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剥削
作者:钢铁余晖   明末:从土匪到列强最新章节     
    在大兴土木的同时,大将军徐晋顺便给安南的莫皇莫敬宽发了一纸公文,首先对莫朝军民长期以来的配合给与了勉励,同时要求此人为保乡军在安南境内大肆垦荒。
    如今保乡军虽然还未将安南全境占据,却已控制了三成之多,此国的气候温暖且雨水充足,水稻一年两季甚至三季,是个相当肥沃的地方。
    当然了,这冬.春.夏三季的水稻虽然品质和产量会有上下浮动,但无论如何这可都是能填饱肚子.救活人命的粮食啊。
    莫朝皇帝莫敬完收到这封公文后不敢怠慢,立刻将几个亲信大臣叫来一同商议垦荒之事的具体细节。
    眼下,由于广宁煤矿和高平铁矿的运作,莫朝需要从辖内征调许多徭役,搞得民间怨声载道。
    再加上,由于每岁需要给广西那边上缴三成税收,主要以征收实物为主也就是粮食,这部分额外的负担自然被这莫皇以“贡饷”之名转嫁到了治下的老百姓身上。
    此外,安南本就人丁稀薄如今又陷入纷斗之中,无论是哪一方势力皆穷兵黩武,这莫朝自然也不例外,否则又如何以十几万的人口拉出整整一万的军队。
    几种原因相加之下,莫朝治内的百姓已是苦不堪言,许多人要么直接逃进山里当野人,要么地也不种了往林子里一钻做起了寇匪的勾当。
    还有一部分手脚麻利的干脆直接跑到了当地汉人移民的地盘,以求能有哪个东家看上自己,能在这里当个长工混口饭吃。
    反正辛苦一年也落不下几粒粮食,大部分时候还得饿肚子,某些安南土人一寻思,倒不如帮人家汉人种地呢。
    虽然没有工钱,但肚子基本上是可以填饱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些人跑过来之后,莫朝的官吏是不敢带人来抓的。
    莫皇莫敬完难道不知道这些事吗,相反他心里亮堂着呢。
    这两者接触的时间越久,此人就对保乡军的实力有越多的了解,心中已无半分敢与其抗争之心。
    前些日子宣光府那边,武德恭残部聚众啸乱山林,仗着地形之利与居高临下之势,以千余人的数量将三千莫军杀的落花流水。
    无奈,莫敬完只得求助天朝驻军。
    这保主武德恭此前因为不臣,曾被南征军击破,不过此人虽战死,但仍有少量部曲不愿归莫朝统治,时常在宣光之地作乱。
    大将军徐晋在安南一共驻有两个卫戍都.即两千余人,主要是为了保护当地移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会协助莫军执行一些剿匪荡寇的任务。
    受到莫朝的求助后,谅山府这一千来号卫戍军士兵自然义不容辞,立刻动身朝宣光府出击。
    他们虽然属于二线军队,无论是战斗力和装备都无法与保乡军相比,但却比这无能的莫军不知好到哪里去了。
    安南的卫戍军虽然没有重炮,但却装备着许多保乡军淘汰下来的碗口炮和虎蹲炮,这玩意甚为轻便且近距离杀伤力十足,尤其适合在山林这种地形复杂的区域机动。
    在烧山战术与近五十门霰弹炮的打击下,武德恭残部那一千来号人直接被卫戍军杀的抱头鼠窜,死的死.降的降。
    这场祸乱也就迅速平定了。
    此事对于莫皇莫敬完的震撼是巨大的,关于保乡军内部的事情他虽知之甚少,但很清楚这卫戍军的性质,大概和莫军在各府县留下的青壮驻军一样。
    保乡军战斗力强悍无比他是知道的,但确实没想打就连人家的“青壮”也这么能打。
    此人不禁在心中做了一下比较,最终得出结论,如果要击败相同数量的卫戍军,莫朝得拿出三倍以上的兵力方有胜算,而且还得是最精锐的御林军。
    由于双方实力相差实在太过悬殊,这莫皇早已心安理得的接受了眼下这种局面,能保住莫家的荣华富贵就已经很不错了。
    莫敬完是个明白人,十分清楚自己的存在价值,因此保乡军交给他的事情,此人从来都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完成,甚至引起民怨沸腾也在所不惜。
    反正民间出了乱子,比如起义啥的,也有人家卫戍军平定不是。
    因此,在得到大将军徐晋的指示后,莫朝立刻将这开辟荒田之事作为当务之急,但眼下除非打下更多的地盘,否则根本没有那么多劳动力,毕竟垦荒一事是相当艰难的。
    思来想去,莫敬完眼前一亮,打算拿那数万郑军俘虏当苦力驱使。
    有一说一,保乡军是十分擅于利用俘虏价值的,在这些劳改犯重获自由之前每天都得当牛做马,而大将军徐晋更是深谙剥削之道,如今更是将这种剥削转移到了外族的头上。
    这也是为何莫朝能存在的原因,此政权唯一的作用就是受千夫所指,成为一面高高竖起的唾沫靶子。
    与此同时,贵州府凯里安抚司。
    北伐军经过连日征战,已穿过独山州攻克了都匀府,于今日刚好踏进了凯里安抚司境内。
    此地汉民甚少尽是夷族,其中以侗.瑶.彝.苗四者为甚,因此自元代开始便归当地土司自治,只是名义上归中原王朝统治而已。
    当地的汉官有名无实,甚至都不敢走进夷人居住的村落,相当于一个吉祥物。
    北伐军两万将士攻克都匀府后,这凯里的土司也是心情极为沉重。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岭南保乡军已对贵州之地视为囊中之物,见其行军路线似是直奔贵阳而去,那么眼前的凯里自然是首当其中,脑子正常的人肯定都会将此地先占了,以免当地夷人袭击后方粮草辎重。
    因此,于今日间,凯里土司向北伐军遣使送来一封书信与几车金银。
    征夷大将军罗延康在看过这封信之后沉思片刻,立刻将几位随军参谋唤了过来。
    “尔等看看吧。”
    那名身穿青衫,头戴方帽的儒生将此信捻起,仔细瞧了瞧后顿时眼中顿时闪过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