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慈安殿的争执
作者:芊语嫣然   文昭皇后传最新章节     
    锦旋不解道:“娘娘为何这么说?”
    照容道:“本宫也不知道,一种感觉如此,皇家深宫暗潮涌动,像婉儿这种性子定是会吃亏的
    但愿不要出了什么事的好,不然我该如何跟于家交代啊。”
    锦旋依旧不解:“娘娘今日是怎么了?好生奇怪。”
    照容也说不上来自己是怎么回事,总在心里预感会出什么事,但不知道针对谁
    “回才人,有个眼生的宫女送来了这个。”
    凤藻宫里木棉给郑才人递上一张字条,
    郑才人将双手浸入玫瑰水中浸泡了一会拿出来后,宫人忙递上擦手帕
    待将双手擦干净后,郑才人才接过字条打开一看,后面无表情道:“可是重华宫传出什么消息了?”
    木棉道:“真被您猜对了,五皇子已定下婚期,于下月初六成亲迎娶皇妃
    郑才人打开烛笼,将字条放在烛光下,不一会便被烧了个干净
    后道:一会去把东西给高瑛吧。”木棉道:“您真的要帮她吗
    依奴婢看这高瑛野心大着呢,倘若她嫁给了五皇子,又岂会真的站在我们这一边?
    到底是定会落井下石。”
    郑才人却道:“无妨,只不过是互相利用罢了
    她需要我助她成为皇妃,而我也正好需要她帮我一把,日后各走各的道便是
    但是她想落井下石,我也定会让她,身败名裂!”
    郑才人阴狠的说出这几个字,却将木棉吓了一跳。
    “恪儿的婚事都办好了?”
    慈安殿里太皇太后闭着眼睛问着。
    皇上道:“都好了,日子订在了下月初六。”
    一听这话太皇太后猛然睁开双眼,但看到皇上面不改色的恭敬
    倒也没说什么。”
    皇上道:“家事已定,便是国事了,孙儿派去洛阳的人快马加鞭已经回信,迁都之举洛阳
    那边的百姓们倒都无异议,只是盼着能使其更繁荣昌盛,也是利于他们的
    同时也进行了一些调整,但因洛阳行宫经久未住人,需要重新翻修一下,是需要耗费些功夫的
    孙儿也派去了礼部尚书和中侍太尉一同前去监督修理
    不出意外的话两个月内可以修筑完成
    孙儿定会留出最体面的宫殿来好生奉养皇祖母。”
    太皇太后道:“皇上大可不必为哀家费心思,如今身子便已不成了
    还不知道有没有福气能住进去呢
    皇上道:“皇祖母这话就言重了,您为大魏朝操持了大半生了,孙儿还没好好奉养您
    不会让您有遗憾的,至于此次迁都路程艰远
    为免您舟车劳顿,孙儿特意命人给您开造了一艘大船,到时候您可以乘船一路南下至洛阳。
    还有这些是孙儿连日与众大臣商讨出来的一些新政,您看看是否需要修改的
    言嬷嬷会意的从李公公手里接过三卷文折。
    太皇太后接过后仔细看着,喃喃道:“禄奉,均田,三长。
    待一一看完后太皇太后欣慰道
    皇上做事是越来越老成了,倒是显得哀家不中用了。”
    皇上忙道:“皇祖母自谦了,孙儿能有今日都拜您所传授,只是还有一事
    此番改新政,自然是不能再延续旧法了,至于我鲜卑族一些部落还是以野蛮着称
    不能实现统一规划,难以管理。
    太皇太后道:“皇上想说什么便说吧
    皇上道:“洛阳以汉法为尊,所以孙儿想我大魏新政也先遵汉法实现汉化,这风俗要改
    习性也要改,废除鲜卑旧氏一律改汉家元姓如何?”
    太皇太后猛然咳嗽了几声后道:“皇上的意思是要改姓?”
    皇上道:“没错,只是一些老臣们依旧是不能接受。
    所以孙儿想听听皇祖母的意见
    太皇太后强打起精神道:“你一向要推行汉法,可你又有多少对汉法之解?
    是否又有可用之人助你?”
    皇上道:“皇祖母所言极是,这一点孙儿也想到了
    中尉李冲乃是汉人,对汉法一向研知颇深,所以推崇汉法这件事孙儿已经交给李冲去办了。”
    太皇太后沉思道:“李冲?”“皇祖母认识吗?”
    太皇太后摇头道:“哀家早就还政给你了,怎么会认识,只是听你说来,这李冲的确是可用之材
    待到有机会了哀家可要亲见见此人
    皇上颔首。
    太皇太后这才道:“好了,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皇上想说什么便说吧。”
    皇上展颜道:“皇祖母的意思是?”太皇太后又咳嗽起来
    言嬷嬷忙将茶水递上,轻抚着太皇太后的背道:“您老了,不要着急,不管什么事都要慢慢来不是?”
    皇上疑惑道:“皇祖母这病怎么又严重了?
