这三人是嫉妒朱政。
    枪打出头鸟嘛。
    一个小小的卫指挥使,没资历也没显赫战功,却得到这样昂贵的奖赏。
    肯定会惹得军中议论纷纷,不利于孩子的未来发展。
    皇上突然给这么重的奖,表面上是奖,实则是捧杀。
    朱元璋望着跪在面前的三位臣子,心中暗自欣慰。
    因为他看出来了,这三人确实在为朱政着想。
    但他之所以如此重赏,是有原因的。
    这次盛宴分为两部分。
    他在前殿宴请群臣。
    而在后宫,他看中的明妃则宴请臣子的家属,当然也会有适龄的贵族女子出席。
    所以在来前殿之前,他已经悄悄叮嘱了明妃。
    让她多留心这些适龄的贵族女孩,选个孙媳妇出来。
    所以他才给朱政那么多奖赏,表面上是给他,实际上是给未来的孙媳妇预备的。
    南京紫禁城,慈宁宫。
    慈宁宫本是皇后所居,但自从马皇后去世,这里便空置了。
    只有举行宫宴时,才会启用。
    现在后宫无皇后,便由一两位威望较高的妃子来主持宫宴。
    这次的主办人,正是受宠的明妃。
    说起明妃,也有点来历,她是朱元璋义父郭子兴的庶女。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为了报答郭子兴的旧恩。
    便安排郭慧入宫,成为自己的妃子,宠爱有加。
    明妃也算有福气,给朱元璋生了一堆儿女,三子二女。
    儿子都成了藩王,女儿也嫁得好。
    即便明妃现在年老色衰,朱元璋仍旧不敢小觑她。
    虽然没有封后,但后宫的事,都是她在料理。
    所以这次挑孙媳妇的任务,自然也就交给了她。
    不过,朱元璋不会把这事说得太直接。
    只说是有个“干儿子”的孩子需要娶亲。
    这理由一出,倒是没引起怀疑,毕竟朱元璋的干儿子一大把,少一两个也不显。
    因此明妃也没多问是哪个孩子,只问男方有何要求。
    可朱元璋的眼光真是……
    “长相不拘,关键是能生养就好。”
    “嫡出庶出都行,听话就成。”
    明妃一听这条件,有点发愣。
    不过即便明妃心里再多嘀咕,还是认真办起朱元璋交代的事。
    见朱元璋对这事儿这么上心,猜想他对这个干儿子的感情肯定不一般。
    正当明妃为朱元璋的干孙子张罗婚事时。
    太子妃吕氏也在审视这些贵族女子。
    毕竟她儿子已经十四岁,到了娶妻的年龄,必须得精挑细选。
    这次的军事演习处处透着古怪。
    且不说演习的规模,光是演习结束后,三品以上文武官员必须带眷属参加,这在过去是没有过的。
    所以就算朱元璋没明说,大家心里也开始各种猜测。
    皇帝陛下肯定是希望未来的皇太孙能够挑到好的妃子。
    所以,吕女士今天对这些家庭成员和贵族女子特别热情。
    特别是朝廷重臣的家属,她更是格外周到。
    她心里有自己的打算,现在挑儿媳妇的标准就是,对方家庭必须权高位重,将来能帮助自己的孩子。
    在吕女士的拉拢下,很快就有七八位贵妇围在了她周围。
    不过,吕女士还是不太懂这些武将之间的交往方式。
    能在战场上活下来的武将,多多少少都有点好战的性格。
    所以免不了有时候看不对眼,还喜欢比拼谁的军功更显赫。
    但就算私底下关系再怎么不好,一旦有共同的敌人,他们就会团结一致对外。
    这就是说,个人可能会背叛阶层,但整个阶层不会背叛自己。
    在文官面前,这些武将就是一个统一的集体。
    “夫人,那是您的亲孙女吗?”
    “看上去温柔可人,真好啊!”
    “多大了?”
    “哎呀,您过奖了。”
    “她呀,今年正好十三岁。”
    “有没有定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