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失了风范
作者:芊语嫣然   文昭皇后传最新章节     
    由于是急召,接到传旨的各大臣和亲王纷纷赶来宣正殿。
    “皇上到。”李公公传旨,皇上从里殿走出,众人行礼。
    皇上坐下后扫了众人一眼,彭城王括跋勰,任城王括跋澄,北海王括跋祥和高扬等人齐齐的站着。
    “冯世子到。”外头有人通传
    不一会便见一身官服的冯诞缓缓进入,向皇上行礼。
    众人皆不可置信的盯着冯诞
    皇上微笑道:“你还是来了。”
    冯诞拱手道:“接到皇上传旨,臣不敢不来
    括跋祥道:“冯世子久不出官场,如今这一身倒叫本王眼前一亮呢。
    冯太师怎的没来?”
    皇上道:“冯太师年纪大了,朕便让他多休息
    既然冯世子出来了,那以后你定要多多代替你父亲,让他老人家能颐养天年。
    冯诞微笑道:“臣领旨。”
    但皇上的意思已是显而易见,并不打算重用冯熙了
    众臣们虽吃惊不小,但倒也没什么异议,毕竟冯诞刚入官场
    在朝堂上的地位和人脉都不如冯熙,倒也没什么好忌惮,再者冯诞的名声
    和为人向来很好,这便也是皇上打算用冯诞的最重要原因
    人都到齐后,皇上才步入正题
    将太皇太后和自己商议的一番决策说出,以及新政的一些制度
    任城王道:“皇兄这是高瞻远瞩,这样一来困扰我们多时的困局便好解了。”
    彭城王也附议道:“与其久年征战,不如一统四方,皇兄英明
    “那各位的意见呢?”
    高扬道:“皇上这个想法是好,只是一些旧落老臣那边?”
    皇上道:“无妨,那些个老臣固然一时难以感化,让其接受新政
    但是想来都是些明事理者,慢慢说明想来问题不会太大。
    冯诞道:“那便是最好了,那些都是元老大臣,切不可操之过急寒了他们的心
    皇上不禁赞许冯诞的心怀。
    见众人意见相统,北海王括跋祥虽还有些意见,但也只得依附道:“臣弟也赞同。”
    可心里却是另一番思想。
    “好。难得众卿家如此同心,乃我大魏的福气。”
    皇上也没想到会如此顺利
    任城王又道:“能不动兵器化干戈为玉帛,那便是最好不过的了,只是皇上打算这新政在哪里施行?
    以那种部族为统一?”
    皇上道:“你说的有道理,这平城建城数十年了,但早已被无数战乱摧残的不成样子
    既然要实行新政,那定不能在这里了。”
    彭城王道:“那不如去平原地区吧?平原地处宽阔,土地肥沃,且各种生产及户邑都十分充足
    百姓们统一移居到那里倒也都能衣食无忧,安居乐业
    括跋祥道:“六哥糊涂了,那平原地区父皇在时屡屡发生战乱,虽说土地肥沃,但地势起伏太大
    一旦发生战乱,易守不易攻啊,我先朝大将军程子立,便是因为守着平原地区而被杀害
    皇上点了点头道:“没错,十三弟说的在理,平原地区虽好,但地势不适合。
    各位还有更好的意见呢?”
    括跋祥道:“皇兄不如去陇西?那地方地处开阔
    虽然偏远一些,但若有争乱,绝不会处于下风。”
    皇上瞪了他一眼后道:“十三弟这是什么话?迁都是为了百姓更好的发展
    怎的只能考虑征战,皇家亲王说出这种话,朕看你,倒是和太子一般德行了
    括跋祥悻悻的不敢再开口。
    众人便由迁都哪里展开了一番争论。
    没有开口却久久沉思的冯诞突然道:“皇上觉得洛阳如何?”
    此话一出,众人皆安静下来。
    皇上道:“冯卿何出此言?”
