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太子即位,换元永熙
作者:小钱钱快到我兜里   穿越后,我为王朝续命百年最新章节     
    在朝会之时,许开正站在自家的院子当中,陪着长大了许多的多吉玩耍。
    如今多吉身上的毛发逐渐生长,尤其是脖子上的那一圈,宛如狮鬃一般,看上去倒有了些敖犬的威武。
    虽说许开离家多日,但多吉仍然与许开十分亲密,没有因许开这些日子的缺席而感到生疏。
    就在许开想要将手中的木棍扔出时,天上突然降下了一缕阳光,不偏不倚照到了许开的身上。
    感受着身上的温暖,许开抬头朝天上望去。
    只见天上的云层蓦然缺了一个口子,阳光便顺着这道口子全部倾泻了下来。
    “出太阳了!”
    ——————
    次日一早,被叫醒的许开睡眼朦胧地从床上爬了起来,匆匆收拾了一番后,便坐上一顶轿子朝着皇宫太和门而去。
    身边还跟着张途,以及太子派来的几名护卫。
    自从许开发现轿子比马车更为划算后,便一直采取轿子出行的方式,只是速度要慢上一些罢了。
    来到皇宫大门前,已经有一队官员排在门外,相互攀谈着等待登基大典开始。
    都是些品秩不高的小官。
    许开刚从轿子上下来,来到队伍中卫清的身边,还未与其打声招呼,便看到太和门旁边的侧门从里边缓缓打开。
    一队太监从门后走了出来,领头之人正是与许开有过交集的王振。
    “诸位大人,请随咱家进去吧。”
    王振欠身朝面前的官员们行了一礼,随后便转身率先从侧门走了进去。
    在王振的带领下,一众官员排着队陆续走进了太和门内的广场。
    太和门内的广场十分宽阔,要不然也不会被太子选为举办登基大典的场所。
    在广场的中央,是工部加紧制造出的一处台子。
    台子不算高,约莫只有两层楼的高度,由于提供的时间太过短暂,因此这座台子也只好一切从简。
    台子的顶部四四方方,面积不算大,可只摆放了一张龙椅,因此还空出了不少空间。
    此时太和门广场内空无一人,许开一行人倒是最先抵达的,许是因为品秩最低的缘故。
    在一众小太监的带领下,许开等人纷纷来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分散在了太和门广场内的各个角落。
    虽然每个人的位置都不相同,但大致都处于最外围的地方,距离广场内的那座台子十分遥远。
    唯有许开是个例外,所处的位置虽不在台子的底下,但与其他众人相比,情况就要好上不少,大致处在中间的位置。
    许开见状还朝身边的小太监询问了一番,可从他嘴中也无法得到什么有用的消息,只说是按照上头的吩咐。
    许开还想找王振问问,可回过头来,才发现他早已没了踪影。
    无奈之下,许开只好静静地站在原地,等候登基大典开始。
    没过多久,京城内的官员都陆陆续续抵达了广场,在小太监的引领之下,站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许开身边几人都不太熟悉,只知道他们都是背叛太子,投靠韩王的官员,其余东西则一概不知。
    “唉,咋把我安排到了这个位置,连个聊天的人都没有。”
    许开低垂着脑袋,轻声抱怨了一句。
    一炷香的时间后,所有官员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等候着登基大典举行。
    虽然太和门的广场上聚集了如此多官员,却没有发出丝毫声音,每个人都低着脑袋,不敢与周围人攀谈。
    许开一开始还不太理解,直到看到两名官员刚想要交谈,便被一旁的小太监立即制止,这才明白周围为何会如此安静。
    清晨的阳光并不炎热,照在人的身上暖洋洋的,感觉很是舒服,就是有点令人犯困。
    为了避免举办登基大典时出现内急的情况,很多官员没有用过早膳,便匆匆来到了此地。
    即便是许开这样的年轻小伙子,站立太久也感觉到身体出现了些许不适,更别提那些年纪苍老的老迈官员。
    好在没让众人等待多久,太子便来到了太和门广场。
    在众臣的目光注视下,一步步走上了中央的台子,坐在了龙椅之上。
    太子的贴身大太监站在台阶之下,高声宣布登基大典开始。
    由于太子的强烈要求,此次登基大典一切从简,因此并没有过多繁琐的环节。
    先是礼部掌管祭祀的侍郎站了出来,向高台上的太子报告自己的祭祀结果。
    随后便由内阁首辅杨胤,代表大越所有官员称臣上表,确立君臣之分。
    广场内的一众官员齐齐跪倒在地,朝着台上的新皇高呼万岁。
    韩王、赵王,以及京城内的皇室族人和各地藩王派来的使臣,亦都同样如此。
    太子端坐于高台的龙椅之上,俯瞰底下一众膜拜之人,心里顿时涌出了一股莫名的感觉。
    这是先前太子监国之时所从未产生的感觉。
    太子缓缓抬手,轻声说道:“诸位卿家免礼。”
    太子的话被一众寺人传了下去,并在大太监的率领下,广场内的太监们齐齐转述了太子的第一封旨意。
    “新皇有令,诸位卿家免礼!”
    “多谢陛下!”
    确认完君臣名分后,内阁首辅杨胤走出了队列,来到了台阶底下。
    朝台上的新皇行了一礼后,杨胤转身面对一众官员,轻轻打开手中的诏书,中气十足地宣读起上面的内容。
    略过冗杂的场面话,这封诏书不过宣布了一个重要的事情。
    新皇即位,改元永熙!
    今后所有人便不能再称呼褚高炽为太子,而是应该称呼其为,永熙帝。
    随着即位诏书宣读完毕,本次登基大典便已经抵达了尾声。
    接下来由永熙帝亲自宣布大赦天下,免除灾区赋税几件事后,便带领一众官员摆驾回到了乾清宫。
    永熙帝高坐于威武的龙椅之上,底下则是一众品秩不低的文武百官,不过其中并没有多少能够得到太子的信任。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虽说先前永熙帝宣称不再追究官员们站错队伍的罪责,但这并不意味永熙帝便会重新重用他们。
    在登基之后,永熙帝不仅要按功行赏,还要组建自己信赖的内阁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