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海肠子
作者:祝笑岚   汉末三国,开局我强占青州最新章节     
    圣姑张宁,此刻先行跳下船,率领着一众黄巾人马,跪迎先知大驾。
    总之场面很大,大到从小一直都很窝囊的崔师古有些不习惯了。
    他的古语说得不是很好,好在张宁现在完全可以充当翻译。张宁当下把先知降临的来意说了一遍,当听到先知们愿意赡养阵殁将士的家小,并赐药赐粮时,整个滩涂山呼万岁,黑压压跪倒了一片人。
    崔师古自然是不会看病的,但装神弄鬼也算半个本行,无非是根据现代一些常规的判断进行盲狙罢了。
    头疼脑热看起来像感染的就给点抗生素,看起来像寄生虫的就给点打虫药,生疮溃烂之类的就给点外敷消毒药,什么都不知道的就给点止痛药,反正都是减少剂量的兽用药,就算吃错了,但应该还是死不了人的。
    崔师古在黄巾营地里神神叨叨呆了约莫一个上午,看病的人基本散去,而拖来的一些粮食也分发了下去,粮食其实不多,主要是为了给大家一个念想。
    “你们这里,有没有工匠手艺之人?”
    说起来,崔师古最感兴趣的还是收集这类手艺人,听得张宁说起有两百余人,他的心思又活络起来。
    张宁听出了他的意思,当下就表示,“先知若需要,我即刻便让匠人随先知回东临市。”
    “此事稍缓,咱们毕竟说好的是阵亡将士的家眷,这会儿突然匠人也要,怕人心浮动。”
    “那先知的意思?”
    “你先把匠人筛选一遍,要选手艺好年纪偏大的,然后找一心腹之人,私下告诉他可以举家来投我们,保他衣食无忧。”
    崔师古干这种事情颇有些心眼子,这不禁让张宁有些钦佩起先知做事的周全起来。
    “王风是我近卫之人,此事交给他办。”
    “张姑娘做事,颇有干练之风,甚好,甚好。”
    崔师古表示很满意。
    下午,崔师古跟着张宁在黄巾营地里好好考察了一番,这里是一处避风水湾,但没有可以用作海港的的深水岸,但沙滩和滩涂不少。
    “我靠!这尼玛是宝地啊!”
    崔师古站在退潮的沙滩岸边,一望无际的海滩,他的目光盯着海滩上一个个极其细小的孔洞。
    “你们会不会捞海肠子?”
    海肠子,这可是现代调味的极品,也是齐鲁一带的特产海鲜,营养价值极高,味道鲜美,然而是从清朝末年开始,人们才发现它的价值。
    看到一众黄巾军莫名其妙的眼神,崔师古捶胸顿足。
    “暴殄天物啊!”
    崔师古自小就在海边长大,自然知道挖这东西,当下也顾不得仪表,脱了脚挽起裤腿,指挥着一众黄巾近卫,开始在沙滩上捞了起来。
    他借助几样简单的工具,手法娴熟之极,而捞上来一看,众人不由得对这种通红宛如长虫一般的东西有些害怕。
    有些见识广的老卒,也见过这东西,只是没想到这东西对先知有用。
    “刚才教你们的,都记住了吧?”
    崔师古一连教了有半个小时,到最后已经是气喘吁吁。他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对张宁说道。
    “这东西……捞上来……活的……我们大量收!有多少!收多少……换粮食!换大量的粮食!”
    “还有海里的……贝壳……还比如这样的海星……都要……统统都要……”
    崔师古一边说着,口水几乎都要流下来。
    这是大自然的馈赠,来自遥远的大海,而神州人善于用食物来缩短他乡与故乡的距离,哪怕是隔绝在不同的时空。
    最重要的是,调味品可以作为创收的产品,蛋白质作为战士和工人的必须,这下可以在本时空解决了。
    这个发现,令崔师古有种捡到宝了的感觉。
    心情大好的崔师古乘船回到乾山岛时,已经是晚上八九点的时分,而三座土砖窑送上的样品也已经送了过来。
    一号和三号窑的砖成品率还可以,二号窑比较差,但借助带来的几台工业温度计的读数记录,结合方红兵笔记和熟泥砖样本,很快便分析出原因。
    “老崔!我看到烧砖的试验结果了,真有你的啊!”
    一个爽朗的声音传来,正是张岳。
    “你到得真快啊,接你通知的时候,我还在那边刚上船呢。”
    崔师古摆弄着几块砖,砖头敲起来当当作响,仿佛这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
    “现在走陆路也快了,我从县城骑马跑回来的,这几天把那两处大堑给填完了,路好歹连到一起了,剩下来就是拓宽整平了。”
    张岳揉着被马儿颠得快开花的屁股。
    “有两个好消息,第一个是现在大户开始用木材交易我们的商品了,但总量我还是控制的,在保障粮食足够的前提下,大户会有珍贵木料陆续拉到你这里来,我开条子给他,然后他带着木材和条子来天门港,商品也在你这里交割。”
    “的确是好事,大户屯的的木料应该远比我们砍的值钱。”崔师古点点头。
    “所以你这里人也要多一点,货物交易的时候气势要足,免得大户们见财起意。”
    “行,香山区那边可以调一点人过来,那帮营州俘虏现在情绪很稳定,他们说可愿意一直呆在我们这里了,比柳将军那边的待遇好,有吃有住,一天还有三顿。”
    “别,老崔咱们还是谨慎点的好,那帮兵痞子,说归说,手里还有锛凿斧锯,保不齐会干出点啥来。”
    张岳思忖片刻,摇摇头。
    “那这样,如果大户提供木材,我们可以从伐木组转调一半俘虏支援建材组,看守的内务人员也转一半到码头。”
    崔师古玩得一手好的腾笼换鸟,一看就是在车间里待过的。
    说话的功夫,一号和三号窑里合格的实验砖马上被清点出来,准备投入使用。而根据实验数据,二号窑和其他的十来个土窑做了一些调整,开始烘窑。
    “这点砖要不要先盖点什么?”张岳提议。
    崔师古略一思忖,当下有了主意,当下吩咐张宁。
    “建材组准备石磨,把失败的试验砖清点出来,然后把失败的砖混着石灰石和贝壳一起粉碎,要磨成细粉,然后煅烧——大概明天晚上,可以得到一批土水泥灰。”
    “之前已经在洋河岸边准备了一些河沙,也运过来。等土水泥出来,按照老方的手册,拌制水泥砂浆。”
    “然后技术组选30个人给我,用这批砖,跟我一起把原来渔村那批破房子修一下。”
    崔师古一通安排,而张岳却有些懵?
    “那批破房子还浪费功夫修它干什么?”
    “老张,我们这,现在可是没人会砌墙和起房子的。”
    看到张岳没明白,崔师古解释道。
    “马上建材生产要规模化了,我得充分利用这批试验品,尽快培养第一批砌筑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