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反贼
作者:习含   长公主沉迷造反,但有六个男主最新章节     
    养心殿书房,苏凤仪正在看从平凉发出来的皇上的罪己诏,以及平凉王发出号召天下英豪讨伐自己的檄文。
    书房中明明摆着冰块,也不算热,礼部尚书姚大人站在下面,却热得汗珠一滴滴往下流,汗水滴答滴答掉到地上,在这安静的书房内,显得格外明显。
    正在看檄文的苏凤仪听到滴答声,看了姚大人一眼,然后对丹桂道:
    “给姚大人看座,上个凉茶。”
    丹桂搬了椅子来,特意挨着冰块放了,又给姚大人上了茶,姚大人打量着陛下的神色,战战兢兢坐下了。
    姚大人这么紧张,主要是平凉王这檄文写的,非常不客气,简直就是指着陛下的鼻子在骂,骂她鸠占鹊巢,秽乱朝纲,号召天下英豪共聚京城诛之。
    一字一句写来,句句诛心,姚大人看得都气得肝疼,何况是陛下这个当事人。
    所以姚大人非常担心,陛下一气之下,把自己这个池鱼给砍了。
    结果苏凤仪看完,不仅没怒,反而赞道:
    “这篇檄文写的很不错,文采斐然,有理有据,连朕看了都觉热血沸腾,想要揭竿而起,何况是旁人。
    据说是周育成的哥哥周育才写的?周家兄弟,虽在大是大非上总是分不清是非,但写文章还是很有一套的,姚大人你们拿回来,让礼部的各位大人都好好读一读,再好好学习学习这篇檄文的写法。”
    姚大人见陛下的神色不像是在反讽,而是真心觉得那檄文写的好似的,忙起身接过檄文,恭敬答道:
    “是,臣等谨遵陛下旨意,定然用心揣摩。”
    苏凤仪又拿起皇上的罪己诏,说道:
    “你们现在写给反贼苏季衡的檄文,和周育才写的相比,明显处于下风,骂人没骂到点子上,骂得不够狠,也不够痛快,胆子大一点,要再大胆一些。
    朕看伪帝这份罪己诏,骂他自己骂得就很好,一看文风和反贼的檄文就是一脉相承的,这周育才果然是个人才,你们参考这份罪己诏,以这个为标准,再往上拔高拔高,骂苏季衡骂得再深刻些,就差不多了。
    这件事,抓紧办,总不能沈大将军那边去平凉讨伐反贼的兵都出发了,你们这里的檄文还没发出去。”
    连骂人的差事都办不好,办差事办到陛下亲自来教,亲自来催,那可真是办得太失败了。
    姚大人拿了檄文和罪己诏,行礼退出养心殿的书房,一边擦着汗,一边急匆匆往礼部赶去。
    他决定了,今日礼部谁也别想回家了,都来跟他一起写讨伐反贼苏季衡的檄文,不写出一份惊世骇俗,惊天动地的檄文出来给陛下交差,那就谁都别想睡了。
    平凉王宣布称帝的消息传进京城后,苏凤仪干得第一件事,就是宣布平凉王手上的皇上是大逆不道的冒名顶替者。
    毕竟大穆朝的皇上还好好在宫里坐着呢,每日上朝下朝,批折子,见大臣,励精图治得很,身体也康健得很。
    从平凉这个犄角旮旯找出一个长得像皇上的人就想冒充皇上,简直荒谬。
    既然皇上都是假的,皇上禅位给平凉王那更是假得不能再假了,平凉王以此称帝,自然是名副其实的乱臣贼子,论罪当斩。
    苏凤仪否认完平凉王帝位的正统性,再接着剥夺平凉王的政治身份,下旨褫夺了反贼平凉王的藩王封号,收回藩王待遇,贬为庶民。
    并下令兵马大元帅沈大将军,即刻捉拿反贼苏季衡及其同党冒名皇上者归案,若有反抗者,就地正法。
    平凉王原名苏季衡,所以现在朝臣在苏凤仪面前,都叫平凉王的名字,而不叫他的称号。
    自从苏凤仪低调地入主了皇宫,成了皇上,原来的皇上到哪里去了,肯定很多人想知道,但涉及皇权之争,聪明人自然闭紧了嘴巴,绝不掺和进去。
