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做鸡笼
作者:椒盐橙子   灵泉空间:恶毒肥妻带全家吃香喝辣最新章节     
    吃饭时,三个孩子对罗明珠的厨艺表达了深刻的赞美。
    “婶娘,你做的饭太好吃啦!”萱姐儿咽下一大块鱼肉,小嘴油乎乎的抬起头,“第一好吃!”
    李氏假装吃醋问道:“你婶娘做饭第一好吃,奶奶做饭就不好吃了是不是?”
    “奶奶做饭也好吃!”萱姐儿立刻小狗似的冲李氏笑着,还把小身子挨过去蹭了蹭,“跟婶娘做的一样好吃,都是第一!”
    勉哥儿扒拉一口饭进嘴,十分鄙夷地看了妹妹一眼,“骗人,明明是婶娘做的更好吃,不信你问阿姐。”
    李氏:……
    罗明珠:……
    妍姐儿萱姐儿:……
    妍姐儿默默低头扒饭,心道,你可别问我,我可不像你这么傻乎乎的不会说话。
    勉哥儿看着几人无语的表情,夹菜的筷子顿住。
    干嘛都这样看着他?难道说错话了?但说的是实话啊,“奶奶做菜不舍得放油……”
    做出来的菜确实没有婶娘做的香没错啊。
    李氏假装不高兴,伸手使劲呼噜了一下勉哥儿的脑袋,“臭小子,白疼你了。”
    勉哥儿的表情还有点懵懵的,萱姐儿皱着小眉头,小大人似的摇摇头,似乎对哥哥十分无奈。
    唉,哥哥怎么傻乎乎的?婶娘做的虽然好吃,可平时都是奶奶做饭呀。惹奶奶生气的话,小心没饭吃哦。
    罗明珠赶紧用饭碗挡住憋笑的嘴,这三个孩子真是越看越有意思,一个个的都很讨喜又各有特点。
    两个小的活泼可爱亲近人自是不用提,最让罗明珠心疼且看重的就是妍姐儿。
    妍姐儿一直是话很少的样子,不只是对罗明珠,对杜家人也同样如此。
    虽然不至于跟原来一样沉默寡言,可大多数时候仍是安静在一旁抿嘴笑。除非问到她头上,否则她几乎从不插嘴。
    她也从来不像弟弟妹妹一样朝长辈撒娇,也不会说一些童言童语逗人发笑。除了帮李氏干活,就是照顾着弟弟妹妹。
    明明才九岁的孩子,却沉稳懂事得像个十几岁的大姑娘一样。
    招人心疼不假,可也让人总是不自觉地忽视她。
    三个孩子里,只有她是真真切切吃过苦受过罪的。或许正因为如此,她才养成了这样一副不争不抢、不爱言语的性子。
    罗明珠夹了一块最柔软少刺的鱼腹肉放进妍姐儿碗里,“多吃点,下午还要跟着你们小叔读书呢。”
    原本有些拘谨的妍姐儿听到读书两个字,眼神瞬间亮起来,扒饭的速度肉眼可见的变快了,“谢谢婶娘。”
    罗明珠会心一笑,真是个懂事又上进的小姑娘。
    如果不是县中蒙学不收女学生,她是一定会把妍姐儿送进学堂的。指望在家跟着她与杜泽谦读书识字,效果终归是有限的。
    毕竟杜泽谦自己还要忙着读书科举,并没有太多时间花费在教孩子上。而罗明珠自己也有很多事情要忙,或许以后能腾出来的时间会更少。
    更重要的是,她虽然识字,可接受的是现代教育,学的也不是文学相关的专业,对古代学习的经史子集并不熟悉。
    让她去给孩子解释文言文的含义和道理,着实有点难为她。
    好在如今只是启蒙阶段,凭她的水平尚且还能支撑一段时间。
    只盼着杜泽谦来日科举高中,全家若是能搬到府城、京城去,或许就能碰到收女孩子的学堂呢?
    反正不管怎样,还是要提前多赚钱才是正理。
    罗明珠自己根本没有察觉到,她在打算未来生活时,已经自然而然将杜家人考虑在内了。
    午饭过后,孩子们去杜泽谦的房间里读书,罗明珠和李氏一起,打算给小鸡崽们弄个鸡笼。
    小鸡崽长大的速度是很快的,现在还可以放在屋里养,但再过些日子,巴掌高的席子就挡不住它们往外蹦了。
    李氏就算再喜欢小鸡崽,也不能容忍它们在屋里随地拉鸡屎掉鸡毛。
    家里原来是有鸡笼的,可惜被原主作闹时砸得稀巴烂,早已经化为一堆零散的枝条木棍。
    除了几根做框架的木头还在,其余折断的枝条已经被当成烧火柴用掉了。
    当然,就算留着也没用。那些枝条已经用了太多年,早就干透失去弹性,一折就断,根本没办法二次用来编鸡笼。
    罗明珠让李氏把原鸡笼的框架木头找来,比量着拼了一下大致形状,确认木头并没有缺失,拼接穿插的凹槽还能正常使用。
    两人劈了几个简单的小木楔子,把几根木头按照原本的样子拼好,每一个连接的凹槽缝隙处都塞进木楔子锤紧实,鸡笼的框架便已经完成。
    罗明珠从杂物棚子里抱出一大捆油条,待会儿就用它们来编鸡笼的围挡。
    油条是民间的俗称,这种灌木学名叫作紫穗槐。它的枝条柔韧细长,用来编制筐、篓之类的东西,是非常好用的材料。
    在现代时,罗明珠小时候生活的农村就是用这种枝条来编筐编篓编篮子、编簸箕、编鸡窝。
    一根一根并排穿插在木条上,还能围成鸡鸭鹅的笼子,甚至是小型的粮囤,总之用途十分广泛。
    在工业不发达的年代,远离城市的农村里,油条是编制很多生活生产工具的材料。
    在罗明珠模糊的童年记忆里,每年秋天家家户户都会割一些油条枝回来,闲着的时候就编几个新的篮子,或者在旧篮子破损的地方穿上几根枝条修补完好。
    没想到穿越到大楚国来,这里竟然也有这种熟悉的植物。
    “去年秋天割的,也不知道还能不能用。”李氏捡起一根油条枝掰了掰。
    罗明珠蹲在地上挑选长短合适的枝条,闻言并不抬头回答道:“刚刚我试过了,还是有些韧性的。编筐不行,插个鸡笼没问题。”
    两人挑选了半天,尽量选出一些长短粗细比较接近的枝条,然后就着支好的框架一根一根插在几个侧面。
    因为每一面的中间都有一根窄横梁,相当于龙骨,油条枝以波浪形穿过,最后的成品会更美观更结实。
    插鸡笼倒是不需要什么手艺,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就是一根一根的插比较费力。
    忙活了一下午,鸡笼的六个面都插上了密密实实的油条枝,鸡笼已经接近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