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十里洋场养家忙 44
作者:贫穷的三七呀!   穿越不穿补丁裤,我在民国当首富最新章节     
    直到中午喝上鲜美的莲藕排骨汤,许多鱼也没想好怎么给许桂姐寻仇。
    但好歹把许桂姐给哄好了。
    许桂姐现在睁着水汪汪的大眼睛,听许多鱼讲各种新鲜的事儿,觉得手里的排骨汤都不好喝了。
    “没事儿,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笔账我记下来了。”
    许多鱼说得颇为豪迈,仰头一口将碗里的莲藕汤灌下。
    然后就被许娘舅无情地铁手拍了一下后脑勺。
    “瞧瞧你哪有囡囡样,越发地像个野小子了。”
    许多鱼揉了揉后脑勺,不服气道:
    “姑姑说,她小时候就是这样的。”
    许娘舅喝一口莲藕汤,眯着眼睛道:
    “你姑姑五岁就能踩着板凳做饭了,你五岁还在尿床呢。”
    许多鱼快速看了卫渺一眼,发现她正在认真吃饭,才松一口气。
    许舅妈察觉她的小动作,给自己男人夹菜,低声道:
    “一会儿给小姑子家带些什么?”
    许娘舅果然不再揪着许多鱼尿床的事儿不放,开始和许舅妈商量回什么礼。
    等到大家吃到九分饱后,卫渺才开始说许兰姐的问题。
    “兰姐的英文和法语的口语在咖啡厅是够用的。”
    听到卫渺这样说,许娘舅和舅妈都惊呆了。
    他们竟然不知道自己沉默寡言的大女儿会这么聪明。
    卫渺知道他们误会了,她这一个月教给许兰姐的只是简单的服务用语,或者咖啡店的食物之类。
    许兰姐也算刻苦,卫渺教给她的字母记得还算清楚,但单词之类的,就靠死记硬背了。
    笨方法记读音,所以不用书写,死记硬背后再用刻板印象记住。
    许兰姐不算十分聪明,但她十分有韧劲,确定自己目标后,每时每刻都在完成卫渺每天教会的词语和句子。
    好几次卫渺都看到她红着脸去请教李晓雅或者小吴巡警。
    就连偶尔来家里的卢平生都不放过。
    只是因为自己说她胆子有点小,要多和陌生人说话。
    “阿渺,你说的事情,我是一万分同意的,要是兰姐有了体面工作,往后的日子也好过一些。”
    许舅妈无视娘舅的犹豫,率先表态。
    卫渺假装看不见许娘舅的纠结,说:
    “我问了胡娜姐了,她们咖啡店会外语的服务员,工资要高一个大洋的。”
    文昌咖啡厅生意好,员工的工资也比其他的地方要高上许多。
    胡娜升了领班后,一个月是30块大洋,普通的服务员在15-24块大洋。
    “试用期只有15块,但是兰姐会讲一些洋文,胡娜姐说应该能给到16块,到时候看表现转正。”(注1)
    卫渺觉得事情这么顺利,可能是那天在咖啡厅和山下智子一起吃饭的原因。
    毕竟是和宪兵队高官夫人一起吃饭的人,这是极大的人脉,不一定能用上,但万一呢。
    许娘舅一听有16块的工资,眼睛都直了,要知道自己妹夫拉黄包车一个月也就十余块的工资,养活一家人不成问题。
    若是自己闺女能拿16块,那他们家的日子几乎是翻天覆地地改善了。
    许兰姐看着欢喜不已的父亲和激动抹泪的母亲柔声道:
    “阿爸,是真的,阿渺亲自带我去的,那个领班就是这样讲的。”
    许娘舅一时间表情复杂万千,他是真的没想到。
    许舅妈是个水一样的柔弱女人,难过高兴都喜欢抹眼泪,对卫渺道:
    “阿渺,舅妈谢谢侬,我前日听说隔壁船的两个姑娘去纺织厂上工,一天十六个小时,也才9块钱。”
    卫渺走的时候,约好过了中秋再过来接许兰姐。
    许桂姐哭得十分委屈,觉得上次姐姐和妹妹都去姑姑家了,这次怎么也该轮到她的,可父母竟然不让她去。
    “你们就是偏心,觉得我是中间的孩子,就不待见我!”十二岁的姑娘,正是自尊心要强的时候,跺脚在甲板上发癫。
    被许娘舅又揍了一顿。
    许多鱼也眼泪巴巴,根本没空去安慰自己暴脾气的二姐。
    卫渺没有回头去看身后的纷扰,她可做不了主的。
    许娘舅坚决不让两个孩子再去,觉得自己妹妹家日子也不好过,老是帮村娘家,妹夫该有看法的。
    卫渺回程经过车行,刘黑炭恰好也在,他看到卫渺十分高兴。
    “阿渺,你来看你阿爸的车子。”
    卫渺开口喊人,“黑炭叔叔,我阿爸成日里在家盼望着,我来瞧瞧,您也来修车?”
    上次的事情后,刘黑炭又回到车行继续拉车。
    刘黑炭一脸疲惫道:
    “可不是,下午拉了一个人,从公共租界跑到法租界,又跑回去,累得我都快虚脱了。他下车一走,我才发现车子的零件磨损,赶紧来修。”
    两人说话间,车行的伙计出来,瞧见卫渺笑道:
    “卫家小哥,正巧和您说咧,您家的车已经修好了,可以提回家了。”
    卫渺仔细检查了一遍,发现车顶棚曲折的地方都修好了。
    变形的也都归位,顶棚的布匹也焕然一新,还带着一些花边,被枪击留下的痕迹也都刷了新漆,瞧着和新车不差什么。
    她痛快地付了余款,然后有些犯愁怎么把车子弄回去。
    刘黑炭瞧见了,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擦手,笑道:
    “阿渺,叔给你送回去,刚巧我也有好些日子没瞧你阿爸了。”
    卫渺道:“黑炭叔,侬下午不跑车啦?”
    旁边车行的伙计插话道:
    “他今天是跑不了啦,磨损的零件明日才有,只能明日来取车。”
    刘黑炭拉着卫渺一路朝着弄堂走,不太宽敞的弄堂里,崭新的黄包车十分显眼。
    下午晒太阳的人看到卫渺坐在里面,都感叹一句:
    “喔唷,卫家老大也成会享受,都坐起黄包车来了。”
    董太太倚在理发店门口,捂嘴娇笑道:
    “黄包车夫的儿子坐黄包车,没毛病的。”
    早上问许多鱼要煤渣的阿婶住在卫渺家旁边,她成日又是个爱八卦的,盯着那黄包车看了好久,一拍巴掌道:
    “哦哟,卫家这是发达了,卫阿大因祸得福了。”
    旁边人都看向她,等她下文。
    她做足了姿态才开口,“侬晓得吧,上次车行给他们送补品。”
    这个巷子里的人都知道,当时他们以为是车行找麻烦,一个个都躲在家里没出来。
    “这些天,卫阿大能下地后,天天就在门口张望,说是自己的黄包车怎么还没好!”
    董太太轻撩一下发丝,好奇道:
    “侬什么意思哦?”
    阿婶说:“我有天听他们两夫妻吵嘴,好像听说车行把黄包车送给卫阿大了。”
    一句话让弄堂里听热闹的人都没回过味儿来。
    “所以卫阿大这是白得了一辆黄包车?”
    ——————————
    注1:这里只查到店员的工资,大约在(16-30大洋每个月。)
    工厂工人是普遍是(9-12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