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天数有变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我的父亲太努力了最新章节     
    第148章 天数有变
    朱元璋低头看了一眼荷叶包裹的蒸饼,随即领着徐达辞了那汉子。
    紧接着,利索地打马出村。
    往前行了一里后,果然见前头有客栈亮了灯火。
    不只如此,这客栈竟是一座挨着一座,相连一起,沿途都是马厩,酒肆以及其他商铺。
    即便是入了夜,却也热闹,这里的热闹程度,竟不在寻常县城之下。
    此时,这沿途的酒肆和茶肆竟是最热闹的时候。
    各种吆喝声响彻一片。
    朱元璋忍不住皱眉,带着几分不悦道:“这夜里……竟也通宵达旦的饮酒作乐?”
    徐达知道,朱元璋素来对于过于奢靡的社会风气是很不喜的。
    毕竟,朱元璋幼时也窥见过某些人的奢靡风气,他认为这是百姓们活不下去的根源。
    朱元璋的脸色越发的不甚好看,忍不住冷冷道:“这一路过去,都是酒肆,日夜饮酒,如何使的?”
    说罢,下了马。
    而后径直闯入了一家酒肆。
    “客官……请上座……”
    里头已是人头攒动,许多人开怀畅饮,好不热闹。
    朱元璋原是板着脸,此时却不由得一愣。
    徐达也随后赶到,这才发现,这酒肆里的氛围其实并不好,虽是热闹,却多是一些短装打扮的粗汉。
    朱元璋一脸诧异。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寻常人家是极少能饮酒的,饮酒多见于富户,毕竟酒水乃是粮食酿制而成。
    能温饱都是不容易了,更何况是用粮食酿制的酒水。一般人即便喝酒,也只有逢年过节才成。
    而眼前在目的,却多是粗汉,那店伙见了朱元璋几人的打扮,反而皱眉,似乎觉得朱元璋等人的身份不一般。
    朱元璋便踱步到了一边,徐达则将那店伙叫到了面前来,低声道:“你们这儿买卖怎的这样热闹?”
    店伙看着徐达通身的气势,有些畏惧地看了徐达一眼,老实地道:“大家下了工,劳累了一日,所以来此……喝口酒消消乏。”
    徐达讶异地道:“下工?下了什么工?”
    店伙道:“有在山里矿上的,还有这山下一些冶炼作坊的。除此之外,还有车马转运的,亦有船运的艄公……咱们这栖霞,上上下下数万的壮力,拿了薪俸,可不得歇歇脚吗?”
    徐达压住了差点冲口而出的惊呼,尽量压着震惊的声音道:“数万之多?”
    店伙道:“这可不好说。”他舔舔嘴,接着道:“具体有多少,也说不清,总之现在每隔一些时日,就有人来,现在行情太好了……啊……客官,小的要去招呼客人了。”
    朱元璋与徐达随即对视了一眼。
    这朱元璋的神色越来越古怪,二人前后脚出了酒肆,朱元璋最终道:“那邓千秋几个家伙,必在百户所。”
    百户所倒是禁卫森严。
    依旧灯火通明。
    在点点的火光之下,居然还有人出入。
    出入的竟多是一些商贾,还有不少的账房模样的人。
    朱元璋越发觉得古怪了,因为这些商贾和账房模样的人居然很脸熟,当初在千户所里就看过。
    莫非……这百户所将税也征到这儿来了?
    朱元璋带着满腹的惊疑,一马当先,正要进去。
    却有几个校尉,竟也不阻拦。
    徐达尾随朱元璋,忍不住低声道:“陛下,这百户所竟如此松懈。”
    朱元璋却镇定自若,只淡声道:“随朕来吧。”
    他居然极为熟稔,先去领了一个号牌,而后,却没有往那商贾和账房去的地方,而是趁着众人不留神的功夫,径往后头一处建筑去。
    徐达觉得惊讶,心里越来越嘀咕,这陛下……似乎对这里……很熟,从前来过?
    走了好一会,终于到了一处书斋外头,便听到传出了声音。
    “什么是国,什么是家?”
    朱元璋本要快步闯进去,可此时,却是放慢了脚步。
    此时便听到朱棣的声音道:“国便是国,家便是家。”
    邓千秋的声音道:“朱棣说的很好,他的回答,发人深省!来,朱棣,你站起来,给我站到墙角去。”
    朱元璋听罢,不由得莞尔一笑。
    徐达听到朱棣的声音,亦不由得脸上多了几分暖色。
    此时,又听邓千秋道:“其实起初的时候,就说三皇五帝之前,当真有国家吗?那时百姓们饮血茹毛,大家都在一个个的部族里,靠着猎兽为生,亦或者采摘野果。一个部族栖息一段时间之后,便要开始迁徙,为何?因为附近的野果采摘干净,野兽也已猎杀的差不多了,倘若不进行迁徙,那么这个数十人或者百人的部族,就不得不饿死。那时人们不知道国家为何物,只晓得生存的本能……”
    朱棣的声音又道:“这岂不是和大漠里的鞑靼人一样,都是游猎为生?”
