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冤家
作者:豌豆大射手   大明:开局老朱为我号丧百天!最新章节     
    高仲远一时没反应过来皇上为何这么问,但无论如何,替朱允炆美言几句总是没错的。
    “允炆殿下自然知情。”
    他回答。
    “殿下不愿目睹太子妃住所破旧,故恳请臣等上奏……”
    他话未说完,已被皇上扔出的奏折砸中脑门。
    “尽孝?他这是尽孝还是觉得我大明还不够困苦,非要再添乱子?”
    朱元璋怒斥。
    “大明国库早已空空如也,他竟还要动用银两修房子!他哪来那么大胆子,还敢说这是尽孝!”
    高仲远被打也不敢吭声,急忙跪倒在地,拼命磕头求饶:“皇上恕罪!这一切皆是臣等擅自做主,与允炆殿下毫无关联!”
    “滚!”
    皇上厉声道。
    高仲远如筛糠般退出殿外,小五看得一头雾水。
    紧接着,他又听到殿内传来皇上震怒的声音:“我的孙子住在寻常百姓的小院里也毫无怨言,住在宫殿里不过墙面掉点颜色,就大惊小怪,成何体统!”
    小五满腹困惑:皇上这是彻底不管了,还是始终放心不下呢?
    …………
    东宫。
    高仲远刚迈进殿门,太子妃吕氏便迎了上来。
    “高先生,皇上怎么说?”
    她急切地问。
    高仲远看着吕氏焦急的模样,真想把自己在皇上那里受的一肚子气全撒在她身上。
    若不是她出的这个馊主意,自己怎会遭皇上痛骂?
    然而,吕氏身份尊贵,他哪敢轻易得罪,只能把这口气硬生生憋回去。
    “回太子妃,皇上雷霆震怒。”
    他答道,“不仅拒绝拨款修缮东宫,还严词责骂了臣,并对殿下心生不满。”
    吕氏一听,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双腿一软,瘫坐在地。
    高仲远见状,吓得像被雷劈了一般跳开。
    毕竟,他身为臣子,承受不起太子妃的大礼,而且男女之间有别,他也不便去搀扶。
    “太子妃,臣承受不起您这样的大礼啊。”
    他慌忙说。
    吕氏掩面哭泣:“太子去世已有半年,我这个太子妃也不过是个空名罢了。”
    “高先生,求您了,救救我们母子吧!”
    她哀求道。
    “太子妃言重了!您与太子府的命运息息相关。”
    高仲远安慰道,“只是……如今皇上的心思无人能猜透,我们只能徐徐图之……”
    “先生有何良策?”
    吕氏泪眼朦胧,满怀期待地看着高仲远。
    “皇上先是裁撤了东宫六卫,后又亲自指导允炆练兵,恐怕是有意让允炆去封地就藩啊!”
    高仲远分析道。
    “我究竟该怎么做才好?”
    吕氏焦虑万分。
    提出修缮东宫的主意,其实出自吕氏之手。
    她的初衷是试探皇上对朱允炆的态度。
    吕氏并非贪图享乐之人,如果皇上同意拨款,说明他还疼爱朱允炆,朱允炆极有可能被立为皇太孙。
    反之,即使皇上不同意,也不会张扬此事,对朱允炆的地位并无实质影响。
    然而,谁也没料到,皇上竟因此大发雷霆,不仅一口否决,甚至让高仲远感到庆幸自己能活着走出皇宫。
    如果这件事传扬开去,世人会如何看待我们东宫现今的地位?
    “事情并非太子妃所想象,极有可能是皇上意欲为太子殿下组建专属的东宫卫士六营!”
    “这是给允炆殿下一个学习军事的良机,极可能是为册封允炆殿下为皇太孙铺路!”
    “因此,这次军演我们必须一丝不苟!”
    “务必确保允炆殿下在军演中拔得头筹。”
    “如此一来,皇上必定会册封允炆殿下为皇太孙。”
    太子妃拭去泪水,说道。
    “果真如此?”
    高仲远语重心长地回应。
    “眼下的形势并不乐观。”
    “太子妃,即使皇上并无此意,我们也应作此设想。”
    “您是否愿意看到允炆殿下真的成为藩王?”
    “这……”
    太子妃收敛表情,恭敬地向高仲远一礼。
    “一切就仰仗高先生了!”
    此刻,高仲远并未回避。
    他与东宫的命运已然紧密相连,朱允炆若能登基,他的未来也将无可限量。
    然而,一旦朱允炆败北,他在朝中的前途将寸步难行。
    无论将来何人坐上皇位,都与他高仲远无关了。
    “太子妃请安心。”
    “微臣定当竭尽全力!”
    朱元璋气得喘不上气,赶走高仲远后,独自沉思良久,最终传召兵部尚书和五军都督前来,本意是广泛征询意见。
    然而,众人被召至跟前,个个胆怯如鹌鹑,连话都不敢说。
    朱元璋焦急地来回踱步,却始终未能得出任何有效对策。
    这一夜辗转反侧,次日清晨带着阴郁神色上朝,令满朝文武战战兢兢。
    退朝后,朱元璋终究按捺不住,让小五备车。
    小五迅速准备好车辆,问道:
    “皇爷,咱们要去哪儿?”
    朱元璋咬牙切齿:
    “还能去哪儿!”
    “去找那个冤家!”
    小五心中暗叹,嘴上却不敢多言,驱车离开了皇宫。
    随后,他驾轻就熟地来到千牛庄,停在朱政小院门前。
    然而,这次敲门许久也不见有人应答。
    “皇爷,朱公子似乎不在家。”
    朱元璋脸色阴沉,撇嘴道:
    “哪里是人不在家,分明是我孙子不愿见我!”
    小五忙道:“肯定没人在家!”
    正当两人无所适从之际,一名顽童经过,小五急忙上前询问朱政的去处。
    “你们找指挥使呀?”
    “对啊。”
    “我们是朱公子的朋友,今日特意来看望朱公子,谁知朱公子不在家,你知道朱公子在哪儿吗?”
    顽童手指东方:“往这边走,庄园尽头就是演武场,指挥使应该在那里练兵呢。”
    “好的,谢谢你。”
    小五友善地向顽童挥手告别,然后回到朱元璋面前报告:
    “皇爷,朱公子在东边练兵呢。”
    朱元璋冷哼一声:
    “朕听到了!”
    “别管这车了,咱们走过去吧。”
    两人步行至演武场,并未花费太多时间。
    到达后,只见演武场上静悄悄的。
    然而,有三百多名壮汉在烈日下巍然屹立,如松般纹丝不动。
    三百多名壮汉前方,站立着一位看似瘦弱的少年,身披铠甲,尽管身形不及他人魁梧,却同样挺立如松。
    数百人汗流浃背,却无人言语,无人移动半步。
    朱元璋从未见过这般练兵之法,颇感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