    这帮庸医,朕一会定要好好审他们一番
    太皇太后却道:“不关他们的事,最近雨水多,天气干燥,哀家到底是身体扛不住了
    日日里的药吃着也不见效,老了,不服老也不成了
    皇上道:“是孙儿不孝,您都这个样子了还日日来叨扰您。”
    太皇太后笑道:“哀家巴不得你来,你若不来,哀家便真的是不中用之人了
    皇上又是给哀家开河,又是建船,修宫殿的,哀家从你六岁之际将你抚养至十五岁亲政
    十几年了,若是不知道你心里想什么便也是白活了
    说吧皇上,跟你皇祖母就不要兜圈子了。”
    皇上颔首一笑道:“果然精明如皇祖母,也不是什么大事
    孙儿想在新政上再加上最后一条
    “皇上说说看。”
    皇上盯着太皇太后,一字一句道:“废除立子去母之策。”
    此话一出,不说太皇太后,站在一旁的言嬷嬷都一脸吃惊的看着皇上
    “不可!
    任何条件哀家都可以通融,唯独这个,行不通。”
    太皇太后想也没想直接拒绝。
    皇上像是在意料之中一般,也不着急道:“皇祖母适才还说最是明白朕的心意
    那皇祖母应该也想到,孙儿想这么做的原因了吧?
    为着这个旧政,平白死了那么多无辜的人,朕不想自己的后宫日后也上演这种悲剧
    甚至于子孙后代,就让朕彻底斩断了这个规矩吧,免得百年之后被人平足议论是非。”
    太皇太后憋着一口气道:“皇上这么做会出大乱子的
    这样只会助长了母家势力,压过君王之荣,前朝例子比比皆是
    古往今来多少王朝灭亡,绝大多都是因为太后把持朝政,母家扬眉吐气封王进爵
    屡屡挑战天子权威,搞的朝堂乌烟瘴气,最后灭亡,这种悲剧绝不能在我朝出现。
    皇上亦道:“可是您乃先祖父皇后,父皇也并非您亲生,又辅佐了孙儿
    您自然是觉得会助长母家势力,可是如今这朝堂之上又且不都是皇祖母您的母家?
    这二者又有何区别呢?
    您没看到过生母继位太后之荣且不是会一竿子打死全部?
    言嬷嬷的心此刻已经提到了嗓子眼,这是她见到皇上第一次与太皇太后正面冲突
    李公公也被皇上吓的不敢吭声,气氛一度沉寂
    太皇太后许久才开口道:“好,很好,这才是最真实的皇上,哀家以前错看皇上了
    想来这个计划并非凭空而出,皇帝一早便决定好了吧
    皇上依旧保持微笑道:“皇祖母圣明,这宫里因为这个旧法,白白牺牲了多少人
    皇祖母自己心里也应该明白,既然要改新政,不如一同全部改掉,来个彻底
    皇祖母您说是不是?”
    太皇太后强忍着不适道:“皇上的意思是一定要废除立子去母了?”
    皇上正襟危坐道:“是。但是孙儿也深知皇祖母受旧法影响颇深,可能会一时看不开
    所以孙儿也不勉强您,但立子去母之策是一定留不得了
    不过是时间问题,若皇祖母此刻不想促成这件事,孙儿也定会当行仁孝之道
    不再与您提,好生伺奉您百年之后,无论何时,此政一定要改
    所以您也不必着急,但您若是能想通,愿意支持孙儿的话
    想来以您的威望在朝堂上亲自颁布这道旨意,比起孙儿来更有说服力
    也会省下孙儿不少气力
    您且慢慢考虑着,孙儿还有些折子没批完,就不在此叨扰皇祖母了,孙儿等您的消息。
    孙儿告退。”说罢仍旧保持着恭敬,起身告退,并让李公公带走了文折卷书
    “咳,咳,咳,咳。”
    待皇上离开太皇太后终于没忍住,又使劲的咳了起来,众人一阵手忙脚乱。
    端茶倒水,言嬷嬷心痛的为太皇太后轻拍着背部
    只见捂着嘴的帕子拿过后又是一团鲜血,言嬷嬷心情无比复杂,让宫女拿去扔了
    又将一个小药丸递进太皇太后嘴里,伺候着她喝下去
    皇上没有走远,自然是听到了里面的动静对李公公道:“太医那边怎么说?”
    李公公轻声道:“章太医悄悄来报,说太皇太后气血攻心已经,已经严重了
    可能也就这一年半载内的事了。”
    皇上闭着眼睛长叹一口气道:“叫礼部那边抓紧时间,洛阳行宫修筑好,务必尽快能尽快搬过去
    另外,固陵那边让人着手开始准备吧。”
    李公公心下一沉道:“是。”
    这边太皇太后吃下药丸,终于止住了咳嗽,言嬷嬷这才松了一口气,忙叫人打扫
    后对太皇太后道:“您的身子骨真是再经不起折腾了,您跟皇上较个什么劲啊
    您好好的不要再管了,多活几年不好吗?
