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卧虎藏龙
作者:罗十二少   茶道无疆最新章节     
    马路来茶舍看我的时候,是晚上七点多。我正在清理客人走后的包房,今天生意还不错,有四桌客人。
    “马总,你吃晚饭没有?”我急忙和他打招呼。
    “吃过了,今天正好送货到附近,来看看你。”马路并没有坐下,在茶舍里四处转转,说:“环境不错,挺适合喝茶的。”
    我带他简单的介绍了茶舍的布局,这才坐下来,泡了杯秀芽给他。
    “这几天生意不错吧。”马路问。
    “还不错,昨天周一挺好的。谈事的多”我也没和他隐瞒。
    “可以选一些价格适中的包装茶做伴手礼,再挑一些有特色的茶供茶客购买后存茶,卖茶不一定要赚多少钱,客户存在这里,就会经常来消费,客户就锁定住了。”马路给我的建议和唐总的建议很一致。
    “有个茶客也是这么和我建议的,我也在考虑经营一段时间后,看看哪些茶适合做存茶。”
    “有什么需要你告诉我,大家多联系。”马路坐了一会就告辞了。
    马路的话提醒了我,看来我要赶紧选择一些成品茶放在货架上供客人购买做伴手礼或者存茶。
    一个茶舍只喝茶不卖茶,是不完整的茶舍。
    外面的铃铛在响,有客人进来了。
    我急忙出去迎接。
    进来的是一个五十来岁的中年男子,短袖衬衣,藏青色西裤,衣着整洁,气度儒雅。
    “闲茶书房,这名字不俗。”男子笑着说。
    “环境简陋了些,让先生您见笑了。请里面坐。”我赶紧请他进茶舍。
    “饭后走路消消食,看到你这个茶舍挺清静的,进来坐坐。”男子来到书架前,浏览了一番,抽出一本鲁迅的《华盖集》,有些惊讶的说:“老板,在哪里找到的这版本,难得呀。”
    “这是之前去南京古籍书店买的,现在估计都不放外面卖了。毕竟越来越少,能买到也算是运气。”我的旧书里有一些是在国有古籍书店里买的,前几年能淘到不少解放前的版本,现在书店几乎都不拿出来卖了。
    “老板年纪不大,挺有眼光的。”男子翻看着书,坐了下来。
    “您要喝点什么茶?”我问道。
    “喝点红茶吧。”他并没看茶水单。
    我想了想,拿出了徐梦洁她家茶山的古树滇红。
    男子接过茶荷,看了看说:“条索粗大油亮,不错,古树滇红。”
    这位先生是懂茶的。
    “是的,先生是大行家。”
    “老板没事坐下来一起喝茶吧,聊聊天。”男子邀请我一起品茶。
    “恭敬不如从命,正好要多向您请教请教。”
    男子熟练的温杯冲水,洗茶冲泡。
    “香气内敛厚重,有山野之气,只是野性薄了些。”男子闻了杯底,说道。
    “不怕您笑话,我是刚入行,对茶不懂的。”在高手面前,我很坦率的承认自己是小白,这不丢人。
    男子斟茶给我,自己端起来先闻茶香,然后抿一一口,说道:“这茶树龄也不错,应该有一两百年了。从甜度上分析,应该是普洱产区的茶。”
    高手,绝对是高手,一口茶喝下去,就能判断树龄和产地。
    “您真厉害,说的太对了。”我由衷的佩服。
    “也没什么,我以前在云南工作过,普洱市的很多产区我都去过,那里产滇绿和滇红,普洱茶,特别是红茶,是非常出名的。有款茶叫太和甜茶,最大的特点就是甜,但是和临沧产区的冰糖甜是截然不同的。普洱的茶甜是似糖非糖的甘甜。特征非常明显。”男子娓娓道来。
    “那您是怎么判断出树龄的?”我大着胆子问。
    “这个也是经验吧,喝茶其实没有太多秘密,就是见的多,喝的多,经验积累下来的。树龄的判断还是从香气和口感上,树龄越长,野性越足,这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像岩茶的岩韵一样。”男子说的云淡风轻的。
    “当然了,也是和人生的阅历相关,普洱那个地方,是有很多年代很久的古树的,镇沅县的古树王,都有2000多年历史了,很多上千年的古树都已经被保护起来了,年头在500年的,大多也被人承包了,费用高的很,小伙子,你这个茶舍能找到一两百年的树龄产的茶,已经是非常难得了。毕竟,一分价钱一分货,太贵的茶,你就亏本了。”男子笑眯眯的说。
    我这才反应过来,感情人家知道咱们茶舍的底子,是没有渠道和实力去找到年份更久的茶的。
    虽然有些扎心,但这个是事实。
    “先生您说的太对了,这个茶是普洱市镇沅县出的,一个朋友家里的茶山。”
    “普洱茶前几年炒的太疯狂了,版纳产区的茶动辄上万,已经脱离了茶的基本属性了,特别是老班章呀,简直是天价了。”男子摇了摇头。
    “茶叶本来就是一种饮品,柴米油盐酱醋茶,本来茶是生活的必需品,只是赋予了文化的属性,才有了中国的茶文化,后来演变为了茶道。”男子又斟了杯茶给我,我赶紧答谢。
    “一般人喝茶嘛,就是解渴,藏区和草原那里的人喝茶是因为缺乏新鲜蔬菜,要解油腻,有些人喝茶是品茶的韵味、香气,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都只是饮茶而已。”
    “现在的人有了钱,对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无可厚非,只是炒作的越来越厉害了,什么大师茶呀,古树茶呀名堂越来越多,甚至都成了金融茶了,变成了投机取巧的东西了。”男子说的是实情。
    “先生您的看法确实一针见血,茶叶可以当做生活必需品,也可以成为风雅文化,但过分的炒作,就会渐渐脱离茶叶本身的属性了。”我也深有同感。
    “这也没什么,资本逐利,只是很多做茶的人也失去本心,以次充好,甚至作假,欺骗消费者,太过分了。”男子看来是挺有正义感的。
    “我刚入行,是个小白,您看方便加您个微信不?多向您请教。”我感觉到这位先生值得我交往认识,便向他要联系方式。
    “可以的,老板你也是个读书人,做茶也是个文雅的事情,哈哈,以后找到好茶要一起分享呀。”男子很爽快的加了微信。
    “我姓高,高慎行。开了一家文化传媒公司,以后多交流。”
    “高老师您好,我就不称呼您高总了,我就叫您高老师,以后要多向您请教。”
    高老师学识很渊博,经历也丰富,原来在大学当老师,后来在政府机关工作,后来下海开公司,现在做文化传媒,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做的很成功。
    我们俩聊的很开心,茶也换了几道,直到快十一点了才尽兴而归。
    我执意不收茶钱,他说一码归一码,今天茶钱一定要付。
    我只好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