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喜迎王师
作者:钢铁余晖   明末:从土匪到列强最新章节     
    保乡军火枪兵平日里刺刀训练之内容甚为简洁直接,无任何华而不实之动作,唯重一“刺”字!
    常言道,不招不架,只此一下。
    于平日操练中,火枪兵已养成条件反射,无论对方使出何等招数,他们只会紧握铳把奋力向前一捅!
    此等不要命的战术几近玉石俱焚,然而效果却出人意料之好。
    但见那七八百名火枪手集群冲刺,安南军起初尚能硬着头皮迎上,然而一接触即土崩瓦解。
    “杀!”一名土人面带狰狞,挥刀劈向面前的持铳汉军。
    这名火枪兵年纪不大,模样略显稚嫩,嘴角还生着淡黄色的绒毛。
    面对如此凶狠的土人,其眼神中闪过一丝慌乱,却迅速镇定下来。
    此刻,他脑海中唯有一念头,便是向前刺!
    火枪兵牙关紧咬,身体微微颤抖,不知是恐惧还是兴奋,喉咙中不断发出野兽般的低吼。
    其五官扭曲,眼珠上布满血丝,双臂青筋骤然暴起!
    “杀呀!”
    几滴温热液体溅在他稚嫩的脸上,带着一丝腥甜的味道。
    那土人惨叫一声,手中之刀“哐当”落地,在其胸口,被刺中的地方顿时血流如注。
    这名年轻的火枪兵有些发懵,竟呆立在原地看着那痛苦倒地的土人不知所措。
    这还是他首次杀人,却才知杀人竟如此简单,不比杀鸡宰鸭难上多少。
    “虎子!”
    火枪队统乃一胡子拉碴的汉子,个头不高却甚是粗壮,其刚刺死一名土人,瞥见自己手下的这名新兵失魂落魄,连忙吼道:
    “还不补刀!”
    此时,那名叫做虎子的火枪手才如梦初醒,四周的厮杀声和惨呼声终于将他拉回现实,这就是生死相搏的战场!
    大喊一声壮胆后,虎子冲上去一刀将地上哀嚎的土人刺了个对穿。
    火枪兵端起刺刀后战力不俗,而保乡军的重甲兵更是锐不可当,如同一架绞肉机般直接冲入安南军中,所过之处摧枯拉朽。
    安南土人惊恐地看着这群如杀神般的铁甲壮汉在人群中横冲直撞,他们手中的刀枪根本无法对其造成任何伤害。
    重甲司统雷老豹挥刀杀敌后,将目光投向几十步外。那里,一名披甲土人正在哇哇乱叫,似乎是一名军官。
    “随我上!”
    他举起右臂做了个手势,立刻有两名重甲兵与他一同朝那土人军官冲去。
    “杀!”
    ......
    夕阳西下,长定县的郊外荒原上横尸累累。
    一阵寒风吹过,沙尘卷起烧焦的安南旗帜,漫漫的沙石中,腐朽的木头散发出令人作呕的恶臭。
    几个尚未断气的土人士卒横七竖八的躺在荒草上,发出微弱的呻吟,而脑袋上却已经盘旋着几只心怀不轨的秃鹫。
    “我们赢了。”
    罗延康凝视着眼前这惨烈的景象,不禁慨叹:
    “人命竟是如此卑微……”
    马户颔首表示认同,淡漠地道:
    “打仗厮杀本就如此,见多了便也习惯了。”
    “你很久没有杀人了,却是失了锐气。”
    这场激战持续了整整两个白日,最终以安南军狼狈逃窜告终。
    事后统计,此战共斩杀安南军八百三十二人,俘虏一千四百七十一人。
    此些死伤,约一半是头日的排枪齐射和刺刀冲锋造成,以及那些火炮轰击。
    另部分则大多是第二天保乡军骑兵追砍的战果。
    此战缴获战马三百余匹、杂炮十六门、老铳二百余支、粮五十八车、甲四十六副。
    各式刀剑枪矛不计其数。
    “我第一步都伤亡几何?”
    都统马户皱起眉头,此战可谓惨烈,保乡军想必也有诸多死伤。
    “回前将军。”
    捧着名册的军吏赶忙回话,“我第一步都亦有不小损伤,各步战死者一百六十三员,轻伤三百余人,亦有四名队统阵亡……”
    “知道了,你先退下吧。”
    随后,马户与罗延康商议起接下来的计划。
    如今,这支安南军已仓皇逃窜,甚至许多辎重都未来得及焚毁。
    有了这些补给,第一步都甚至可以继续作战。
    不过,这安南土人比寻常流寇更为难缠,此战虽获大胜,但第一步都也损失了许多士兵。
    本来兵力就有所欠缺,若再深入敌境,恐怕会有覆辙之危。
    深思熟虑之后,两人一致决定还是回师为妙。
    反正安南军就在这里,不会逃跑,等搬师回府后再等大将军做决断。
    临行前,都统马户特意交代道,将那土人的头颅全部砍下来就地垒做“京观”,以震慑安南宵小。
    “遵命!”
    “前将军,那些俘虏当如何处置?”
    “皆斩了!”
    马户冷声道:“难道还要吾等供养他们不成?”
    待首战告捷,第一步都回到太平府境内之时,整个祁松县的百姓都沸腾了,乡民们纷纷箪食壶浆,喜气洋洋的以迎王师。
    “后生可畏啊!”
    “好样的!叫那安南贼寇长长记性!”
    一名须发皆白的儒衫老叟在旁人的搀扶下,缓缓走到一支保乡军面前,他张开那仅余两颗牙的嘴,含混不清地说道:
    “杀得好哇!”
    “老夫膝下幼子早年便遭那安南贼寇残害,一户七口尽遭毒手,吾只恨,不能生啖其肉,寝其皮!”
    老叟想起伤心事,不禁悲从心来,几滴老泪从那满是沟壑的脸上滑落,他挣脱开旁人的搀扶,朝着这些为乡民们报仇的士兵拜了一拜。
    保乡军的这名司统一惊,赶忙将对方扶起:
    “老人家,我等保乡安境乃分内之事,万不可行此大礼。”
    “当真受不起啊。”
    “受得起!”
    儒衫老叟双眼一瞪,随后叹道:
    “吾老矣…”
    “若余力尚在,定弃书从戎,与尔辈共讨安南土贼。”
    一时间,祁松县的无数百姓纷纷带着各种“佳肴”前来犒军,场面壮观至极。
    家境殷实的人家出手阔绰,雇上三五壮汉挑着酒、抬着肥猪,身后众人吹着唢呐、放着鞭炮,敲锣打鼓好不热闹。
    普通百姓囊中羞涩,便几家一同凑钱置办些好酒好肉亲自送来。
    至于那些家徒四壁的贫民,也不甘人后,从所剩无几的口粮中匀出一些装进篮子提上。
    或是将平日里舍不得吃的鸡子抄上三五个。
    而第一步都的士兵自然不敢乱收百姓的东西,保乡军的军法对此可是严令禁止的。
    一旦被那些冷血无情的“纠察兵”发现,就等着挨收拾吧!
    但乡民实在太过热情,你不收是吧,那我们还不走了!
    纷纷往保乡军营地外面一坐,说啥都不好使。
    最后,无奈的马户只得与罗延康商量出了一个较为稳妥的解决方案:
    将这些犒军的酒肉粮食集中起来,在祁松县城连摆三天宴席。
    到时候,此县所有百姓无论贫富都可以来参宴。
    而知县左玉清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也是十分赞同,并迅速从辖内找来了百余名手艺不错的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