    太皇太后道:“皇上如今已经不把哀家放在心上了,哀家这是寒心啊
    这大魏百年基业不能就这么毁了。”
    言嬷嬷道:“您言重了,皇上是明君,该怎么做他自己知道
    皇上这是还没忘怀前事,想为李妃讨个公道呢。”
    太皇太后摇头道:“不仅如此,皇上也是为其他人铺路呢,你当真以为他会让恂儿坐上大位?
    且不说恂儿品性是否能当大任,且皇上忌惮冯家已久,哀家一走,就彻底保不住冯家了
    太子又是那种品性,皇上心里早就跟明镜似的了
    言嬷嬷突然明白过来道:“原来皇上的意思是?
    可皇上扶持的也一定会是明君,您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太皇太后叹气道:“我大魏自然是出明君者
    可一旦哀家听了皇帝的,外戚干政之局是定不能避免的,哀家实在不敢想百年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言嬷嬷道:“奴婢明白了,想要阻止外戚干政,皇帝生母是怎样之人才是最重要的
    太皇太后补充道:“凡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言嬷嬷也感叹道:“想来皇上会理解您的,可您的身子不成,就不要与皇上来硬着来了
    您要强了一辈子了,后人的事也管不着了,由着他们去吧,您问心无愧便好
    “太皇太后,太皇太后出事了。”
    有宫女慌张进来。
    言嬷嬷气愤的瞪了她一眼后道:“慈安殿里什么时候混进来这番不懂规矩的人?
    待会自己去领上这个月月例银子走吧
    “不要啊,太皇太后,奴婢知错了再也不敢如此行事了,您不要赶奴婢走。”
    太皇太后面容疲惫道:“又出什么事了?”
    宫女道:“是太子府,郑侧妃早产,但孩子生出来就,就夭折了。”
    “什么?”
    太皇太后一急又剧烈咳嗽起来。
    言嬷嬷唯恐太皇太后再咳血,忙代替问道:“到底怎么回事?”
    宫人答道:“太子进宫领罚之日,郑侧妃气不过去闹了司徒府,当众给了司徒小姐难堪
    事后司徒小姐羞愧难当,上吊,自尽了
    太子得知后暴怒,与郑侧妃发生口角之争,惹的郑侧妃腹痛早产,可孩子,孩子未到产期,太小
    生下来没一个时辰就夭折了。”
    太皇太后缓了口气道:“男孩女孩?”
    “是个小郡主。”
    太皇太后这才没多大遗憾道:“妇人之仁,自己留不住丈夫的心,还去外头丢太子府的脸面
    因为那样一个女人,对自己的侧妃动手乃至动了胎气
    看看,看看这都是些什么人,都是哀家一手扶持起来的啊。”
    言嬷嬷也道:“这件事本就是三方都有过错,也不好责罚谁
    只是那司徒将军乃英勇善战之辈,也算是元老,曾跟着成帝上火战场,出生入死过
    如今老年失女,白发人送黑发人,这,这该有多伤心!”
    太皇太后道:“你说的对,传旨下去,郑侧妃行为有失,不堪皇家典范,但念其生育一场有功
    等出了月子送她去青宁寺吧,削发为尼,了此残生。
    以宽慰司徒将军失女之痛,另外加封司徒文禄为一等公善骑大将军,赐黄金百两,好生厚葬司徒碧瑶
    言嬷嬷道:“太皇太后英明。”
    太皇太后又道:“罢了,还是你亲自走一趟吧,虽说此事是司徒碧瑶自己想不开,但毕竟事出太子
    由你亲自去一趟,代太子谢罪一场,也显得我们诚意了
    言嬷嬷道:“奴婢知道了,不过这样也好,一对有情人到了地下,也能真正做一场夫妻了。”
    太皇太后微笑道:“也就你还有心思逗哀家。”
    是夜傍晚一片肃静,照容听说太子府的事后倒是没多大意外,只是感慨可惜了司徒碧瑶一个好姑娘了。
    锦旋道:“或许这便是司徒小姐命里一劫吧。”
    “娘娘,高小姐来了。”
    只听宫人回禀,高瑛便素妆而来,没施多少粉黛,打扮也朴素而利落
    如此看上去倒是像足了一个清纯少女
    “拜见姑姑。”高瑛细声道。
    照容莞尔道:“这么晚了,怎么还没休息。”
    高瑛道:“睡不着,且姑姑说则日便要送瑛儿出宫了,瑛儿纵然有千般不舍
    但也知道自己一定是要走的
    照容承认自己让高瑛尽快收拾行李离开,只是为了不影响五皇子的顺利成婚
    便也不说破道:“瑛儿,你还小,这宫里是非太多,留在这里时间长了,会伤害到你
    让你出宫姑姑也不会不管你,待到你表哥成亲后,姑姑便会用心
    为你物色一个朝中适龄男子,与你为夫婿,定不会让你委屈的
    高瑛也笑道:“那就多谢姑姑好意了,瑛儿明白了,这些日子以来多有叨扰姑姑
    瑛儿深感惭愧,适才亲手做了几道点心来给姑姑尝个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