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僵持
作者:几岁又轻狂   当世界正年轻,群星闪耀之时最新章节     
    在几年前,巨大王国和倭国发生的战争,巨大王国便是因为运兵能力弱而以失败告终。
    这次惨痛的教训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在接下来的数年里全力发展铁路事业。尽管仍无法与强大的意志帝国相媲美,但如今的巨大王国已经今非昔比,其运兵能力得到了显着提升。
    正是凭借着这种进步,他们出人意料地成功集结起了足够的兵力。
    这一变化也成为了意志帝国闪电战失败的关键因素。
    意志帝国东线兵力薄弱,在人多势众巨大王国部队的进攻下节节败退,最终撤退到意志帝国境内堡垒才勉强抵挡住巨大王国进攻。
    保罗和埃里希将军临危受命,接过了军队抵抗巨大王国。
    两位将军都是空降下来的,临危受命,本来就是兵家大忌,这两位将领能否扛下此大任。
    在保罗和埃里希接手军队之后,他们迅速采取行动,对军队进行了一番精心的整合与调整。不仅补齐了因战斗减员造成的空缺,还进一步提升了军队的整体实力。紧接着,他们毫不犹豫地向庞大的王国发起了猛烈的反攻。
    然而,此时此刻,摆在意志帝国面前的局势却异常严峻。东部战线之上,意志帝国仅仅拥有区区十五万的兵力,相比之下,对面的巨大王国却坐拥着超过四十万之众的强大军队。
    双方之间的军力差距近乎三倍之多,这无疑给意志帝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得整个战局变得极为不利。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小小的插曲意外地出现了。在一次规模不大的冲突之中,一名来自巨大王国的军官不幸身亡。而正是通过对这位军官遗体的搜查,意志帝国竟然意外地发现了两封至关重要的巨大王国进攻计划书。
    起初,对于这些计划书的真实性,人们普遍持怀疑态度。毕竟,这样的情报来得太过突然,让人难以置信。然而,随着深入调查与验证,这两份计划书最终被证实无误,其内容的确是真实可靠的。
    更令人振奋的是,从这些计划书中,他们了解到巨大王国进攻意志帝国的两支军队的长官竟然分属于不同的派系,彼此之间矛盾重重、关系紧张。
    而且,一旦其中一方陷入困境,另一方绝对不会伸出援手给予支援。这一关键信息的获取,无疑为意志帝国提供了扭转战局的绝佳契机。
    在意志帝国里,很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他们难以置信居然有人会在如此激烈的战场上做出这般不理智之事。然而,也有人坚信这是个绝佳的契机,值得冒险一试。
    于是乎,意志帝国派出一小股军力牵制住巨大王国的一支军队,同时将其余的大部队分成两支,从两翼包抄并发动攻击,直取巨大王国另一支部队。
    虽然两支部队的长官之间或许真的存在分歧,但也有可能是因为被包围的那支部队仍拥有超过 20 万的兵力,所以他们并不认为意志帝国有能力吞下这支庞大的军队,竟然真的未前来增援。
    巨大王国的士兵们在战斗意识方面明显逊色于意志帝国,再加上他们在意志帝国境内作战,补给供应严重不足,此时整支部队都处于饥饿状态,在与意志帝国军队作战的时候,战斗意志几乎是在谷地。
    经过一番激烈的交战,意志帝国成功地将巨大王国这支部队全部歼灭。
    在取得这场决定性战役的胜利后,意志帝国终于彻底摆脱了危机的阴影。紧接着,从西线赶来的增援部队如潮水般涌来,他们迅速投入到战斗之中,与帝国军队并肩作战。
    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意志帝国展开了全面反攻,以雷霆万钧之势肃清了境内所有的巨大王国军队。
    经此一役,意志帝国成功地掌控了东线战场的主动权。保罗和埃里希将军因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英勇无畏的表现而声名远扬,成为了意志帝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尽管巨大王国在与意志帝国的交锋中遭遇挫折,但他们在与突米斯的部队交战时却频频告捷,屡战屡胜。
    为了援助突米斯,意志帝国决定向博蓝地区发起攻击。然而,巨大王国早已洞悉了对方的意图,并在这里严阵以待,阻击意志帝国的进攻。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中,双方都绞尽脑汁、机关算尽,试图识破对方的计谋并取得优势。经过一番激烈的较量,巨大王国和意志帝国最终在这个关键区域难分胜负。
    就在这个时候,我们不能不提到突米斯。
    s1 赛季的开场就是突米斯向巨大王国的附属国宣战揭开序幕的,然而这场战争已经持续了将近四个月之久,突米斯却依然未能攻克那个附属国,甚至连边境线都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相比于意志帝国在这场战斗的杰出表现,突米斯都有些配不上列强这个称呼,就连协约三国都对突米斯如此拉胯,他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突米斯会如此不堪一击。
    在这场战斗持续的时间中,托瑞尔世界的各个角落,许许多多的国家也纷纷加入了这两个阵营并参与到战斗之中,他们互相或派兵增援,或物资支持,这也使这次战役被称为 s1 的原因所在。
    在经历过最初的激烈交锋后,双方阵营都对彼此的实力有了深入的了解。战争初期那种充满巨大变数的局势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相对稳定的战局。
    人们逐渐明白,这场战争不会轻易地画上句号,各个国家所面临的将是一场旷日持久、消耗巨大的持久战。接下来的整整一年里,数个国家都陷入了漫长而持久的战争状态之中。双方时而获胜,时而失利,但始终未能取得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
    经过将近一年的浴血奋战,同盟三国之一的桑比亚却一直保持着观望态度。这时,不列王国向桑比亚抛出了橄榄枝,并承诺给予其一定的好处。于是,桑比亚毅然决然地转身投向了协约阵营。
    当然,桑比亚之所以能如此毫不犹豫地改变立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与突米斯之间长久以来存在着矛盾。这两个国家原本同在一个阵营,完全是由于意志帝国的从中调和所致。
    然而此刻,桑比亚已经彻底厌倦了继续与突米斯为伍,果断转换阵营。
    只是桑比亚军队战斗力比突米斯都要弱,突米斯仅仅派了少量部队就挡住了桑比亚,如此一看,桑比亚转换阵营似乎影响不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