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扬州查探
作者:腊月12   状元郎的商户妻最新章节     
    众所皆知,便是风调雨顺的年份,全国农田的收成都不足以让全国百姓达到温饱,食不果腹的大有人在,更别说如今旱灾眼严重,田地收成减产的情况下,仅凭几种耐旱作物就想拯救整个大庆,简直是天荒夜谭、痴心妄想。
    闻言,殿内大臣们皆是一副不信的神情,以他们的阅历,这件事就是叶景琛这个无知小儿的纸上谈兵。
    看了眼站在殿内身姿挺拔、面色沉稳的少年,即便气度非凡也难掩稚嫩的面容。
    不由得叹气,说到底还是太年轻了,缺乏生活阅历又急于表现,才会罔顾实际。
    别说大臣们了,就连刚开始对叶景琛颇有惜才之心的皇上听到这一番话,都冷静了许多,眼中重染忧愁,显然也不相信他的言论。
    “生如蝼蚁,当有鸿鹄之志;命如纸薄,应有不屈之心;
    灾难面前,万千百姓犹如蝼蚁,于绝处挣扎求生。身为大庆官员,事先多为百姓做些谋划和打算,灾难来临时就能少些因旱灾而饿死的百姓。
    只要有一丝希望,都应付出百倍努力去做,而不能因为无法保证全大庆百姓能够吃饱肚子、安稳度过灾年就放弃。
    况且我方才所言皆有依据,就依地蛋和红薯来说,亩产能达到千斤,比稻谷和小麦亩产要高很多,若是在扬州及气候适宜的地方抓紧赶种,还能在收获一季,大庆......”
    “一派胡言!尔等天真的简直令人发笑。”
    叶景琛话还未说完又被打断,目光看向说话之人,礼部侍郎宋毅。
    “亩产千斤?在陛下面前信口开河就不怕治你个欺君之罪吗?”宋毅丝毫没把眼前的少年放在眼里,继续指责道。
    此话一出,殿内瞬间安静,宋毅内心得意不已,其他大臣皆看向皇上,就连一心看好叶景琛的礼部尚书也没有多言。
    “叶景琛,你还有什么话说?”皇上语气平淡等问道。
    此时内心已经开始动摇,连中三元虽然难得,但难得的是真材实料而非弄虚作假之人,大庆可以少一个连中三元的传奇,但决不能将一个纸上谈兵、脱离实际的书呆子钦定为状元,让后人耻笑。
    “陛下,事实胜于雄辩,学生是否信口开河,于扬州一探便知。”面对皇上的审问,叶景琛内心有些微的紧张,但想到宋时落的话,他信她!
    局面一时胶着,一方面是以大家的认知,从未见过亩产如此多的农作物;而看到在陛下面前面不改色,甚至主动请人一查究竟的叶景琛,他们又有些不知该不该相信。
    毕竟殿内除了叶景琛,皆是高官权贵之人,怕是连地蛋、红薯都分不清楚,如何知道种植和精确的亩产,他们可认知也是听说的罢了。
    他们不知道不要紧,只有精通的官员,皇上当场命人宣大司农进宫。
    殿外正在等候公布名次的考生们,突然发现继叶景琛三人进殿后,又一名官员步履匆匆的殿内赶去,纷纷交头接耳小声的议论,对殿内的事情好奇极了。
    好在没让他们久等,没一会儿便有内侍出来宣读二甲、三甲人员名单。
    意料之内,程致远位列三甲,名次同会试一致,仍是最后一名。
    二甲人员赐进士出身,三甲人员赐同进士出身,同进士与进士一字之差可差别极大。
    程致远对此结果无悲无喜,只是心里更加庆幸当日放榜时同江家结为姻亲,有了江大学士这个助力,在日后官职分配上,即便他是同进士出身,仍然有希望谋一份好差事。
    临出宫时,程致远目光沉沉的看了眼太和殿方向,不出意外,叶景琛定是一甲前三名,无论是状元、榜眼还是探花,任一个都是他望尘莫及的。
    想到两人同吃同住,同时备考,结果却相差甚远。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他与叶景琛从今往后可谓是倒了个个,从前他是知府之子,家世优渥;如今叶景琛却是状元之才,前途似锦,而他却要仰仗岳家,如此一想让他心中颇有些不是滋味。
    “参见陛下。”大司农闻召一路疾驰赶来宫中,心中很是疑惑,已经很久没有被陛下亲自宣召了,这次不知所为何事。
    “爱卿平身。此番召爱卿进宫,是为司农一事。官田今年收成如何?”皇上开口。
    “陛下,今年旱灾,官田内的作物长势颓败,怕是要......减产。”大司农战战兢兢的说道。
    今年的旱灾是有目共睹的,他也一早禀报给陛下,减产是注定的,即便陛下治他个玩忽职守他也只能认命。
    “官田可有种植地蛋和红薯?长势如何?”
    “种植部分,地蛋和红薯相较于稻谷要耐旱些,所以长势还算正常,不如稻谷、小麦那般明显。”
    “地蛋、红薯可能达到亩产千斤?”
    “陛下恕罪,臣无能。”大司农一听皇上的话吓的赶紧跪了下来。
    “官田种植的作物皆有专人负责,精心照料,绝不敢有一丝懈怠,即便如此,往年亩产最高......也不足六百斤。”
    往年可没有旱灾,也就是说在风调雨顺的年份,官田亩产最高才五百多斤。这还是官田,无论土壤、水利、肥料、人工等都非一般农田所能相提并论的。
    大司农的话一落,众人的目光又重新落在了叶景琛的身上,有那幸灾乐祸的,也有目露担忧的。都盯着叶景琛,想看他这下还有何话说。
    “陛下,扬州府江都县宋家全年秋季收获的地蛋和红薯皆达到千斤,今年三月初又种了一茬,若诸位不信,不妨前去眼见为实。”
    算算日子,现在从京城出发,到达扬州时正是收获的季节。
    也许是叶景琛身上的淡定,也许是他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气,让皇上竟破天荒的答应下来,当即命大司农前去亲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