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怪事
作者:柿餠   凛冬长夜最新章节     
    1632年9月,笨港港口经过上次火烧荷兰人舰队的那把大火,如今总算焕然一新,经过半年时间的重建,港口内的设施基本上重建完毕,只剩造船厂还在持续扩建当中。
    “张师傅,您看这红夷大船目前能仿造吗?”
    一名年近六旬,精神抖擞的老头带着数人从内到外的把‘安平号’仔细的打量了两个时辰。
    “回禀大人,老夫在泉州府造船已有五十余年,并未接触过红夷的夹板船,并且此船制造工艺复杂,与我朝福船和宝船大相径庭,没有造船图纸的话,我等需不少时日慢慢研究,方可一试。”
    这名造船师傅是杨三生花重金从泉州府请来的(顶级的造船师傅基本都居住在城内,此前杨三生等人身为海盗,无力攻入城内,因此以前只有能造小船的船工。),据说这老师傅的祖上曾参与建造过郑和下西洋时的宝船。
    杨三生本想试试看,让这老师傅仿造盖伦船,奈何这老师傅看了半天也无能为力。
    “既然如此,那就劳烦张师傅和您的徒弟们长居此地。”
    说完,杨三生对着身后的手下说道。
    “来人,去给张师傅在港口附近安排几间上等房屋。”
    “谢大人,老夫现在只需将此船的外形和内部构造绘制完成便可专心研究。”
    “那就劳烦张师傅了,请。”
    客客气气的将张师傅等人送走,杨三生抬手示意身后下属。
    “去把这些人的家眷都从泉州府接来。”
    “遵命,少将军”
    “看来还是得等麦克雷神父从欧洲带来的造船工才行。”
    打消了现在就仿制盖伦船的计划,杨三生转身向着军营走去。
    返回军营大帐,杨三生站在桌子前,双手撑着桌子,仔细看着这几个月通过下属以及福建广州等海商共同绘制的海图。
    目前杨三生手中控制着笨港、安平堡、澎湖列岛以及曾经被钟斌和李魁奇占据后又废弃的东沙群岛。
    澎湖列岛和东沙群岛分别驻守着高平和王明玉,其中,高平驻守澎湖列岛麾下拥有战船25艘(排水量150-200吨)以及旗舰鱼鸟号和鱼鼠号(之前俘获的两艘双桅帆船,全长25米,排水量320吨,8门12磅炮载员120人),海军2300人,陆军800人。
    王明玉驻守东沙群岛麾下拥有战船17艘(排水量150-200吨)以及旗舰鱼狐号(双桅帆船),海军1200人,陆军200人。
    安平堡由杨三生父亲杨琮坐镇,麾下拥有战船60艘(200吨),旗舰为三桅帆船飞虎号(全长38米,排水量400吨,16门12磅炮,载员200人),三艘三桅帆船,飞鲨号、飞鱼号、飞狼号,海军5000人,陆军5000人(萧平为陆军副将,杨琮为陆军主将)。
    杨三生坐镇笨港,麾下拥有战船100艘(200吨),旗舰为盖伦船安平堡号(前荷兰人旗舰密德堡号,全长45米,排水量500吨,载炮56门,双层甲板,载员350人,20门32磅炮,20门18磅炮,10门12磅炮,6门6磅炮,属于四级战舰),四艘三桅帆船,飞狮号、飞象号、飞狐号、飞豹号,海军人,陆军8000人(蒋西山为陆军副将,杨三生为主将)。
    “目前我军与郑芝龙同属官军,在福建及东南亚海域上郑芝龙不敢明目张胆的与我军开战,特别是东南亚,我军与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交好,郑芝龙在这里的实力不如我军,但在其他海域,就不敢保证了。”
    “高安,最近几个月,我军接到了多少泉州府商船失踪的报告。”
    “回禀少将军,加上昨天上报的一起商船失踪案,这段时间一共发生了十六起商船失踪事件,并且都是发生在倭国海域附近。”
    紧紧盯着海图的杨三生并未回头,而是继续问道。
    “那些损失商船的海商怎么说?”
    “他们联名上书想要少将军承担部分损失,毕竟他们这些失踪的商船,从泉州府出港时,都购买了将军颁发的贸易证。”
    “噢,想要我赔偿?有意思。”
    福建泉州府算得上是郑芝龙第二个大本营,这里有不少海商都是郑芝龙的同乡,这些人表面上顺从杨三生,购买了他和郑芝龙双方都认同的贸易凭证,但泉州府大部分海商,私底下还是心系郑芝龙。
    “依你看,我该赔偿吗?”
    “少将军,这出海贸易,海面广阔,危险难测,遭遇大风大浪、遭遇匪盗或是船只触礁沉没实属正常,这些损失怎能由少将军赔偿。
    况且,这些海商购买的贸易凭证是由将军和郑芝龙共同颁发的,为何这损失要由我军单独赔偿。”
    高安投靠杨三生已有一年多的时间,经历了不少大事,也从李厉口中了解到不少海贸之事,自然是不会赞同这些泉州府海商的赔偿要求。
    “此事并不简单,昨日我接到邹维琏的信件,信上说,邹维琏因剿灭红夷大军、招安海寇、开疆扩土有功,不日将被调往京师述职,最近几日有不少泉州府海商联名上疏,要求邹维琏派兵护卫福建海商出海船只的安全。”
    “邹维琏要走了?”
    高安有些惊讶。
    杨三生这几个月能安稳的过度,邹维琏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没有邹维琏在福建帮他们牵制住郑芝龙的大军,怕是他们也没机会等到笨港重建完毕。
    “没错,邹维琏为了不让这些海商把事情闹大,影响他回京述职,特令我父亲派舰队随一支泉州府海商商队北上贸易,护卫贸易航道以及保护这些商船的安全。”
    “少将军,此事明显有诈,我军目前与倭国几乎没有贸易来往,大多都是在杭州府等地和东南亚与那些佛朗机人贸易,那郑芝龙控制着日本贸易的主要航道,邹维琏怎会安排将军派军护航。”
    “邹维琏要走了,他不想趟这趟浑水,招安我父子二人,邹维琏与郑芝龙已然势同水火,如今郑芝龙这条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所以他需要向郑芝龙妥协。”
    前段时间,杨三生收到佛朗机人的消息,得知郑芝龙派人去巴达维亚联络荷兰人,奈何郑芝龙不清楚荷兰人如今在东南亚的具体情况,还不知道巴达维亚的荷兰人在失去了所有派出去的舰船后,在东南亚这片海域,已经是自身难保,怎会还有精力去管其他事,能保住巴达维亚等东南亚殖民地不丢失就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荷兰人想要派大军夺回热兰遮城,起码要等三年以上,才有可能从欧洲调集大军赶到巴达维亚。
    因此,郑芝龙得知荷兰人不能成为他击败杨三生的助力后,肯定会想其他办法对付他们。。
    “原来如此,看来护卫贸易航道是假,郑芝龙想在倭国海域附近伏击我军护航舰队是真!”
    听到此处,高安也反应了过来。
    “本来打算先把台北的基隆港从西班牙人手中夺下来,现在看来暂时是没机会了。”
    杨三生无奈的摇了摇头,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