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春蛙
作者:几岁又轻狂   当世界正年轻,群星闪耀之时最新章节     
    青龙帝国。
    乡村,一个名叫李胜的孩子第一次进入私塾。
    进入私塾的第一课便是老师要他叩拜天地君亲师。
    “老师,天地我知道,亲,值得是我的父母,师,指的是您,但是这个君是什么啊!我们为什么要叩拜他?”
    私塾的老师听到李胜这番言论大惊,急忙让他住口。
    现在青龙帝国还是君主的时代,如果这番大逆不道言论让别人听见,可是要杀头的。
    李胜虽然不理解私塾老师的恐惧,但还是老老实实的跪拜下来。
    ……
    学生时代的李胜对于课本上的知识不怎么感兴趣,但对课外小说兴趣颇深《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是他的最爱,老师过来他就急忙用课本扣上。
    对于最近出版的《盛世危言》这本书李胜也很感兴趣,这本书对他童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外面的世界。
    在李胜十三岁的时候,跟他的父亲闹了矛盾,李胜被激怒,骂了父亲,并离开了家。
    母亲劝他回去,他不听,父亲也赶了过来,一边骂他一边命令他回去,李胜走到了一个池塘边,说父亲再进一步他就跳下水塘,父亲才终于妥协。
    这似乎是父子之间常见的战争,每个家庭或多或少都出现过类似的事情。
    但李胜从这件事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公然反抗,保卫自己的权利,父亲就会软下来;可是如果我依旧温顺屈服,他反而打骂我更厉害。
    ……
    这一年,李胜长的明显比其他孩子更加壮硕,已经可以独自担着粪桶向田里担好几次肥。
    李胜的父亲不想让李胜继续念私塾了,就把家里的农活安排给了李胜。
    李胜习惯带着书去田里,闲着没事就躲到大树底下看书。
    没过一会,李胜的父亲就看不见李胜的身影了,从大树底下找到李胜。
    “你是不是成心不想干活。”
    “不,爹,我只是想歇会。”
    “今天一早你一担都没挑呢!”
    “怎么没挑,今天一早我挑了好几担呢!”
    “到底几担?”
    “怎么也有五六担。”
    父亲听到李胜的话气不打一处来:“你半天才挑五六担,你就干这点活,我就得白养着你吗?”
    “那你说到底挑几担?”面对父亲的质问,李胜反驳道。
    “不说挑二十担,怎么也要挑十五担。”
    事情发生在上午,下午父亲做活的时候又看不见李胜的影子了。
    还在原来的地方,父亲再次找到了李胜。
    “你真是鬼迷心窍,中了这本书的魔了,把你爹的话当成耳旁风了吗?”
    “不是爹,我还是听你的,你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我的意思明白的很,你需要一门心思扑在田里,规规矩矩的干活,不要再看这些闲书了。”
    父亲固执的认为,规规矩矩干活才是对的,祖祖辈辈都是这样,但李胜为什么就不能如此呢!
    他认为李胜不过是想偷懒罢了,懒汉在农村是活不下去的。
    “我会规规矩矩的干活,但是也要看书,我保证先干活后看书,干完农活之后,总可以干一些自己的事情了吧!”
    李胜才不会完全听父亲的理论,他认为父亲太唠叨了。
    “可你才干多少活。”
    听到这话,李胜终于找到了反驳的话,说道:“吃过午饭之后,我已经挑了十五担,不信的话你去田里数数。现在,不要打扰我看书了。”
    说完李胜便扭过头继续看书,不再理会父亲。
    父亲也很惊讶,十五担肥是非常重的,他不太相信李胜真的做完了,走到田里数了数,真的有十五担,他只能任由李胜继续看自己的传奇小说。
    在他十五岁那年,李胜想要去学堂读书,遭到了父亲的反对。
    李胜只能自己想办法,他向每一个亲戚朋友都借了一点钱,凑够了上学的学费。
    李胜的家庭条件还是很不错的,所以他借钱才能毫无阻力,反正他还不起还可以找他父亲,当然,李胜借钱的事情父亲并不知道。
    “你上学去就少了个人,谁做地里的农活。”
    李胜早就料到父亲会这样说,从布袋里面掏出来12块钱。
    青龙帝国雇佣长工每个月需要一块钱,这是一年的长工钱。
    “给你12块钱雇佣长工,我明天早上就去学堂。”
    当然,家庭方面的阻力解决了,还有学堂的阻力,李胜去学堂的年龄已经有些大了,和他一起去学堂的都比他小,他只好亲自去找校长理论。
    最终校长同意他进入学堂学习。
    在这里,他结交了许多朋友,有一天,一位朋友带来了一本《托瑞尔世界豪杰传》。
    他这时候才认识到世界有多大,上面讲述了许多托瑞尔世界的名人。
    苏叶,伊里夫,约瑟夫,波拿巴,叶二,黑教授,德国皇帝……
    “龙国要想富强,也要有这种人物才行,才能避免灭亡的命运。”
    这本书给他留下了渴望的种子。
    在过年的时候,父亲让他去收杀猪钱,但是走到半路,他的钱掉在地上,还没来得及捡取,就被周围的人一抢而空。
    李胜只能抢到几吊钱。
    当然,这几吊钱李胜最终也没保住,在回来的路上,他遇见了一群衣衫褴褛的穷人,他于心不忍,将剩下的几吊钱分给了他们。
    当然,回家之后又跟父亲闹起了矛盾,不过这次有母亲支持。
    母亲信佛,一直与人为善,听到李胜将钱分给了穷人,也帮助李德说话。
    在李胜17岁那年,他向往着去本地大城市继续学习,找到了老师要了一份介绍信。
    他的父亲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左膀右臂离开,双方再次闹出矛盾。
    这次李胜根本没跟父亲商量,留下一张纸,直接离家出走。
    李胜的父亲看李胜留下的东西的时候,已经找不到自己儿子。
    他只能打开李胜留下来的纸,看看上面写了什么。
    那是一首僧人创作的诗,李胜进行了一些改编。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