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改革商税(下)
作者:禅仙问道   微雨燕双飞之女辅最新章节     
    谢淑婷的一问,瞬间让众人陷入呆滞。他们可不比那些里正糊涂,商人逐本求利的前提,必须要脑子灵活。
    如今谢淑婷将话说到这个份上,他们要是再傻也没必要经商。
    念及至此,一名三十多岁的妇人缓身上前道:“见过谢小姐!奴家张玲人称黄张氏,在南街经营了一个乐器铺子,名曰星乐坊。”
    “这铺子我知道,可以说在来古县也是有些根基,算是黄家祖产也不为过。铺子经营的乐器除了大宋的外,就连大理、南国的也多有涉猎。张姑娘!小女子所得可对?”
    “小谢姐说道不错,这铺子自夫君手上接过来,黄家已经经营三代。”张玲连声迎合道。
    “那不张姑娘想不想让铺子在更上一层楼。”
    谢淑婷说道此处,扫视了众人一眼,话锋一转道:“不知诸位掌柜,可希望自家生意在更上一层楼?”
    张玲闻言急忙询问道:“谢小姐!奴家想问的便是,先前小姐说的‘名与利’是什么意思?”
    “这利吗?诸位手中银钱多少,小女子不才也知晓一二。”
    谢淑婷说话间拍了拍茶案之上的一本账册,意有所指的话众人自是是心领神会,毕竟对手手中掌握着户衙的账册。
    她的目光再度扫过众人,缓声道:“来古县将取消宵禁,每日十二个时辰城门大开,诸位皆可行商。”
    “什么?宵禁?”众人心中蓦然一惊道。
    宵禁顾名思义便是禁止夜间通行、行商贾之事。官府所为,一者防范匪盗袭击城镇,二者便于管理百姓。
    谢艇玟乃一县县令,如今他若是真的取消宵禁,甚至于对于行商之事也大开方便之门,那他所承受的压力非常人可承受的。
    相比于其他人的欣喜,一名中年男子眼神飘忽,神色异样的打量着谢淑婷。
    见此一幕,谢淑婷抬了抬眼眸道:“这位掌柜可有疑问?”
    男子闻言抚了抚手,略显局促的说道:“小的是吉祥银铺掌柜陆忠。谢小姐!若是取消宵禁,这来古县夜间治安怕是......”
    谢淑婷闻言便知晓对方心中的担忧,毕竟银铺相比于其产业,对于匪盗之事更为上心。
    酒水、丝绸、杂货、甚至于乐器,匪盗得手之后还要变现,而银铺本就是为客人打首饰,铺子中多多少少都有存于。
    相比于那些坛坛罐罐,这些东西可是匪盗所喜欢的。
    谢淑婷念及至此,柔声安抚道:“诸位不必忧心,先前县衙有衙役一百十二人,经过刘县尉之事后,父亲决定将衙役人数增至三百五十人,想来守护诸位的财产应应当无疑。”
    一旁不曾言语的谢艇玟,听到谢淑婷突然宣布增设衙役,这本不在两人的计划之中,神色突然微微一怔。
    谢淑婷并未察觉到谢艇玟的异样,如今话赶话说到这,若是不打消这二十个带头的人,这商税改革便要被搁置。
    众人听到此处,也是心安了不少。
    连城察觉时机已到,当即趁热打铁,抚了抚手朗声问道:“谢小姐!小的斗胆一问,不知这‘名’又当何解?”
    众人闻言瞬间来了兴致,便竖起耳朵静静候着。有了先前取消宵禁、增设衙役巡防,他们很期待这名,能给他们带来什么。
    谢淑婷盈盈一笑道:“诸位从事商贾,正所谓士农工商,商为最底层的存在。诸位平日里且不说与其他人交往,就是跟衙门的书吏攀谈,也是有着一种见人低一等的感觉。”
    众人闻言,一时间面色变得有些绯红,羞愧的神色在他们脸上尽皆浮现,这是大环境所致谢淑婷无法改变。
    虽说前世,她成为了大宋最有权势的女人,只需要一纸诏书便能改变商贾的命运,但她并没有这样做。
    说到底,天下看似是在皇家手中,但归根结底却被世族掌控。
    若真要将商贾抬高位置,她的诏书还没下发,便会被群臣反驳。
    她没有伟人的气魄,改变不了封建社会的诸多诟病,只能以自己的能力改变世人对商贾的看法。
    “哎!~”
    谢淑婷无奈的叹了口道:“诸位的忧虑小女子知晓,眼下有一法或可改变诸位心境。”
    “还请谢小姐一言?”众人连声附和道。
    谢淑婷抚了抚手,安抚了众人躁动的情绪,而后柔声道:“诸位知晓,六衙主事虽不是官身但也是吏员,而工、户两衙皆与钱粮打交道。父亲有意从商贾之中挑选精于算数之人,入两衙担任主事之责。”
    “什么?让我们当官?”许安一脸震惊道。
    看着一众人惊恐的表情,连夕掩嘴偷笑道:“许掌柜!这可不是当官,是主事。”
    许安尴尬的挠了挠头,颇为羞愧的抚了抚手道:“是在下僭越了,还请谢大人、谢小姐见谅。”
    “无妨事,这两衙主事虽说是吏员,但在百姓眼中是官,这说法也不错。”谢艇玟摆了摆手,毫不在意的安抚了一句。
    谢淑婷便又趁热打铁,朗声道:“除了取消宵禁以及工、户两衙主事任职外,小女子也有一件礼物送给诸位?”
    “还有惊喜?”众人暗自嘀咕道,眼眸中却是充满了期待。
    谢淑婷盈盈一笑,继续说道:“诸位商贾之身,后代子孙求学多为坎坷。小女子不才,不日便在城中开设一间书斋,凡来古县户籍皆可入学堂求学。”
    “这!~”众人又是一惊。
    正如谢淑婷所言,他们看似精于商道,但那些识文断字的本事都是言传身教,从学徒一步步求来的。
    有功名的秀才、举子,根本看不上教授商贾子弟学问。偶尔有那些愿意为五斗米折腰学子,所教授的也是半瓢水。
    与他们而言,将孩子交给这群人,还不如自己出面,口授身传。
    劲爆消息一个接着一个,谢淑婷不光许了众人利,又许了名,甚至于家族子弟之事都安排妥当,他们哪敢再有多的心思。
    不过是区区十五税四的政令,于他们而言,不光买了名声还有子弟的未来。
    面对这笔不亏的买卖,一众掌柜当即在告示上盖上了属于自己的印章,丝毫不担心谢淑婷事后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