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为方子找到出处
作者:腊月12   状元郎的商户妻最新章节     
    “多谢宋小姐相助,日后若有需要叶某必当尽力。”
    叶景琛上前伸手扶过母亲,抬眼看向宋时落,郑重道谢!
    宋时落也抬眼打量着他,年纪十六七岁,剑眉星目,眼神坚毅,薄唇抿起,浑身透着阳刚气,俨然一副好样貌,只是表情过于严肃,让人望而却步。
    突然,脑海闪过一个想法,内心激动不已。
    “不过举手之劳,叶公子言重了。不过说到帮忙,我还真有一事想请教叶公子”宋时落干脆道。
    听到宋时落的话,叶景琛有一瞬间的诧异,但转瞬即逝,
    “何事?叶姑娘请说”
    “听闻叶公子博学多才,各类皆有涉猎,对江都县各大书坊更是了如指掌,若我想寻些农作物种植、虫害防治之类的农学类书籍,要去哪家书坊更为齐全?”
    “据我所知,励耕书坊和青藤书坊中收集了不少农物种植技巧的书籍,其中励耕书坊书籍种类更为丰富,宋姑娘可以到此一试。”
    “好的,多谢叶公子相告。”
    “宋姑娘,告辞。”
    说完,叶景琛便扶着母亲驾车缓缓离开。
    坐在牛车上,叶母看着一脸平静的儿子,试探的说。
    “今日一见,宋姑娘待人接物大方得体,优雅端方,非传闻中的跋扈无礼之人,方知谣言不可信,琛儿以为呢?”
    “嗯,娘说的对,谣言止于智者。但传言并非全然不可信,其可能会失真,但不会空穴来风,端看自己内心如何判断了”叶景琛就事论事的道。
    叶母无奈的看着自己儿子,从小进学优秀,自律克制,思想成熟,不似同龄之人;
    也从未有少年慕艾之心,对自己婚事浑不在意,甚至听到宋家小姐拒婚时,也没见任何情绪波动,让自己内心忧愁万分。
    “这门婚事是你父亲临终时和宋老爷定下的,不可轻易更改;但我儿你若是心有不满,娘便做个失约之人,去退了这门婚事”
    叶母顿了顿,继续说到:“不过今日一见,宋姑娘人品、相貌俱佳,不似传言那般,若听信传言错失良缘,也是一大遗憾。琛儿,今日你跟为娘说说自己心里的想法。”
    “母亲多虑了,于我而言,现下学习最为重要,至于婚约,均由母亲做主。唯有一点,若要成婚,须等明年秋闱后,在此之前不便分心。”
    叶景琛听到娘直接问出,也明白她的担忧,便直接将自己的想法说出。
    宋母听他所言,心思皆在学业上,明白儿子的理想抱负,应以学业为重;但婚姻亦是大事,索幸还有时间,以后都在县城,期待以后相处多了儿子会有所变化。
    而宋时落目送叶母两人离开后,便吩咐马伯直接驾车到励耕书坊。
    “小姐,你去书坊是找解决虫害的法子吗?我听小红说,夫人已经查了很多书籍,都没找到呢。”
    春桃担忧小姐一腔热情会落空,她哪里知道自家小姐缺的不是方子而是出处,去书店也是做个样子,给方子安个合理的出处罢了。
    “我娘一个人哪能看得了那么多书,多个人多份力,万一你家小姐运气好,恰好找到也不无可能呢。”
    春桃点头,称赞小姐说的在理。
    宋时落心中得意,难怪以往穿越人士遇到解释不清的事情就用“书中记载”这几个字搪塞,简直不要太好用,心中窃喜不已。
    一个时辰后,马车在江都县励耕书坊门前停下。
    江都县根据方位共有东西南北四条街。东街是最繁华的街道,位置最好,酒楼、成衣、首饰等铺子琳琅满目,多为富人聚居之地。
    南街次之,则以布坊、食肆、粮油杂货等生活用品众多;北街则以书坊、医馆等文化娱乐众多,而西街主要以摊贩为主,多为贫穷之人买卖、生活之所。
    励耕书坊位于北街,从外看去,共有两层。门口停了一架马车,宋时落下车走进书坊,入目的便是满屋书籍,间或几人在安静的查找书籍,小二在一旁轻声回答指引,书坊中充满浓浓的墨香。
    一位衣着粉色锦裙的小姐现在柜前,掌柜正低头拨打算盘。
    听见动静,抬头看向宋时落等人,热情招呼:“这位小姐,请稍等片刻。”
    宋时落点头,等在一边,抬眼看向柜台上放着一本琴谱,瞬间对这位小姐肃然起敬,自己五音不全,也无任何才艺、特长。
    不经意的侧眸看向身旁,恰好迎到粉衣小姐的目光,微微颔首,对方一怔,亦点头回礼。
    结账后,粉衣小姐领着丫鬟上车离开。
    宋时落看向掌柜,详细询问:“听闻励耕书坊书籍最全,我想寻些和农作物种植相关的书籍,贵店可有?”
    “有的,农作物种植的书籍收录在二楼区域,不知小姐可有具体书目?”招手喊小二过来帮忙。
    拒绝了小二帮忙,独自上二楼寻找。自己就是来打个幌子,做个样子,哪有什么具体的数目,宋时落心虚的想着。
    走上二楼,直奔农物种植类书籍区,速战速决,将农物种植虫害相关的书籍都拿了出来,大概十几本之多。
    不到一刻钟,掌柜诧异的看着堆在面前的十多本书籍。
    虽说也有一次买多本书的,但大多都是科举相关的热门书籍,而农作物书籍一次买这么多的,只此一人。
    宋时落不用看掌柜的表情就知道这种书不受欢迎,而自己一次买这么多确实令人好奇。
    书坊里将各类书都划分了区域,农物这类书摆放在二楼最不起眼的地方,其实细想之后就能明白。
    书籍在这个时代并不便宜,不是靠种地为生的农夫买的起的,且农夫种植经验靠的是一代代的口口相传,并非书籍,更何况大多农夫基本不识字,这些原因造成了这种书籍的冷遇。
    掌柜算好账,热情的说道:“共40两七钱银子,小姐给40两就行”
    “嘶……”
    掌柜话音刚落,就听春桃倒吸一口气,这书也太贵了吧,春桃挣扎着将银两递过去,内心抱怨小姐败家,为何不能少买一点,这么多也看不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