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李渊亲临,李世民登基!
作者:黑五类   大唐:李世民的头号打手最新章节     
    时间如白驹过隙,眨眼新年已过。
    对百姓来说,今年这个春节过的实在没意思,心思全在越来越近的李世民登基大典上。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大唐已经将天下一统的消息不胫而走,且李渊让位于李世民的消息也一并传出,闹得那叫一个沸沸扬扬。
    百姓们私下议论纷纷,更是眼巴巴的盼望起来,天下百姓苦了太久了,急需一位明君上台,带百姓们迎个盛世太平。
    正月十五,如期而至。
    这天清早,长安城大街小巷内人声鼎沸,百姓们起了个大早,顶着寒风出门等待着新君登基。
    辰时。
    皇宫内弥漫着庄重的气息,华丽的仪仗队整齐排列,乐声悠扬。
    辰时,宫门打开。
    右千牛卫大将军李道玄和左千牛卫大将军李神通,身披金甲,并肩而行,宛如两颗璀璨的星辰,走在队伍的最前列。他们的身后,一队披甲执矛的禁军力士,如钢铁洪流般缓步而出。
    早已守候在门口的大臣们,如同被惊扰的飞鸟,瞬间噤声,整齐列队。文臣以长孙无忌为首,宛如一片儒雅的白云;武将以九安为首,恰似一座巍峨的山岳。
    辰时过半,阳光洒在宫殿上,宛如金色的绸缎。
    李道玄与李神通宛如门神一般,一左一右站在宫门口,同时声如洪钟地大喝道:“吉时已到,入宫!”
    九安与长孙无忌瞬间迈出步伐。身后的文武百官亦步亦趋,他们昂首挺胸,仿佛在向世人展示自己的荣耀。脸上挂着骄傲的笑意,浑身散发着无比的自豪之势。
    这偌大的大唐,如同一幅宏伟的画卷,在他们的努力下徐徐展开。
    当初李渊登基,那时的大唐只能算是一方诸侯,而如今,大唐江山一统,成为了真正的帝王之邦!
    怎能不骄傲?
    这份骄傲,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照亮了他们的胸膛。
    与传统礼制不符,九安等武将们并未身着华服,而是身披战甲,行走之间犹如猛虎下山,以示大唐之武力,威震四方。
    而在这一众武将中,唯有九安腰间悬刀,仿佛在诉说着他绝世的功劳,以及帝王对肱骨大臣的信任。
    此等殊荣,唯九安一人尔!
    东宫,显德殿。
    百官分列而站,表情庄严肃穆,身姿挺拔。
    李世民头戴大裘冕,身上玄衣纁裳配套,纁为黄赤色,玄为青黑色,象征天与地的色彩。上衣绘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花纹,下裳绣藻、火、粉米、宗彝、黼、黻六章花纹。
    从殿门而入一步步走向高位。他的面容庄严肃穆,眼神中透露出坚毅和决心。
    久久未露面的李渊如一座沉默的山岳般站在最上方,他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紧紧地盯着缓缓走来的李世民,眼底的复杂之色如风云变幻,最终却如一池静水般平静了下来。
    李世民一路昂首阔步来到高台之上,他的双手如沉稳的山岳般抬起,恭恭敬敬地对李渊行礼拜道:“儿臣,拜见父皇!”
    李渊伸手轻轻一扶,他的双眼如星辰般明亮,上下打量着李世民,眼底满是满意与自豪之色,嘴角微微勾起一抹如春风般和煦的笑容,道:“吾儿,今日,朕要亲手将大唐交于你手,切莫让朕失望!”
    九安的眼底如闪电般掠过一抹错愕,心中暗自诧异:古代不是最讲究礼法的吗?这殿中武将身披重甲也就罢了,竟还允许自己带刀入殿,而这传位仪式更是显得有些草率和简单,甚至比后世电视剧中演绎的场面还要不如!
    李世民再次躬身拜谢,他的声音如洪钟般响亮:“儿臣继承大统后,定以江山社稷、黎明百姓为重,开创盛世太平!”
    李渊微微点头,不再多言,转身如流云般离去。
    百官齐声高呼:“臣等恭送太上皇!”
    待李渊的身影消失后,李世民转身凝视着那张象征着无上权力的龙椅,眼底满是火热激动之色,挪动身体缓缓坐了上去。
    与此同时,侍官一声如惊雷般的大喝:“礼!”
    刹那间,宫廷内外,彩旗如彩蝶般翩翩起舞,鼓声如雷霆般震耳欲聋,庆祝新帝登基的喜悦之声,如潮水般汹涌澎湃。
    随着李世民登上宝座,群臣们如海浪般纷纷躬身行礼,高呼恭祝之声,此起彼伏,响彻宫廷。
    李世民稳坐于帝位之上,身形如蟠龙踞虎,胸中豪气澎湃如浪,朗声道:“诸卿,免礼!”
    百官起身,站得笔直。
    文臣中,长孙无忌当先而出,口若悬河,说出一连串令人昏昏欲睡的场面话后,最后道:“臣,恭贺陛下天下一统!”
    文武百官齐声附和,声如雷震:“臣等,恭贺陛下天下一统!”
    李世民龙颜大悦,笑容如春风拂面,威严之声道:“大唐天下一统,诸卿居功至伟,当为同喜!”
    闻言,众人皆是露出一抹骄傲的笑意。
    长孙无忌退回文官队列,同时朝不远处的九安打了个眼色。
    九安一脸无奈,迈步出列,高声喊道:“臣为武将之首,代表列位同僚恭祝陛下登基大喜,呈上……”
    他身后的程咬金皆是憋笑不已,看着九安,这氛围着实让人难熬,如此文绉绉的做派,实在让人爽快不起来。
    他们可是听说了,昨夜武国公为了这套说辞,四处求人帮忙提前写好词,真是颜面尽失。
    不得不说,长安的消息传得飞快,尤其是这类八卦。
    这些位高权重的大臣们,一个比一个八卦!
    上方的李世民也不禁莞尔,看着下方一脸正经、文绉绉的九安,差点就笑出声来。
    “咳咳……”
    九安也快憋不住了,嘴角不住地抽搐,只能在脑海中不断回忆起前世的痛苦之事。
    不一会儿,九安总算是说完了,如逃一般退回队列中。
    刚才真是太难了,不仅要憋住笑,还要完美地“朗诵”,要是刚才笑场了,那可就真的麻烦了。
    这可是千古一帝“李世民”的登基大典,就算一切从简,也容不得半点放肆!
    “咳咳咳...”李世民清了清嗓子,抬手微微一挥,殿内顿时安静下来。
    他目光扫视群臣,缓缓说道:“朕今日登基与大唐天下一统之喜只为其一,第二是要论功行赏,以此嘉奖开创大唐的列位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