    冯诞道:“臣觉得洛阳更适合新政的实行,东周,曹魏
    晋国都曾以洛阳为居,一则有正统
    且洛阳的发展和百姓受教程度都远超于我们平城,洛阳一向富饶,便是臣民们
    过去日子只会更好,想来更能接受,有利于皇上实行新政之法,想来不会太过困难
    彭城王思考了一会后道:“皇兄,冯世子说的在理
    尽管一些前朝曾经在洛阳建都,但也都是昙花一现,并无有什么功勋伟绩
    反观洛阳没有什么保守势力,我们如果迁都城过去,不如发展成自己的一方势力
    到时候对您一统天下乃大大曾益啊
    皇上看着眼下支持自己的亲王们很是欣慰:“不错,这么看来这洛阳的确是个好地方
    既然众位都无异议,且皇祖母也是支持,嘛便这么定了。”
    高扬却有些担忧道:“皇上,洛阳的确适合我们发展
    只是洛阳那边与我们推行的新政和文化都大相径庭,不知要以哪种为先?”
    皇上道:“我北魏一向以鲜卑文化为尊,但这些年来朕并不觉得我的一些朝礼有好处
    相比曾还有无知孩童说我们上不得台面
    括跋祥忙道:“那些都是无知刁民说的话,算不得数的,臣弟认为我朝风俗是
    我大魏以来一直遵从的,早已根深蒂固了,若是连文化都改了
    怕是更多人都接受不了的
    还请皇兄三思啊。”
    彭城王道:“可若是迁都不改新俗,那便更不好实行新政。”
    冯诞道:“皇上,臣觉得洛阳的文化和习俗其实更适合我们去学习
    括跋祥不满道:“冯世子好歹也是丞相元老家的,怎的能说出这种话?
    这,这不是叛国吗?”
    任城王生气道:“十三弟慎言!迁都洛阳,实施新政的是皇兄
    咱们不过是提出中肯意见而已,这么说来且不是我们乃至皇兄都是叛国之人了?”
    括跋祥忙意识到自己说错话,看向上首的皇上,果然脸色十分难看
    忙道:“臣弟并无这个意思,皇兄息怒。”
    皇上冷哼一声道:“十三弟啊,若是一旦新政之法下达
    像你这般的定是第一个反对朕的吧?
    括跋祥忙道:“不,不,臣弟不敢,臣弟说话一向心直口快,皇兄勿要怪罪。”
    皇上却懒得跟他多说,便问道众人:“洛阳那边实行的是何政法?”
    任城王道:“如果臣弟没记错的话,是汉法。”
    皇上喃喃道:“汉法?
    冯诞道:“没错,汉法乃以汉族为尊,臣早些年有幸去过洛阳游玩
    洛阳风景宜人,四季如春,百姓食邑丰足,繁华无比
    且汉法造就了不少文人墨客,洛阳第一经书楼,经缕阁内便时常有文人墨客吟诗作赋,好不雅兴
    皇上道:“冯世子的这番话到叫朕来了兴趣,恨不得现在就去洛阳一堵真相呢。”
    任城王道:“是啊,冯世子说的咱们都心驰神往了。”
    彭城王也道:“早便听说冯世子早些年时常游山玩水,去过不少好地方,如今听来的确如此
    这便也就是冯世子想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吧。”
    冯诞笑道:“众王爷谬赞了。不过是尔尔罢了。”
    皇上道:“好了,说笑归说笑,只是这汉族文化我们本不了解
    想要实行汉化,又要从哪里开始呢?”
    冯诞道:“虽然臣接触过汉族文化,但到底是只知一些皮毛,具体的臣也不得而知。”
    任城王道:“想要融合汉化,最好是要有个汉人能协助一二
    高扬突然眼神一亮后道:“皇上,想来寻汉人协助并不难
    我朝中便有一汉人啊。”皇上惊奇道:“朕怎么不知道?”
