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李承乾眼中的白马村3
作者:南山以北北山以南   穿越大唐我家财万贯才不要当赘婿最新章节     
    众人在陈逸舟的带领下,奔着读书声而去,目的地就是看看这读书的学堂怎么样。
    路上李承乾有意无意的向陈逸舟打探消息,显然这白马村的模式很新颖,想必这管理一村的也不是泛泛之辈。
    本着爱才收为己用的心思,问道。
    “这白马村的村长是谁?孤倒是想与他结识一番,待会为孤引荐一番。”
    陈逸舟应了一声道。
    “村长是李淳风,是个文散官,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官途不得志,倒是个独行其道的男人。”
    “哦,”
    李承乾哦了一声,心底记下李淳风的名字,能把这村子治理成这样,可不是一般人。
    不得志正好收为己用,许他好处将来还不是为自己卖命,想到这李承乾心情好了起来。
    顺着声音越走越近,也就听的越发的清晰,但是这读书声确是李承乾不曾听过的声音。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李承乾站在这座奇怪的学堂前面,这读书声就是从这学堂里面传出来的,只见一竖扁上书。
    (白马村子弟学校)
    这学校还是第一次听说,一般不是什么私塾,就是什么学堂,要不是书院,学校听起来还是很陌生,很奇怪的。
    几个人就站在这奇怪的学堂大门前,仔细聆听读书声,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作为大唐国家未来储君,李承乾没有冒然去打扰这学堂的读书,而是与随行人攀谈。
    “冲表哥,你听这读书声有什么感受?”
    长孙冲沉醉在读书声里,忽闻李承乾唤他,连忙正了衣冠对李承乾回道。
    “回殿下,臣感觉这所读内容简洁明快,将丰富的知识高度浓缩,涵盖了天文、地理、历史、道德、伦理等多个领域,”
    接下来长孙冲再拜一下,向李承乾进献道。
    “臣以为这所读内容为小儿启蒙教育的绝佳教材,没有之一,就是不知是何人所着,实在是佩服。”
    李承乾点点头,不愧是长孙冲和他想的一样,这内容对于识字阶段的儿童来说。
    其韵律和谐、朗朗上口,易于诵读和记忆,能帮助孩子快速积累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一句“首孝悌,次见闻”,将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放在首要位置,培养孩子的家庭美德。
    同时,还倡导诚信、友善、仁爱等价值观。
    一句“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又为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标杆。
    能有此着作的,绝对是大家,只是之前为何他就没听说呢?果然这次洛阳没白来。
    就这一部教化天下的着作,他带回献给父皇,那就是大功一件啦,刚好一会进去打听打听,可能这学堂的先生就是这大作的主人也说不定。
    就这样李承乾带领众人站在学校外头听,这大作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还涉及到儒家经典、文学艺术、礼仪风俗等方面的内容,对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所起作用越听越是觉得不可替代。
    越听越爱,越爱越听。
    这本着作,他李承乾势必要带走进献给自己的老爹,这大功是送到嘴边的肉啊,真香啊。
    “叮铃铃。”
    “叮铃铃。”
    “叮铃铃。”
    悦耳的铃声传来,宽敞明亮的房间里冲出一群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儿童,有男 有女。
    儿童冲出教室就在这大门里面互相追逐玩耍,三五成群,看着好不快活好不热闹。
    “长孙兄,我是看错了吗?那些孩子是女子吗?”
    “你没看错,确实是女子,女子也可以读书吗?”
    杜荷和长孙敏面面相觑,这男女参半的奇怪子弟学校,他们看不懂。
    当然也不是他们俩,许多人会感到十分惊讶。在他们的固有观念中,学堂是男子求学问道、求取功名的地方。
    女子应该深居闺阁,学习女红、持家之道等。看到女生出现在学堂,他们会质疑女子进入学堂的合理性,认为这打破了传统的社会秩序。
    一些思想较为保守的人会强烈批评和反对。他们可能会指责女生不守妇道,认为女子进入学堂是对男尊女卑秩序的挑战,会引起社会的混乱。
    他们会引用传统的道德规范和教条来论证女子不应该接受与男子同等的教育,而应该专注于相夫教子的职责。
    眼前的这几位就是这样的,在李承乾示意下,陈逸舟亲自去学校里报到,他要进去和这奇怪学校的先生盘道盘道。
    但是李承乾看到走出来的先生的时候,赶忙快速的迎接了上去,别说是他就是他爹来了也得迎上去。
    这位老者看上去已年逾古稀,满头银发如雪,却梳理得整整齐齐,在阳光下闪烁着光泽。
    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犹如岁月的沟壑,双眼却依然明亮有神,透露出一种历经沧桑后的睿智和淡定。
    他身板挺直,步伐稳健,穿着一身整洁而朴素的长袍,举手投足间散发出一种儒雅的气质。
    在大唐,人瑞备受尊崇,他们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其丰富的阅历和智慧更是无价之宝。
    李承乾快步走向老者,恭敬地作揖道。
    “老人家,您高寿啦?”
    老者微笑着回应道。
    “呵呵,老夫已虚度八十余个春秋咯。”
    声音洪亮而有力,丝毫没有老态龙钟之感。
    李承乾惊叹道。
    “敢问老先生尊姓大名,您老真是长寿有福啊!孤拜听了您的大作,深感震撼,不知道这大作叫什么名字,还望老先生不吝赐教。”
    李承乾态度毕恭毕敬,深深的行了一礼,身后随行人员也随李承乾一道向老者行礼。
    “呵呵,老夫姓孙,名讳不提也罢,这大作名为三字经,是我老师所作。”
    正当李承乾思索这姓孙的老先生是谁的时候,长孙冲趴在耳边低声道。
    “老先生是前朝状元及第,实实在在的德高望重着。”
    李承乾内心震撼,这状元及第可了不得,那他的老师更了不得,怪不得三字经这么牛逼呢。
    “老先生,请问家师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