    所以平凉王手上的到底是不是真的皇上,大部分聪明人都不会去深究,陛下说不是那就不是。
    他不是就死他一个,他若真的是,京城可就要血流成河了。
    牺牲他一个,幸福千万家,完美。
    当然也有不那么聪明的,或者是自作聪明的,这几日给苏凤仪的折子里,渐渐冒出了不和谐的声音。
    姚大人走后,薛钰把他已整理好今日要批的折子抱进养心殿,然后拿起特意放在最上面的两封折子道:
    “陛下,今日又有御史进言,求陛下把皇上从平凉接回来。”
    苏凤仪拿起看了看,这已经是这几日的第七封了。
    折子里的内容还是下过功夫的,先是夸皇上失踪,苏凤仪监国期间做的好。
    一个监国,就把苏凤仪从陛下又变回了长公主。
    洋洋洒洒一大篇以后,折子里笔锋一转,写道,之前苏凤仪监国是没有办法,权宜之计,现在既然知道皇上在哪里了,自然应该尽快营救皇上,将皇上从平凉接回京城,苏凤仪功成身退,还政与皇上,才是正统。
    御史是言官,向天子进言是御史的责任,为了怕史书上不好看,一般皇上就算被言官骂几句,也不会把言官怎么样。
    再说了,对言官而言,正是要怎么样才好呢,因向天子进言而被杀,更是御史至高的荣耀。
    苏凤仪自从上位,除了把不听话的官员赶回老家种田去,从未使过什么雷霆流血的手段,所以这帮言官就忘记了,现在在位的是个怎么的陛下,也忘记了以前的皇上是个什么样的皇上。
    第一封这样的折子出现时,苏凤仪不过把折子留中,并未处置上折子的言官。
    一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二是为了看看,自己若不处理,还有多少大聪明敢跑出来,碰自己的逆鳞。
    结果,现在看来这世上为了从龙之功而冒险的大聪明还是很多的。
    苏凤仪知道这帮大聪明怎么想的,他进言,若被苏凤仪责备,他也没什么损失,但若苏凤仪听进去了,真把皇上接回来了,那第一个为皇上发声的人,可就有了天大的功劳。
    七个,杀鸡儆猴也够了,苏凤仪对薛钰道:
    “传他们七个,明日上朝。”
    京中有资格上早朝的都要五品以上官员,写折子的这几个御史只是七品给事中,按例本是没有资格上朝的。
    所以接了旨后,御史们以为自己赌对了,在家里激动得一晚上都没睡着觉,背了一晚上的御前对奏,第二日穿上官服精神抖擞就跑去上朝了。
    到了早朝,苏凤仪看着下面几个自动抱团站在一起的御史们,旁的政事都不论,先让薛钰把他们七个的折子拿出来念。
    薛钰念一本,苏凤仪点其中一个人的名字问他:
    “可是你写的?”
    一连七本,从第一御史回答得响亮到第七个御史回答得犹豫,苏凤仪相信他们自己也开始察觉到不对劲了,但苏凤仪不准备给他们退路。
    苏凤仪道:
    “平凉离京城几千里路,你们如何知道他是?可有亲眼见过?还是听苏季衡说与你们听的?薛钰,朕可有下旨,反贼同党,该当如何处置?”
    薛钰侍立在一旁,朗声回答:
    “反贼同党,论罪当斩。”
    随着薛钰话音刚落,陆弘带着几个禁军走入殿中,将七个御史拖了出去。
    不一会儿,陆弘带着禁军,提着七颗血淋淋的人头又走了进来。
    苏凤仪看了看那七颗人头,点点头:
    “差事办得不错,再有反贼苏季衡的同党,也依此例,各位大人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