    高扬道:“皇上您忘了,中尉李冲便是汉人啊。
    括跋祥道:“我也想起来了,这李冲原是境北之地的骁骁大将军,常年守卫靖边
    后来父皇收复境北之地,赏识李冲的英勇才干便将他召到了我北魏。
    只是听说这李冲早些年便是洛阳县城的一个小知县,也算是汉人
    高扬道:“的确如此,先帝在时便封了这李冲为中书令。
    如今又在我朝辅佐皇上,这人没有什么城府和势力
    皇上若是要实行汉化,或许可以用李冲
    彭城王道:“如此说来这便也了了我们的一桩难事。
    皇上便立刻派人去请了李冲。
    李冲不明所以进入宣正殿,便听得皇上一番询问
    皇上感慨道:“我朝果然是卧虎藏龙,若不是高卿提及,朕都不知道你如此有才华。
    李冲道:“微臣不敢邀功,只想默默无闻的为皇上为朝廷效力
    彭城王道:“如今能有李中尉这般气魄之臣不多了,皇兄觉得如何?”
    皇上也笑道:“李冲,想来朕的用意你的知道了,迁都洛阳,实现汉化
    朕需要你来协助朕,你可愿意?”
    冯诞笑到:“想来李中尉正窃喜万分呢,洛阳乃是李中尉的家乡
    出门在外这么多年了,想来定是想家中妻儿了。”
    李冲笑道:“不怕冯世子笑话,臣还未娶妻。
    家中便也只有双亲二老了。”
    皇上道:“那便最好,父母年纪大了,你也该回到跟前尽孝了
    再者也可以娶妻安定下来
    李冲道:“多谢皇上成全,微臣定义不容辞,协助皇上实行汉化
    其实就算微臣家乡不在洛阳,也并无亲人,微臣也定会全力相助皇上完成大业
    皇上只当他是一片忠心,便也没多想。
    于是一番商议下来便订下了改革新政之法,迁都洛阳,实施汉化
    商议结束走出宣正殿后,高扬叫住李冲疑惑道:“李中尉请留步。”
    李冲回首二人互礼后李冲道:“听闻是高大人举荐的微臣,高大人大可不必如此为我谋前程
    我这个人啊,一向自由惯了,如今倒是身负重任,不得清闲了
    高扬道:“李中尉自谦了,举荐是一回事,能得皇上赏识是另一回事
    且说李中尉并无成家,那你口中入宫待选的小女是?”
    李冲想了会后笑道:“原来这事
    府中确实住着小女,只不过虽养在我名下,但不是自家孩子。”
    高扬更疑惑道:“那这位小姐是?”
    李冲道:“此事一言难尽,等有合适机会了,我邀请高大人小酌两杯,再详细告知
    直到李冲离开,高扬都没问出来自己想知道的
    不禁对着李冲的背影喃喃道:“他到底是什么人?”
    且说皇上等人在商议新政,而太子却硬闯进了司徒府
    却见府内彩灯高挂,红色一片,喜气洋洋。
    太子驾到,众人皆好生迎接
    太子道:“你们如此这是做什么?”
    下人们如实道:“三日后大小姐要出嫁,自然是在布置啊。”
    太子大惊道:“你说什么?你们大小姐要嫁人?嫁何人?”
    下人们道:豫阳刺史孙大人的长公子孙邵大人。”
    李彪看了太子有些失落的神情道:“什么豫阳刺史?有太子爷大吗?
    告诉你们,这碧瑶小姐乃是要做太子妃的人,你们休要胡说八道!”
    下人们被吓得不敢吭声。
    李彪道:“太子,来都来了,何不进去看看碧瑶小姐?”
    太子有些失落和难过,但依旧还有些一丝理智道:“她都要嫁人了。”
    李彪继续道:“说不定碧瑶小姐是不情愿的呢,要是知道太子您依旧喜欢她
    碧瑶小姐指不定就不嫁了
    “会吗?”
