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辽王的小目标
作者:飞獴在天   去大明扶贫最新章节     
    洪武二十八年元宵节过后,繁华落幕,辽王还想出门。
    可是眼见葫芦娃要一个接一个呱呱落地,宁贵妃说什么也不让儿子出远门了。
    因为宁贵妃的反对,这一年他几乎都宅在沈阳城里,不得不把许多心思放在娃娃身上。
    辽王带娃,事必躬亲,不要太监,甚至不要宫女,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三个葫芦娃陆续落地后,也没让找乳母,辽王的意思还是谁的孩子谁喂养,一直要喂到三岁,喂到儿子不想吃为止。
    三个老婆以为辽王是疼爱孩子,谁想到这辽王的另一个小阴谋,利用漫长的哺乳期,防止三人继续怀孕!
    但是,带孩子时间一长,辽王自己也有点吃不消。以前只觉得犁地累,现在才发现伺候庄稼更累。
    他只好有什么事就使唤老娘这个,使唤老娘那个,把宁贵妃这个年轻的奶奶累个半死。
    辽王觉得,他自己现在才十八岁,也才勉强成年哩,有宁贵妃在的时候,他也想撒撒娇,偷偷懒……
    宁贵妃这时真化身为邻家任劳任怨的老奶奶,整天忙个不停。小鲁王和小含山也长大了,学会帮着搭把手,不是蛤蟆衔癞蜍,就是癞蜍衔蛤蟆,多少能帮着能照应一下三个小家伙。
    遇到一些大事,辽王有时候还是忍不住要管,想到各个项目现场转一转。
    已经接管辽王府军务的朱大能就劝他说:“王爷,现在各个项目都有合格的经理了,你何必还要像项目经理一样到处跑哩!”
    辽王一想,也是这么个事,这几年抓农垦、抓建军、抓军工、抓打仗、抓基建……都是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亲自抓,他这个当老总的确实很辛苦,现在是该适当歇一歇了。
    你看,以前由于财力紧张,辽王府行宫的绿化一直没有弄,装修也很寒碜。从去年开始,辽王府日子好过了些,不用他小老人家发话,张信这家伙都开始主动作为,大有作为,在院子里整些花花草草。别墅也开始进行逐栋逐栋地精装修,连地板都是从南洋拉回来的真正柚木,好一个奢华了得。
    宁贵妃刚住进行宫时,只是随口说了一下:“这院子里要是有荷花就好了。”
    张信马上心领神会,让人在行宫周围设计了一处叫作荷塘月色的池塘园景,还专门派人从山东、北平甚至江南,采集了多批莲子和藕种,第二年夏天就让宁贵妃看到了江南荷田田,甚至还有一处供辽王垂钓的钓鱼台。
    但是什么事儿都不管,辽王有时也不大习惯。
    新年伊始,他就给自己设了一个真正的秘书处,由解缙推荐的一个前来历练的礼部主事夏吉为秘书长,又从近几年内地投奔辽东的落第秀才中招了几个真正能干事的秘书,专门协调和各都司、各办事处之间的工作,传达辽王最新指示,及时汇总项目进度。
    李严被他从驻沈办调了回来,奉命成立了一个督察办,专门跟踪辽王王令落实情况。
    方孝孺奉命在沈阳城继续扩充经历司,一口气增设了税务经历、商务经历、工业经历、军火经历、农垦经历、水利经历、交通经历、卫生经历、教育经历、治安经历等十来个衙门,相当于后世的政府各部门,具体指导辽东各行各业工作。
    这一系列动作下来,整个大辽东都高速流畅地运转起来。哪怕是被易信刚刚纳入大明的奴儿干城,也是每月一报,有话长说,无话报个平安。
    大辽东虽大,同时开展的项目虽多,辽王总能及时掌握最新情况。
    这时,辽王感觉当老大的感觉还真是好!
