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战果
作者:柿餠   凛冬长夜最新章节     
    然而,没等邹维琏思索太久,一艘中左所的快船就抵达了泉州港,船上下来几人,急冲冲的就往邹维琏的巡抚府邸跑去。
    “报!巡抚大人,中左所海防郑游击有急件送到!”
    听闻郑芝龙有信送来,邹维琏急忙拿过信件,拆开信封仔细阅读。
    半晌,看完信件的邹维琏喃喃低语道
    “这郑芝龙居然主动让我诏安这些海寇。”
    原本邹维琏还在思索是否诏安这个问题,可关键是,他要是主动诏安的话,很可能会得罪郑芝龙。
    虽说郑芝龙只是一个小小的游击将军,身为巡抚的他,根本就不用鸟他。
    但如今海疆安宁只能依靠郑芝龙一人的情况下,他也不好得罪,所以他之前才会犹豫。
    可现在不同了,郑芝龙竟然主动送信让他只诏安杨琮一部,这就让邹维琏有些不满了。
    这些武夫居然还敢在他们这些文官面前指手画脚?
    本来,邹维琏是打算诏安刘香及杨琮两人,毕竟此二人实力强劲,并且还能在海战中击败郑芝龙,说明此二人能够制衡闽粤海域一家独大的郑芝龙,哪怕刘香曾经也拒绝过熊文灿的诏安,但此一时彼一时,说不准这次刘香就接受诏安了呢。
    可如今郑芝龙却只让他招安杨琮,却对刘香只字不提,这不明摆着是想让刘香和杨琮两人内讧,他郑芝龙好坐收渔翁之利吗!
    自明朝中叶开始,文官集团对武官集团就拥有了绝对的压制力,哪怕曾经身为一品的总兵,见到比自己低好几个品级的文官也要低头献媚。
    如今只不过是有些宵小闹事,就让这些武官开始目中无人,蛮横无理。
    特别是那郑芝龙,以往有好几次都能留下活口,招降之后都可以为朝廷效力,但那郑芝龙却不管不顾,全部处死,导致他邹维琏对海防一事,什么事都得依仗那郑芝龙。
    此时,郑芝龙更是想利用自己让刘香和杨琮内讧,他好坐收渔翁之利,这让早就有些不满郑芝龙的邹维琏大怒。
    “哼!匪寇就是匪寇,哪怕是穿了一身官服,依然是匪寇!”
    一想到郑芝龙战败之后,居然还敢理直气壮的指挥自己,并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时,邹维琏大怒。
    本来邹维琏之前还有想法想要招安,可如今看到郑芝龙的信件后,顿时打消了这个想法。
    他明白,如今能够制衡住郑芝龙的只有刘香和杨琮二人,一旦让此二人内讧,郑芝龙将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再次雄霸闽粤海域。
    届时,他这个福建巡抚的权力还真不见得有郑芝龙这个海防游击的权力大。
    生气归生气,但有些事情该做还得做,否则,进退维谷的最后还是自己,不过,有些事情不必急于一时。
    ………………………………
    台湾笨港
    如今这里可谓是处处都是欢声笑语,只是休息了一天的杨三生就醒了过来,而杨三生的苏醒也让所有人悬着的心都放了下来。
    苏醒后的杨三生第一件事就是论功行赏,此役,蒋西山等共497人为占领笨港的头功(原本五百人,不过有三人死于疫病,但并不妨碍这三人的家属获得赏赐),其次,血战施大宣及甘辉二人船队的钟斌部为次功,最后,剩余之人皆有封赏。
    很快,杨三生就把仅剩的银钱给全都分发了出去,当然,这些银钱只是噱头,更主要的是,这些获赏之人都得到了土地的奖赏,从一百亩到二十亩地不等,所有获得土地封赏的人都欢欣鼓舞,只是苦了那些早年就来笨港开垦的第一批居民了。
    不过,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再说,杨三生也给他们许诺,重新开垦的土地还是按他们之前所拥有的土地数量,并依然属于他们,因此,这些老实人也只能接受了杨三生的承诺。
    当封赏完毕后,杨三生拿着军需官对这次战况的汇总报告看了起来。
    此役,共俘获刘香战船81艘(刘香共103艘战船,澎湖留守10艘,被击沉12艘),俘虏3315人。
    击杀郑芝龙部将甘辉,击杀其麾下士卒433人,俘虏296人,俘获郑芝龙部将施大宣,击杀其麾下士卒132人,俘虏557人。
    击沉郑芝龙战船7艘,俘获36艘,郑芝龙麾下士卒221人。
    我方损失17艘战船(包含引诱刘香入瓮的船只),阵亡士卒479人,轻伤1216人,重伤131人。
    这场战斗基本上打掉了杨三生他们一半的兵力。
    特别是血战甘辉部和施大宣部的伤亡最大,而这些伤亡最大的全部都是钟斌的部下。
    因此,此战过后,钟斌麾下的实力被严重削弱,再加上此时的钟斌重伤昏迷,其麾下的士卒全都被杨三生以封赏的名义挨个提拔调离,顿时就把钟斌麾下的士卒打散,融入到了杨三生麾下的部队当中。
    至此,杨三生麾下共有战船195艘,水手1775人,陆军3000人(蒋西山统领的巡防营),典型的船多人少,并且他们俘虏的敌军士卒高达4100多人,差不多都快赶上杨三生全部兵力的总和了。
    不过,这么多的俘虏杨三生并不担心,因为,其中刘香的部下就有三千多人,这三千多人杨三生可以毫不犹豫的全部接收。
    只需等到他父亲前往澎湖把这些俘虏的家眷接过来,他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倒是属于郑芝龙的那八百多人和施大宣就有些棘手了。
    毕竟这些人的家眷都在郑芝龙的控制范围内,想要这些人投降他,不难,难的是怎么才能让这些人忠心。
    特别是施大宣,此人乃是施琅生父。
    …………………………
    成年后的施琅乃是郑芝龙的部将,后来跟随郑芝龙一同降清。
    不久后又叛清加入了郑成功的军队,可后来郑成功的大将曾德,得罪施琅,施琅借故杀了曾德而得罪了郑成功。
    因此郑成功杀了施琅的父亲与兄弟,导致施琅再次降清。
    最终,施琅与满清福建总督姚启圣进攻澎湖和台湾,并消灭台湾水师,攻占澎湖,迫降郑克爽,因此被满清封为三等靖海侯,死后追封太子少傅。
    ………………………………
    观此人生平,三次反复,第一次反明降清乃是随郑芝龙属于被迫,第二次反清乃是出于大义,第三次反郑成功则是因为私仇。
    从施琅的三次反复来看,此人心中是有名族大义的,不过在此人心中,名族大义在后,家族安危在前。
    因此,要是杨三生杀了施大宣的话,这施琅今后与他也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虽说施琅算不上什么大才,但此人好歹也是青史留名之人,没有半斤也有八两,能收归己用的话,最好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