    太子迷惑。
    李彪继续怂恿道:“试试总比干着急的强,鄙人可看不惯您如此伤感。”
    太子下定决心道:“好,去看看。”
    下人们忙拦着:“太子还是让我们通传一声吧,小姐是待嫁之人,您不能就这么闯闺房啊。”
    李彪却一脚踹开众人道:“太子殿下的驾都敢拦,都滚远些
    太子看着李彪虽然有些粗鲁,但也没有制止。
    尽管一路至司徒碧瑶的房间,但拦着的人还是被李彪全部踢开。”
    推开门进入后,伺候的丫鬟吓了一跳
    正在试喜袍的司徒碧瑶看到后吃惊道:“三皇子?你怎么来了?”
    李彪道:“碧瑶小姐该改口了,这位如今已是我大魏的太子殿下了
    司徒碧瑶稍微愣了后又恢复道:“那就恭喜太子了,不知太子殿下驾到,碧瑶有失远迎。”
    太子望着穿着喜服的司徒碧瑶,既是越看越着迷
    “太子?太子?”
    李彪见太子发愣,忙叫醒他。
    “哦?”太子清醒过来。司徒碧瑶道:不知太子今日光临有何吩咐?”
    太子这才回过神来道:“听说你要嫁人了?这是怎么回事?”
    司徒碧瑶莞尔一笑道:“太子殿下这是什么话,女子生来便是嫁人的不是吗?”
    太子看着面容姣好的司徒碧瑶心下一惊,向前一步道:“你是不愿意的是不是?
    是不是你父亲强迫你了?没关系,只要你说一声
    明本太子便来司徒府提亲,让你做我的太子妃
    司徒碧瑶吃惊道:“太子您说什么呢?您不是已经有太子妃了吗?”
    太子忙道:“不,那两个侧妃都是父皇母后强迫我娶的,我并不喜欢她们
    我的心早已交给你了,碧瑶,嫁给我好不好,我是喜欢你的,我真的好喜欢你
    太子没能控制住自己一直向前,司徒碧瑶被吓得连连后退
    一番话说的她羞红了脸,太子却误以为她害羞了
    被逼到角落里,司徒碧瑶用手挡着太子道:“太子莫要再上前了,是
    小女之前不知天高地厚,是误打误撞与太子有过一段情愫,但那都已经过去了
    且小女当时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我们身份悬殊是不可能在一起的,以前是,现在也是
    所以请太子不要再胡言乱语了。
    太子道:“不,不会,那孙邵算个什么东西,他配不上你的
    碧瑶只有我,只有本太子可以配的上你
    你嫁给我好不好?”
    “太子殿下来了,老夫有失远迎。”
    从外头回来的司徒文禄一听到消息便立刻赶了过来。
    见来人后,太子这才恢复了一丝理智
    “爹?”
    司徒碧瑶见到司徒文禄忙跑到司徒文禄身后躲着太子,脸上眼中尽是委屈
    太子也心疼道:“对不起碧瑶,我刚才不是故意的,我,你原谅我好不好
    我是不是吓到你了?”
    司徒文禄立即明白过来道:“小女不懂事,冲撞了太子殿下,待会老臣自会说教她
    太子殿下大驾光临老臣招待不周,不如随老臣移步至前厅
    老臣再向太子殿下赔罪,这毕竟是小女闺房,您带来这么些个侍从,这?”
    太子道:“不了,司徒将军,本太子就问你一句,是否还愿意与我太子府结亲?
    日后便是说不尽的荣华富贵,如果可以的话就将孙府的聘礼退了
    司徒碧瑶生气道:“太子这是要强行插手我的婚事了?
    就算是太子也没有这个权力吧?”
    “碧瑶!”司徒文禄轻声训斥道:“怎么跟太子说话呢?”
    司徒碧瑶继续道:“我没有说错,孙家的婚事是父亲做主,两家都同意说好了的,太子这么做未免强人所难
    根本不是正人君子的做派,还好当初我没有坚持嫁给您
    您如此独断专权,是乃太子的风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