    邓千秋道:“差不多如此。”
    朱棣又道:“可是恩师,我觉得不对,那大漠之中,从匈奴到鲜卑再到突厥、契丹、蒙古,他们也有国家。”
    邓千秋道:“这是因为他们的游猎升级了,你难道没有发现,他们的国家组织形式十分松散,其实还是残留着大量部族的特征,他们开始组织起了一个松散的部族大联合,准确的来说,是半个国家的形式,而他们与上古时期的部族之所以有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们发现了一个除了游猎和采摘野果为生更有利的生产方式。”
    不等朱棣提问,邓千秋就道:“劫掠……”
    朱元璋一听,人已恍然。
    邓千秋所讲的东西,十分新奇,可细细一思,却发现自有他的道理。
    而这些,却是朱元璋闻所未闻的,于是他听得越发的认真了。
    邓千秋接着道:“这就好像,若是在上古之时,咱们的那些祖宗,靠游猎为生,突然发现,周遭出现了一个富裕的城邦,而城邦积攒了大量的财富。那么……伱猜猜看,那一个个上古的部族,是否会开始慢慢的联合起来,他们联合的目的,就是增强自身的力量,为比游猎和采摘野果更有效的方式来获取自己的财富。这也是大漠各族,与我中国上古各部族之间的区别。”
    “由此,你们得出了什么?”
    “我知道,我知道。”这一次,是朱棡的声音。
    邓千秋道:“好了,朱橚你来说,”
    朱棡顿时露出了沮丧的声音。
    朱橚则怯怯地道:“他们那时受伤了,也吃药吗?”
    邓千秋道:“朱橚的问题问的很好,你看,他就很有开创性的思维。朱橚,你也站起来,跟你的四哥站在一起,”
    “噢。”
    这时,邓千秋道:“我们可以得出,在不同的生活方式之下,我们的社会组织是不一样的。游猎时不得不进行迁徙,且一块土地无法持续的养活大量的人口。因而,只能有部族制。紧接着,人们发现了农耕的好处,这农耕的出现,使的人们不得不开始定居,因为土地需要开垦,而一旦开垦之后,人们就离不开土地了。大量的人,开始被束缚在了土地上,久而久之,人口开始增加,大量专业从事农业的人出现……”
    邓千秋顿了顿,继续道:“所以,你们别小看这耕地。有了耕地之后,既产生了我们与大漠各部之间的区别,也让他们与上古的老祖宗们,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定居的出现,就需要大量的工具,于是开始出现了各色的匠人,匠人们专职,就需要口粮,那么不免就需要和农人们进行交换。”
    “可简单的以物易物,无法满足需求,总不能今日匠人生产了一个罐子,还特意跑出去四处寻人换几斤粮,到了明日,生产了一个新的陶罐,却又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换粮吗?于是,商贾就出现了。”
    “不只如此,人们还发现,因为大家乃是定居,而一旦定居,就不免会遭受威胁,就比如有一家富户,他们处在荒郊野外,这个时候,必定要被临近的人觊觎。你不能再像从前那般,发现了危险,就进行迁徙。那么这个时候,势必需要有专职的士兵,来保卫自己。”
    “现在……懂我的意思了吗?这时候,几乎所有人,哪怕是生活处境最悲惨的人,他们也需要有一个东西,既保卫他们或多或的财产,而且还需要有人来裁决他们在交易时产生的纠纷,那么国家也就自然而然的出现。”
    “恩师,我有一个疑问……”朱棡道。
    邓千秋道:“你说。”
    “为何就一定会变成这样呢?难道上古先民们未卜先知,非要照着这个来?他们就不愿意去变,那又如何?”
    朱元璋听了暗暗点头,朱棡虽在抬杠,不过朱元璋也觉得有理,邓千秋这是先射箭后画靶,只是在做一个总结罢了。
    邓千秋笑着道:“因为很简单,那时候有许许多多的城邦出现,当然绝大多数,都是不愿意改变的,毕竟……想要变更是极难的,即便是咱们人,尚且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何况是这样多的人,让他们去接受不同的生活方式。只不过……这数百上千的城邦里头,只要有一个变了,那么,他就会变强,紧接着,他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摧毁掉那些不愿求变的部族,会杀光他们的男人,劫掠他们的女人。”
    顿了一下,邓千秋接着道:“你看……你不去改变,那么……那个变了的人,就会用刀剑去改变你。”
    朱元璋听罢,竟开始思索起来:“嗯?”
    朱棡此时大呼起来:“这不和我父皇一样,不听话的就宰了?”
    朱元璋脸色一变,接着又从鼻孔里发出同样轻微的声音:“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