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潮流暗涌,赛马前的准备
作者:炳烛夜游   大唐极品帝婿最新章节     
    崔夫人虽然是女子却有将门的豪气,更何况李绩,秦琼,牛进达和程咬金几家同气连枝,一损俱损。
    冷笑着做了决定:“既然长孙无忌不怕将事情做绝恶了我们,那本夫人也不介意拿钱把他们砸的吐血!”
    “婶娘威武霸气!”
    李恪一大早就接到了父皇的旨意,任命他为这场赛事的总理,这让他异常兴奋。
    太子李承乾摔断了腿,坊间已经有了望之不似人君的谣言。
    最受父皇宠爱的李泰,则是惨遭李斯文羞辱,被勒令闭门读书。
    所以在这个关键时刻,父皇让他主持赛事,目的不言而喻。
    他相貌英俊身材魁梧,做事果敢,就连父皇都赞他英果类己。
    却只因为母妃是杨妃,身为庶长子,与太子宝座失之交臂。
    而和他一同总理这场比赛的是中书侍郎,参知政事岑文本。
    既然是比赛,自然要有规则。
    首先是对比赛的距离进行了测量,来回总共六十里,从太极门开始,沿着中轴线出城,到达蓝田县后即刻返程。
    每一里地都要设置一个岗哨,沿途还要用绳子拉起来,防止有人被马队撞到。
    道路两旁绳子以外,便是允许百姓围观的观众台。
    而从承天门开始的赛道,既有石板路还有夯土路,甚至在蓝田境内还有砂石路、泥水路,可以说骑兵大部分会遇到的各种路况都一应俱全。
    李恪骑着宝马,皱眉看向左侧的岑文本:“国相,六十里长途,这对战马本来就是一种巨大考验。即便是强行跑下来,可马蹄一旦被磨穿,一匹良骏就彻底废掉了!
    父皇也是熟知马性,为何这道旨意........。”
    岑文本对这场赛事也是莫名其妙,笑道:“不管陛下意图如何,殿下只管办好差事。”
    李恪默默点头,这句话既是劝诫也是点拨,机会来之不易殿下好生珍惜。
    “多谢国相,不过,某听说李斯文自从回魂之后,就再也没去过东宫。”
    岑文本苦笑摇头,道:“说实话,现在即使是某,也看不懂这个小子了。当日在太极殿皇后曾亲口许他一个紫衣侯,目的就是让他不再找长孙冲寻仇。
    但这小子竟然回了一句:‘封侯非某愿,只求怨气平’。看似是在为太子殿下报仇,但他自此疏离东宫,就连太子去神龙殿帮他说项的情分都弃之不顾。”
    李恪鄙夷道:“难道不是因为太子断腿........”
    “殿下慎言!”岑文本断喝一声,道:“将门从来就不参与储位之争。
    可如果没了军队的支持,无论是谁也坐不稳那个位置!而殿下年纪和李斯文相仿,以前或许因为太子的缘故,与之交往不深。可这一次却是天赐良机。”
    李恪点点头,李绩虽然没有在中枢任职,却是有实权的封疆大吏,即便他贵为皇子,想要拉拢这样一位重臣也是有心无力。
    但拉拢不动李绩,他却可以交好李斯文。
    一旦他投效了自己,不仅仅是李绩,还有秦琼,程咬金等人都会向自己靠拢,这样一来,自己就会在军中形成一股庞大的势力。
    岑文本见李恪领会了自己的意思,欣慰一笑:“某听说,长乐公主有悔婚之意?”
    李恪浑身一激灵,不由打了个冷颤,震惊道:“父皇和母后绝不会答应!”
    岑文本表现的云淡风轻:“空穴未必来风,若是此事为真,就说明,陛下和皇后对李斯文不是一般的器重!”
    李恪匪夷所思:“国相是说,长乐和李斯文......”
    岑文本看了他一眼,淡淡道:“某可什么都没说,只是和殿下闲话罢了。”
    李恪沉思不语,帝婿本来就是一个平步青云的阶梯,而长乐身为嫡长公主,又深的父皇宠爱,一旦李斯文成了她的驸马,父皇爱屋及乌,必定会重用李斯文!
    “当年陛下借关陇之力血战玄武门,成为了天下共主。可这些年在庙堂之上关陇一家独大,已经有了尾大不掉的态势,陛下为了平衡朝堂,开始大力扶持江南和山东士族,又赐予萧瑀为特进,让其参知政事。
    卫公早就心生退意,已经连上了三封请辞奏折,陛下虽然封驳了他辞官奏折,也只是碍于当前的形势,不能放他归隐。
    而且,陛下心中应该早就有了接替卫公的人选,不出意外的话,此人定是曹国公李绩!”
    岑文本丢下最后一句提醒,便鞭马前行不再言语。
    李恪霍然抬头,心中暗骂:这个老狐狸,就不能将事情一口气说完,非要分成几句。
    可将他这几句话联系起来,可以轻易的得出一个接近事实的猜测:
    那就是父皇为了遏制关陇日渐膨胀的实力,打算借长乐公主退婚之事,给长孙无忌一个警告。
    由此推之,长乐退婚已经是板上钉钉。
    而且这件事父皇已经和长孙皇后达成了共识。
    一旦李绩回归朝堂,朝堂之上就会出现关陇,江南,山东三足鼎立的局面。
    在这种关键时刻,自己可千万别被长孙阴人利用了,万一不小心站在了父皇的对立面,不要说取代李承乾成为太子,不让他离开长安去就藩就不错了!
    李恪骑在马上目光闪烁,庆幸之前的谨慎,没有因为李泰受罚一事而暴露自己的心思。
    曹国公府!
    李斯文居中而坐,徐婉娘侍立一侧。
    李世民改变了赛马路程一事,李斯文第一时间就知道了。
    这是十六卫大将军和李君羡一起上书的结果,要不然人家宁愿退出比赛,也不愿意因此折损战马。
    六十里地只要不策马狂奔,竭泽而渔,就能将战马受到的伤害减到最低。
    但这对他来说却是无所谓。
    当年他参加草原的那达慕大会,可是开着越野车一路跟拍过去的。
    因此,他很清楚马匹奔跑的最佳时速是二十公里,也就是每小时四十里,最快能达到六十公里,可那是短距离比赛,可以不惜马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