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借力打力
作者:柿餠   凛冬长夜最新章节     
    营中众将听到这场议事是关于对马岛求援,以及倭国内乱一事后,部分将领并未把此事放在心上。
    对于如今的倭国,汉人的态度是高傲的,对倭国并没有什么仇恨,相反还很鄙视,莞尔小国而已,除了一些被倭寇迫害的沿海百姓外,大多数汉人对倭国的态度都是无所谓。
    杨琮注意到了在场众将的态度,他其实对倭国也并不怎么上心,要不是他了解自己的儿子,他也不会重视此事,于是开口向着帐中的众将问道。
    “不知众将对此事有何看法?!”
    虽然杨三生与宗义成签署了什么军事同盟的协议,但在大多数的将领看来,这只是杨三生当初为了对付郑家的无奈之举,利用对马藩的力量,牵制郑家在倭国的力量,况且,对马藩也并非没有从此事中获取好处,光是前往对马岛贸易的商船,就足够对马藩捞取不少好处了。
    如今郑家与杨家结盟,而且郑家的家眷也都安置在笨港,郑杨两家当初的争斗,谁赢谁负,一目了然。
    因此,部分将领对于宗义成的求援并没有放在心上,对倭国的内乱更是嗤之以鼻。
    “启禀将军,末将认为,我军舰队刚刚结束与荷兰人的恶战,不宜再动兵戈,况且大部分扬字级战舰还在造船厂维修,我军也抽不出多余的战舰支援对马藩,至于倭国的内乱,更是与我军无关。”
    说话的是一名海军将领,此人名叫万子成,是一艘扬字级战舰的舰长。
    “末将附议。”
    “末将附议。”
    随着万子成的话音落下,好几名海军将领赞同他的言论。
    对于这些将领的说法,杨三生并未反对,因为他们说的是事实,近期内,海军确实不能出征。
    “启禀将军,末将认为,我军需要出兵支援对马岛!”
    一道身形出列,向着杨琮抱拳躬身道。
    说话之人乃是杨三生的另一个表哥,他二舅陈世安的长子,陈兴邦。
    陈兴邦目前乃是陆军的一名副连长。(目前杨三生麾下,陆军最高长官为营长,一营五千人,下辖五个连。)
    “哦?陈将军既然赞同出兵,那快说说出兵的原因。”
    看到自己这个年轻的侄子出言表态,杨琮立马提起了兴趣。
    按照他对自己儿子杨三生的了解,此番必然是要出兵帮助对马藩的,至于原因,他还一时猜不透。
    “回禀将军,对马藩虽然是倭藩,但自从其私自与少将军签署军事同盟后,基本上已经脱离了倭国幕府的掣肘,如今对马藩向我军求援,何不趁机把对马岛收入囊中。
    更何况,如今倭国的种子岛也被对马藩掌控,收服对马藩,也就相当于控制了种子岛。
    届时,我军不仅可以控制整个朝鲜海峡,还能随时切断倭国九州岛的所有贸易航线,更可以直接从对马岛发兵支援虾夷岛上的小樽城。”
    听完陈兴邦的言论,杨琮连连点头。
    一旁的杨三生也对这个表哥刮目相看,不愧是读过兵书的有钱人家子弟,眼界确实要比一些平民百姓出身的将领目光,要看的长远些。
    军帐中,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将领听到陈兴邦的言论后,也纷纷出言支持。
    他们这些人,跟随杨三生很长时间了,虽然猜不透杨三生心中的具体想法,但从杨三生对倭国的态度上来看,杨三生对倭国的确不太友善。
    毕竟杨三生当初可是默许了种子岛发生的屠岛事件。
    随着声援陈兴邦的将领越来越多,帐中众将的目光也都落在了杨三生身上。
    别看他们这些人,现在说的煞有其事,但最终的决策权,依然在杨三生手中。
    “三生,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杨琮自然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于是立马扭头问向身旁的儿子。
    “父亲,孩儿以为,我军确实应该支援对马藩。”
    杨三生的话音落下,那些主战的将领,脸色瞬间变得亢奋。
    可杨三生话锋一转,突然说道。
    “不过,支援对马藩,不应该由我军派兵出征。
    虽然倭国与大明并不交好,但朝廷中的文官对武将擅自出兵干扰倭国内战一事,必然会派人问责,到时候,父亲和我免不了会被一些朝中的文官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听到杨三生的言论,杨琮觉得很有道理,光是这段时间,收容那些流民的问题,沈犹龙就问责过他好几次,差点没把他给烦死。
    好在如今的大明官场,论功不论迹,福建沿海和广东沿海歌舞升平,否则,仅凭他杨琮私底下大量收容流民一事,就够那些文官给他定一个谋反的大罪。
    要是因为出兵干扰倭国内战一事败露,那沈犹龙还不得天天跑到他家门口来找他麻烦。
    “既然我军不能派兵,那如何支援对马藩?”
    “父亲难道忘了,如今倭国的岛原半岛正有大量的起义军造反,这些起义军经过对马藩的资助,已经攻下了岛原城。”(1618年,松仓重政花了七年的时间建筑了岛原城)
    杨三生嘿嘿一笑。
    ………………………………
    历史上,岛原之乱的起义军,虽然只有三万七千余人,其中有战斗力的人数有一万三千余人。
    但这一万三千余人的起义军,不仅击杀了倭国平叛将军板仓重昌,更是在倭国十余万大军的围困下,坚持了近一年的时间。
    要不是最后起义军被围困的岛原城,由于缺粮导致城内大军战力不足,德川幕府想要平乱,还不知道需要花费多久的时间。
    ………………………………
    “父亲,海军需要时间休整,战舰也需要时间维修,此时派舰队出征,实为不智,但我军可派遣两艘扬字级战舰,再加上济州岛的船只,伪装成济州岛李珲的舰队,给岛原城内的倭国叛军运送一些粮草和武器。”
    听到杨三生的这番话,杨琮瞬间明了。
    因为去年杨三生派王明玉在虾夷岛的小樽区域,建立小樽城,并让其自称济州岛李珲部下一事,让德川家光与济州岛的李珲有了矛盾。
    如今小樽城已经大致修建完毕,杨琮也允许济州岛向小樽城移民,并从笨港挑选了一批文官前去管理小樽城。
    眼下,小樽城城内的汉人百姓,恐怕已经有了近万人,那些归附的阿伊努人也有了上万人。
    这么多的人在小樽城发展,顿时就挤压了松前藩在虾夷岛的地位,更阻断了松前藩北上拓土的路径,而松前藩作为德川幕府控制虾夷岛的鹰犬,其主子自然会为松前藩撑腰。
    碍于小樽城并未与松前藩发生武力冲突,因此,德川家光修书谴责了李珲,责令其退出虾夷岛,同时也与李倧达成了协议,共在海上封锁对济州岛。
    只不过,济州岛有对马藩这个盟友的存在,德川家光的海上封锁,形同虚设。
    如今,济州岛的李珲,为了报复德川家光与李倧联合一事,对岛原城的倭国起义军进行资助,有理有据。
    只要岛原城的起义军能牵制住倭国的平叛大军,那对马岛在短时间内,自然是安全的,至于种子岛,恐怕守不住,宗义成必然会抽调种子岛的舰队回去保证对马岛的安全,毕竟对马岛才是宗义成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