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投资方代表
作者:祝笑岚   汉末三国,开局我强占青州最新章节     
    “啊哈哈,小陶总说笑了……不过特技演员确实不好找。……”
    范规打着哈哈,开始有意和陶宇聊天,一边往回走,一边岔开话题。方红兵见状也跟了过去。
    而此时的刘川看着眼前的赵云,心中是百感交集。
    “那个……刘老板……”
    陶聪过来扯了扯刘川的袖子。
    “哦哦,小陶总……有事?”
    “刘老板,我爸应该会投资你们这个视频项目吧?”
    陶聪问道,刘川点点头。
    “那个刘总,你看咱们俩年纪也差不多,你大概比我大点,我叫你声哥——刘哥!”
    “哎哟,小陶总,你别这么客气啊!”
    刘川看着眼前的陶聪,居然露出了一丝略带讨好的笑容,这让他有些不适应了。
    “别别!刘哥!这必须得这么叫的,您是有能力的人,搞出了个这么好的ip,我叫你声哥也是应该的……”
    陶聪倒是没有一般富家子的那种傲气,他见刘川没有反对,继续说道。
    “这个我就和你直说了,刘哥,你看我爸也注资了,大宇集团肯定要占点股份的,我想是这样,你们公司这个投资方代表,可不可以让我来当……”
    “啊?这个不是你们公司定的吗?”
    “定的我怕就不是我了,我爸注册三国城公司就没让我参与,他说征地的问题很麻烦,我搞不定……”
    刘川听了一愣,随之又释然了。
    陶聪是个年轻的海归,又不熟悉莱海本地的情况,征地拆迁这种事情,的确不适合他。
    不过他可能也不知道,自己的传媒公司是大宇集团直接参股的,和三国城公司没关系。
    “这个你就别担心了,小陶总,传媒公司这边是大宇集团直接参股的。”
    刘川缓缓回答道。
    而此时的陶聪,眼睛里顿时一亮。
    “靠!你说真的?”
    这个消息太令他高兴了,他想参加这个三国的ip已经想了很久了。
    陶聪虽然是个在国外念书的富二代,成绩却不怎么样。而他又深受国外那种创业精神的影响,在念书期间创过几次业,其中就有网络传媒类的公司。
    俗话说,富二代不怕花天酒地,就怕证明自己。这话用在陶聪身上也是合适的。创业期间,他倒是交了好几个三线明星、网红的女友,但是公司业绩,却是比他读书的成绩还差多了。
    于是陶宇一怒之下禁止了他证明自己的行为,而他半年前回到大宇集团,大宇集团的业务基本都是在一些传统的行业里打转,这就让他更觉得自己没有用武之地了。
    而此次的三国项目,仿佛唤醒了他血液里的证明自己因子,他到处打探消息做功课,总算在陶宇那建立起了对于这个项目的一点信任。
    “刘哥,别的也不需要你多说,你就在我爸面前,说新媒体行业是年轻人的行业,需要有创新精神就行——我说一百次他不当回事儿,你这有业绩在身的,在他面前说话!管用!”
    “再说,刘哥你放心,我要是当了投资方代表,我保证不多你的事儿。咱们都是年轻人对不对,团队里都是我的哥,你们带我玩儿就行。我这人最大的优点,就是主打一个听劝,还有我嘴特别严,首先会维护咱哥们公司的利益……”
    刘川一时哭笑不得,这个富二代,倒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不过仔细一想,陶聪来当这个投资方代表,倒也是件好事。自己本来就是想借助大宇集团的资源,而陶聪是陶宇的独生子,集团里上上下下人脉肯定是熟的。
    而且从他说话来看,这家伙还算得上真诚,应该不是一个难打交道的主。
    “好吧,小陶总,咱们新媒体行业的确需要创新精神,希望来个年轻点的代表,这话我肯定会和陶总说。”
    刘川顿了一顿,看着陶聪兴奋的表情,又道。
    “不过能不能成,我就管不到了,毕竟我们不可能直接向你爸说你的名字,不然就太明显了,反而让你爸多想。”
    “行,这我懂的……谢谢刘哥!”
    陶聪似乎沉浸在了兴奋中,哈哈,创业的梦想!证明自己!还有那神奇的武术!
    他忍不住那拳头捶了捶自己的胸口。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咦?这话谁说的来着?
    ……
    阿嚏!
    张岳裹着军大衣,坐在东海商行的后院。
    天气一天天转凉了,但煤的事情,还是没有动静。
    崔师古已经派出人去寻找煤矿了,自己也在找了几个靠谱的手下去找煤,但这远征高唐的仗都打完了,煤矿还没找着。
    好在崔师古这段时间把一系列的各类土窑成功地建起来了,其中就有两个烧炭窑,现在第一批木炭已经给他送了些过来,他终于可以烤上炭火了——用的是一尊在现代足够称得上国宝的青铜盆。
    据说土法耐火砖也烧出来了一批,崔师古调整工艺,不久就可以成批生产了。
    老崔现在每天忙得头抢地,他正在准备建轮窑和干馏窑。前者是批量烧砖的大杀器,后者可以制造高热值的精炭和副产品。而且等找到煤之后,可以改良成干馏炼焦的窑,比那种和坟包一样的土法炼焦效率要高得多。
    有了焦炭,炼钢的燃料问题才算解决,工业两个字才算开始写第一笔。
    东海商行这边,张岳现在每天的生意则进入了稳定的收益期,每天的进账,比起刚开张的时候下降了大概两成,不过盐和糖等消费品的销售一直很好,奢侈品现在主要是几个经商的大户在拿货,其中糜家在北海的主办来拜访过一次,接下来应该会大批在东海商行拿货。
    他其实特别想参加这次的远征,但没有办法,商行是乾山岛的输血管,他只能守在商行这边。因为东海商行现在是树大招风,太史公特地安排了百余家丁全副武装,昼夜值守。而在蔡太守的怂恿下,他也准备把店铺搬到郡府旁边一处院子去,那里衙门的兵丁多,更方便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