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正国灾民
作者:杰尼太牛   异星传送门之黄金大陆最新章节     
    听了姜汤的话,年长者忽然明白了什么,跪地感谢。
    回家的路上,一个家属问年长者:“咱们虽然出了气,可连累了张捕头,我很过意不去,不如我们凑钱给捕头送去,也不知道捕头的俸禄是多少”。
    年长者摇摇头小声说道:“用不着,你只看到表面,其实这一切都是安排好的。”
    “您是说知县大人故意让我们……”
    “嘘,这件事只可会意不可言传,咱们俩知道就行了。”
    “我知道,刘知县是出了名的清官,和张捕头一样嫉恶如仇,我们的案子多亏了是他们审理的,我一定不会说出去。”
    “咱们的案子也多亏了他们旁边的那位年轻人,在大堂上,他用了仙术,让那几个恶人露出原形。”
    “我见过他,他好像是城里多宝阁的老板”
    “难怪,怪不得听人说起过,他所卖的东西都未曾见过,难道他卖的东西也是仙界的吗?”
    “这很有可能,据说公主殿下和他往来密切,就连他店的牌匾都是信王亲手题的字,还派了王宫里的士兵给送来的,如果不是仙人,谁会对一个普通人这么好。”
    “嗯!咱们陶家要里记住这份恩情。”
    姜汤还有刘知县张龙等人在衙门口,目送着家属们逐渐走远。
    刘知县感谢了他帮助破案。
    “姜老板才华出众,竟然轻松破了这件让我感到头痛的案子,我定会上报太守大人,给你奖赏。”
    “谢过知县大人,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你们演的戏真不错。”
    姜汤说完,若有所思的看向衙门大堂上的四个字“明镜高悬”。
    刘知县问:“案子破了为何闷闷不乐?”
    “唉,可我实在是高兴不起来,这个案子完全可以避免,杀人偿命,天经地义,如果当年北衙门的赵知县遵守信国的法律,直接斩了他们,怎么还会有后面的案子呢?”
    知县点点头:“好在,正义最终还是到来了,虽然有点迟”
    姜汤背身离开衙门:“迟来的正义还是正义吗?”
    这句话让知县和张龙互相看了一眼,又看向他的背影点了点头。
    或许这句话会让他们有所收获。
    回到多宝阁,听说姜汤帮助刘知县破了大案件,店里的人纷纷跑来听他讲一讲。
    所有店员都摩拳擦掌,巴不得打死这几个人渣。
    直到听到受害人的家属冲进衙门里,把那三个人暴打致残,众人这才解了气。
    天气越发寒冷,人们早都换上了冬衣,都是棉衣棉裤,穿的鼓鼓囊囊的,又厚又重。
    姜汤从地球带来了这边的衣服裤子,给红菱她们穿上,既轻快又暖和,外面看着还是古代的服装,里面都是现代的衣物。
    这几天姜汤基本上不出门,窝在多宝阁或者回地球躲着,地球这边和这边的季节正好相反,是夏天。
    但是他还是喜欢多宝阁,因为有了红菱她们,所以就算冷一些他也愿意在这边。
    窝久了浑身酸痛,终于领着她俩出了门,去外面的一品天下酒楼溜达。
    因为酒楼里消息灵通,他经常来这听人唠嗑。
    酒楼里的暖墙烧得很旺,室内能有十五六度的样子,还没到中午,人就渐渐多了。
    就算客人只点一壶茶,也能有个座位,加上酒楼安装了电灯,窗户也是玻璃的,所以酒楼里亮亮堂堂的。
    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年人,手里拿着乐器,拉着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女孩挨个桌子卖唱。
    酒楼里的客人早已习以为常,想听的就给点钱,不愿意的就摆摆手,老人就识趣的离开。
    有一桌客人点了个曲子,老人手里拿的乐器像二胡,拉了起来,悠扬婉转。
    小女孩就唱了起来:
    “风声紧,权贵眼红心已狂,
    暗夜中,阴谋蔓延如蛛网。
    家园破,无奈远离伤心地,
    泪眼望,故里远去梦难安。
    …………
    …………”
    那女孩的声音很好听,唱法很像黄梅戏,姜汤听着也忍不住跟着观众鼓掌。
    老人领了赏金,点头哈腰的道谢。
    观众起哄要再来一个,小姑娘微笑着说:“小女的曲子难得入得了诸位的耳,还望各位大爷不吝赏赐,小女定当铭记在心,再接再厉,不负诸位的厚爱,倘若唱得不尽人意,也请诸位多多包涵”。
    说完,老人的二胡又拉了起来,小女孩又唱了起来:
    “一品天下享盛名,
    门前熙攘,人潮如流。
    金碧辉煌映璀璨,
    名菜云集,香飘四溢。
    美馔佳肴,待君来尝。
    珍馐满席任君点,
    共享人间至味时。
    客人们又是一阵鼓掌。
    有的客人打赏了几个金环,老人和女孩也都答谢。
    接着又在客人的热情下,又唱了一曲。
    连唱三曲,见没人再打赏了,老人准备离开酒楼,刚要出门,就被一个店员拦住了。
    “老人家,我们老板找您,您看方便跟我去一躺楼上的包间吗。”
    就跟着她上了二楼。
    见到包间里两个美丽的姑娘,坐在一个男子两侧,中间的小伙子虽然没有像富豪们穿戴宝石,但衣着不凡,料想他就是老板。
    “老朽借您的酒楼卖唱,耽误了您做生意,真是抱歉,老朽正要离开,不知找我有何事?”
    “你一天卖唱能赚多少?”
    “好的时候有二三十个金环,像今天这样连唱三场还是很少的。”
    “你们是哪里来的?”
    “我们爷孙俩从正国逃难而来的”
    “逃难?正国遭遇了什么事?”
    “是饥荒”
    佩瑶问:“正国和信国一样,都是粮食大国,为何会闹饥荒”
    “您有所不知,正国今年种的粮食的确是丰收的,不知为何,大部分良田在收割前被火烧了,我们家的粮食也被烧光了,但是知县依旧收取农户税,我们交不起,只好背井离乡,逃到信国。”
    红菱愤愤说道:“收获的时候火烧粮食?真不是人干的事。”
    佩瑶点点头:“听周全说过,他家里今年的粮食被很多正国商人买走。”
    姜汤思考片刻:“这件事不简单,能在几天之内,把正国大部分良田焚毁,可不是轻易就能做到的,至少得成百上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