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来打秋风的一大家子
作者:靖然长轩   重生灾年挺孕肚,不慌!娘有神器最新章节     
    “哎呀老亲家,小孩子家家的有啥好抱的,你们这走了一路饿坏了,还不赶紧先吃饭啊!”
    宋老太太一把伸手过来将那老妪拉走了,而老妪听到“吃饭”二字,眼睛都在发亮,连连点头说“好”。
    然后回头喊:“家财家盛啊,听到你婶的话了不?快带宝儿他们去坐席啊。”
    姜荼抬头望去,看见二嫂正面色难看地和两个男人说着什么。
    “二嫂的娘家来人了?”姜荼询问旁边的大嫂。
    周氏点点头,压低声音:“不知道是怎么收到风声了,二弟妹气坏了,他们全家都登门,这不是明摆着……”
    姜荼无奈,“我这一胎是龙凤胎,就算二嫂不回娘家,可附近的村子早晚都会知道。”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宋家庄虽然位于山里,位置比较偏僻,但是从生下孩子到现在也有一个月了,村里肯定有人来来往往的,消息外泄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然而,这一次姜荼倒是想错了。
    赵家人的到来和龙凤胎的降生并没有关系。
    赵老娘一坐下,就拉着宋老太太的手热情地说:“亲家啊,眼瞅着你家这日子过得是真红火啊,才听老三说你家还在镇上开了铺子,想不到今天又在摆酒,看来做买卖挣不少钱啊?”
    一听到这话,宋老太太脸上的笑容就没了,露出伤感的神色,“亲家你不知道,开铺子的本钱是我家老三参军换来的,听说是老三立了啥军功,上头给的赏钱,这是老三拿命换来的啊!”
    “我和他爹商量过了,不能白白浪费老的血汗钱,正好搭配小兔儿她家祖传留下的卤菜方子,开个小店做点小买卖,也好让一家人日子过得下去不是?可谁知道现在行情越来越差了,哎!”
    宋老太太比赵老娘还会诉苦。
    赵老娘听了半天,有点懵:“你家大金莫不是死了?”
    “呸呸呸!我儿没死!他定是活得好好的!”宋老太太当即变了脸色,厉声说道,可她的眼眶泛红,这模样怎么瞧也不像是没事的。
    主要是因为姜荼和老太太说了她三儿子受伤的事情,老太太心底深处一直记挂着三儿子,所以反应才会那么激烈。
    “没死就好,没死就好,你看你家老三媳妇儿又给你老宋家添了一双孙,这是大喜事,咱们不说那不高兴的了。”赵老娘识相地转移话题,她今天来是借粮的,可不能惹人不快。
    “对了亲家,刚才在院里看到你家三儿媳妇和两个眼生的人站一块儿,他们是谁啊?”赵老娘压低声音,视线瞟着外头,“看着那俩穿的衣服都是丝绸,扮相像是富贵人家出身,他们咋会上这儿来?”
    宋老太太抹了眼角,“那姑娘是县城黄员外的女儿,这事儿你没听说?黄员外为了卖女求荣,想害死亲女儿卖给人家冥婚,那姑娘运气好,被我家小兔儿救了,现在黄员外获罪,姑娘就来感谢小兔儿的救命之恩。”
    听她这么一说,赵老娘隐约有了些印象,“哦……好像是有那么回事。”
    这事儿在镇上早就传开了,但赵老娘因为三儿子入赘的事情,除非必要,是不往镇上去的——入赘到底不是什么光彩事。
    等到最近赵家日子不好过,官府征兵,赵家除去入赘的三儿子赵家富,还有两个儿子,如果没有意外,这两人都得参军的。
    参军打仗是要命的事情,赵老娘怎么舍得把儿子们往绝路上送?
    再说儿子们都去参军了,整个家没个男丁照顾,她一个老婆子和两个懒媳妇怎么拉拔那些孙子孙女?
    无法,赵老娘只好往镇上跑,想找三儿子借点钱粮。
    然后就从赵老三那里听到了些老宋家的消息,但赵老三知道的也不是很清楚,所以说的模模糊糊的,他唯一着重嘱咐赵老娘的便是:赵小翠和宋大江开了铺子卖卤味,有钱了,要钱要粮就去宋家庄找赵小翠!
    因此今天一早,赵老娘领着全家上亲家这儿打秋风了。
    虽然山路难行,可既然老宋家发家了,那么他们一家肯定能在老宋家吃个肚儿圆。
    到时候连吃带拿的,也能往家捎很多东西。
    然而最要紧的是找女儿讨要到六十两银子!
    有了钱,就能给儿子们买名额。
    赵老娘算盘打得很响,宋老太太隔着一层肚皮都能听到了。
    这也是她开口就提到三儿子和三儿媳的原因。
    钱和方子都是三房的,赵家一开口就要借几十两?
    别说老宋家没有,即使是有,那也没门!
    应付赵家这门亲家,宋老太太也是经验丰富了,自从二儿媳妇进门,她老婆子就和赵家打了不下几十次交道,如果不是老婆子有本事,老宋家早就被赵家这门厚脸亲戚缠得死死的。
    而赵老娘也不可能等到今天才来老宋家打秋风。
    因此,宋老太太一点儿也不着急。
    先让二儿媳把饭送上来。
    看着眼前单薄的饭菜,赵老娘笑不出来了。
    指着两个二合面馒头和少得可怜的剩菜,赵老娘气得半天说不出话。
    宋老太太趁着这时惭愧地解释:“亲家,你不要嫌弃,我们家今天这满月酒全靠乡亲们办起来的,猪啊鸡啊还有青菜啥的,都是乡亲们送来的,我们自家就是出了些面粉蒸馒头和贴饼子……”
    “可是你们来的时间有点晚,所以菜都吃的差不多了,你们先吃点垫垫肚子,我大儿媳妇已经在灶屋揉面了,这就给你们下面条,家里的鸡蛋还有点,每人给卧一个鸡蛋……”
    这倒不是老太太故意刁难赵家人了,而是事实如此。
    除了给方仕钰和江静秋、姜荼留的饭菜,剩下的饭菜都是这个样子,那些好吃的早就被大家吃完了。
    白面馒头和肉也没剩几块。
    赵家的三个孙子一直是受宠的,宋大江和宋大山端来的饭菜里,三个孙子第一时间就把馒头和肉霸占了。
    所以送到赵老娘跟前的食物,才会如此“寒碜”。
    可是赵老娘压根不信亲家的说辞,她猛地站起来,情绪激动地说:“亲家你这话说来你个儿信吗?我倒要去灶屋看看,是不是啥都没了,要拿这些猪食来搪塞我们老赵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