    这才是有事秘书干的日子。
    二月二龙抬头,辽王还是召开了一个小范围的经济工作会议,把方孝孺、蹇义、铁炫、铁燿等几个办事处主任,还有负责辽阳的郭镇,负责广宁的韩木召了过来,提出新的小目标,布置新的工作任务。
    “各位,去年整个大辽东的人口虽然突破了三百万人,辽东农业税首次突破八十万两,商业税也达到一百二十万两,加上杂七杂八的收入,整个财政收入达到三百万两,听起来还不错。”
    在这次会议上,辽王先是对上一年的成绩轻描淡写地肯定了一下。
    很快,他便话风一转,说道:“但是,因为要支持新王之国、开挖运河、同时开发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保障大宁都司军粮,扩编军队,研发生产武器,组建海军,准备远征帖木儿帝国……这些收入还是入不敷出,只够军费开支。”
    铁炫马上说道:“殿下,好多项目是辽东在替朝廷在出钱哩!我们应该上报户部,找朝廷要回来。”
    辽王笑了笑道:“朝廷没有忘记我们辽东,建设海军的五十万两经费就是朝廷给的。有了这五十万两,辽东去年总算勉强保持了一年收支平衡。至于开迎春晚会和春节游游园活动,还有你们的俸?、奖金、津贴,确实是动用我自己在辽沈昌公司的分红……”
    方孝孺马上打断了辽王的诉苦:“殿下所虑长远,当前辽东虽然投入巨大,但每一分付出都是值得的。只是当前投入全由辽王补贴,我们做臣子的也寝食难安。臣愿意捐出半年俸?,与王爷共度艰难。”
    方孝孺现在也很会说话,学会了向辽王表忠心、拍马屁。
    他来辽东一年多来,可是真真切切看到辽王亲力亲为,干了不少实事,也都是些大事。
    他还听张石、沈庄等人议论过,辽王这几年建城修坝,建厂开河,拓荒屯田,都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不下一千万两银子,不出三年这些投入都会回来的,不出五年都会翻倍地收益。这是什么概念?要超过大明内地全年的税收吗?
    而且,这些事都是应天朝堂上吵上半年也完成不了事情。
    如果让朝廷落实这些事情,老朱不得再印他两千万锭宝钞,官员们又得变相集体降薪,屁股硌出痔疮来?
    方孝孺这一表态,其他项目经理家底本来就比方孝孺厚,也是纷纷表态,要捐出各自俸?,和辽王共克时艰。
    辽王淡淡一笑:“感谢各位体谅,不过本王有一观点,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为了避免今年辽东出现财政赤字,我给大家订了一个小目标,今年辽东的财政收入要达到五百万两以上!”
    大家一听,不禁都吓了一跳。这都快赶上内地十四省财政总收入的一半了,还是小目标?
    辽王继续说道:
    “我还要强调一点,只知道收农业税的官员不是好官员,刮地皮的官府不是好官府。”
    “我要求你们,既要保障完成五百万两银子的税收任务,还要保证农业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例不得超过四成。如果完不成,本王恐怕要让你们颜面扫地,打你们屁股!”
    方孝孺等几个项目经理听后大惊失色。
    这辽王有时候像春天里的细雨,有时候又像秋天的狂风,性子转换得太快,真是不好琢磨。
    辽王继续淡定地说道:
    “你们不要担心。税收这个事情让张信专门负责,起草一个《辽东税收章程》。”
    “今后,辽东要靠征收商业税过日子,也就是工商户每年要交营业税,货物生产、交易要交增值税,房产、车辆交易要交契税,货物进出口要交关税。”
    “去年因为要经营南洋,内地贸易有所下降,今年要重新抓一抓。去年仅白酒一项,只在辽东销售,税收就达到了二十万两,今年怎么也要达到五十万两。”
    “所以税收不是问题,你们几个,配合执行就是了。这就是工业立辽、商业富辽。”
    会后,辽王让夏吉秘书长拿出一个事先拟好的军令状,一字排开,让各位项目经理签字,把税收任务层层分解下去。
    其中,沈阳、金州各一百二十万两,长春六十万两,锦州、广宁、辽阳各四十万两……
    金州办事处主任铁燿一看自己那份军令状,绿眼快急成红眼了,看样子有点想哭。
    只听他说道:“殿下,金州起步太晚,人口跟不上沈阳,田产、工厂也没有沈阳多,怎么也让金州和沈阳一样缴纳一百二十万两啊?”
    辽王鄙视地看了他一眼,说道:“亏你还是个有商贾基因的回回,你看哪个地方有你金州码头多、商船大?全辽东的大宗货物都要经你金州进出口,每年何止一千万两!你要是没有信心,我换其他人接替你。”
    海外贸易每年的利润都在百分百以上,就是按百分之十收取关税,那也是一个让大家都能接受的庞大数字。
    经辽王这么一提醒,铁燿马上说道:“臣保证完成任务。”
    辽王又说道:“臣个屁,你不过是个临时工。给我干好了,我找朝廷给你要一个正式的名分。”
    这一管鸡血打下去,铁燿马上更加精神抖擞,豪情万丈。
    是啊,铁燿不过是跟着他哥哥铁炫沾了辽王的光,捞了个好差使而已,到现在还不算个正式的体制内官员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