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温润如玉,李承乾到来
作者:炳烛夜游   大唐极品帝婿最新章节     
    中军大帐中,李恪脸上的幸灾乐祸顿时消失的一干二净,浑身吓了一哆嗦,骇然的看向李斯文....
    李斯文脸色严峻,沉吟半响才道:“没有的事儿,程将军是在和你开玩笑!”
    李恪原本被吓得毛骨悚然,一听这话顿时哭笑不得。
    既然没招供,你阴着脸干什么,知不知道,本王差点要吓尿了:
    “如果任城王是来抓人的,没必要让亲卫通禀一声,或者说,这番举动颇有一种......让咱们三个提前在大营门口迎接的意思!难道是!”
    他话越说越快,越说越激动,话音未落,就当先出帐,向着大营门口快步走去。
    李斯文瞅了一眼依旧心有余悸的程处默,摸了摸鼻子:“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看样子兄长是亏心事做多了,听见任城王就心虚!”
    “说的好像你有多清白无辜似的!”
    程处默对此嗤之以鼻,咱俩大哥不说二哥,和他并肩走在了李恪身后,出了大帐,快步向着营门走去。
    还没走几步,远远就看见大营门口,任城王李道宗正陪着一个锦袍少年,少年不停地向营门内观望。
    这个锦衣少年也看到了他们三个,朝他们挥了挥手,一瘸一拐向前走了两步,却又矜持的站住。
    李恪脸色一瞬间变得异常难看,就算离得远看不清人脸,但能让皇室亲王陪同,还瘸了一双腿的,还能是谁!
    这锦衣少年面白如玉,目似朗星,脸上的笑意犹如春日阳光,让人只是见到便觉得心中暖洋洋的,此人正是当今的大唐太子,李承乾!
    李恪走近,率先一步躬身抱拳:“臣李恪,拜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踉跄几步,上前搀住他的双臂,温和笑道:“都是自家兄弟,又何必拘泥于礼节!”
    “臣李斯文,程处默拜见太子殿下!”
    “两位免礼!”李承乾放开李恪,先向程处默点头示意,然后不顾腿上不便,快步走上前,一把抓住李斯文的手腕,话还没说眼眶先红了:
    “斯文,好久不见了!”
    自从他白鹿原行猎摔断了腿,坊间就传出了望之不似人君的谣言,与此同时父皇对他的态度也变得愈加冷淡。
    反而对越王李泰、蜀王李恪越加的恩宠。
    皇帝厚此薄彼,朝中大臣纷纷良禽择木,支持李泰、李恪的朝臣越来越多,而东宫却被一再削弱,三大阵营在朝中形成了一股很微妙的平衡。
    对父皇来说,关陇门阀、山东世家、江南士族相互制衡正合心意。
    但对东宫来说,这种相互制衡的局势却是致命的,储君之争不仅关乎无上皇权,更关乎他的身家性命。
    身为嫡长子的他,一出生就注定了他只能走两个极端,要么顺利继承皇位,天下独尊,要么被新皇取代,赐下一杯毒酒或者一丈白绫。
    在这种严峻,看不清前景的形势下,一众东宫旧友要么销声匿迹,要么噤若寒蝉。
    唯独李斯文,还魂之后带着程处弼等人大闹芙蓉园。
    一首绝妙好诗,将越王李泰无视民间疾苦,只顾自己享乐的恶名广传于天下。
    同时也让李泰自食恶果,被父皇下旨高墙圈禁于延康坊读书,直接让他承受的压力消减大半。
    李斯文看着真情流露的李承乾,一时间也是百感交集。
    “太子殿下,臣惭愧,还魂之后没能在第一时间去东宫,拜谢太子在圣驾前力保之恩。”
    李承乾拍了拍他肩膀,摇头笑道:“没有昨日李斯文力挽奔马,哪有今日之高明。”
    “你我是君臣,更多是生死之交,何必说一个谢字!你的救命之恩,孤就没打算道谢!”
    一旁的李道宗扶须而笑,解释他们前来的目的:
    “蓝田候,陛下已恩准了蜀王的禀奏——开放玉山行宫,允许进山采药。并且下旨令太子殿下与蜀王一起坐镇灾民营。”
    李恪听到这话,心中瞬间百味杂陈。
    历朝历代每逢天灾人祸,皇帝都会命太子代替自己安抚灾民,因为这是以仁德形象赢得天下民心的机会。
    皇帝不方便做的事情,太子是代替他的不二人选。
    因此,他虽然是被李斯文坑来灾民营的,脸上表现的怨气十足,但心中也在窃窃自喜——自己虽然不是太子,却能代父皇安抚灾民。
    这对朝中大臣,天下黎民来说,是什么意思已经不言而喻。
    但就在抗疫的关键时刻,父皇却派出了在东宫养病的太子前来赈抚灾民。
    小小的灾民营又哪里需要两位天潢贵胄!
    父皇,你这是在闹哪处......
    李斯文在仔细打量李承乾,剑眉星目,英俊的脸上带着温和笑意,看向李恪的眼神中虽然带着些许厌恶,但也绝对没有把他一刀劈两半的狠毒。
    这是一个秉性纯良的好少年,李斯文能一眼断定。
    “殿下,你现在应该在东宫修养身体,而不是亲身涉足不测之地!”
    李承乾摆摆手,淡然笑道:“你身为臣子,却可以为了大唐舍生忘死,那孤身为太子也应当身先士卒才对!”
    李斯文沉吟道:“能够治愈疟疾的灵药来自于某的师门仙方,但在没有经过验证,确定疗效之前,进入灾民营依然十分危险。”
    “一旦太子不慎感染了疟疾,唯恐引起社稷动荡,臣万死不能赎罪,还请殿下.....”
    李承乾依旧保持着微笑,目不转睛的看着他:“你是对自己没信心,还是说......是觉得孤贪生怕死,不敢踏入灾民营?”
    听到这回答,李斯文也明白了李承乾非进不可的态度,叹了口气:“某只是希望......殿下能想明白了再做决定。”
    李恪就站在他们身后,将二人的对话听的一清二楚,暗自思索,在相同的情况下,如果让自己做出选择,他会怎么做?
    答案是他肯定会毫不犹豫的离开。
    自古以来瘟疫就比战争可怕得多,不管你是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一旦感染了瘟疫,摆在面前的就只有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