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谁理解自己的苦心
作者:飞獴在天   去大明扶贫最新章节     
    在辽王回到沈阳城的时候,朱大能和俞靖实行了对调,接管了沈阳中护卫,并接任参谋长一职。
    整个大辽东的军务已经完全走上正轨,基本上不用辽王怎么操心了。
    辽东的喜事还在延续,好多去年先娶了媳妇的,已经抱上了娃,开始在摆满月酒。
    这喜事一多,酒厂的白酒又供不应求了。
    辽东天寒地冻,老社长酒既能御寒,又能活血,更能增进天南海北各地移民之间的感情。
    辽东白酒爱好者在迅速增加,人数按保守计算也有五十万人,按一人一年二十斤的保守需求计算,也需要一千万斤白酒。
    如果把那也喜欢喝酒的妇女和半大小子们也算上,辽东的白酒爱好者估计有七十万人,如果按人均三十斤算,一年两千万斤也不够喝。
    虽说沈家又在长春等地又新建了好几家厂子,把产能又翻了一倍,每年产能只有五百万斤,只是辽东保守需求量的一半。
    沈家只好一边继续扩建酒厂,一边暂停了向内地出售普通白酒,优先保障辽东军民。
    毕竟辽王说了,酒是个好东西,让辽东人民更有激情,更有动力,更有创造力。
    陶氏戏班和雪原剧团的生意这时也像雪片似的滚了过来,生意比以前翻了好几倍。
    陶氏家族把重心转移到辽东之后,业务已经从原来单一的戏剧表演,发展到火柴和烟花爆竹制造。
    在沈庄的建议下,烟花爆竹厂把陶家戏班的几位名角画像都印在各种产品的外包装上,说这叫作广告。
    谁家要是过喜事,肯定要找陶家买些烟花爆竹庆祝。
    等你买了烟花和爆竹,看到外包装上陶家戏班的几位名角代言广告,那还不得顺便请陶家戏班唱个戏什么的?
    陶家也学会了捆绑销售的套路,也是老母猪戴罩罩,一套一套又一套,挣的银子也是数到手抽筋,搞得王府有时候周转不过来时,还会找陶家借个三万、五万的。
    和陶氏戏班不同,雪原剧团更有现代商业运作气息。
    雪原剧团本来就是收钱一手创建的,收钱当了新王,进军西域后,自然由收钱留在辽东的相好添香在负责。
    收钱走之前,已经把后世的那一套大多传授给了添香,让剧团转型,走专业化、商业化路线,专门承包各种开张营业、婚庆典礼、生日宴请等文艺演出活动。
    针对不同消费对象,剧团也有不同活动套餐,什么平民版、伯爵版、侯爵版、公爵版,甚至王爷版。
    王府遇到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有演出需求,第一个也是要找雪原剧团合作。
    有了王府站台,自然没有人敢难为雪原剧团,连欠账的都没有。
    在喝喜酒的同时,辽王抽空重点视察了重建后的火箭弹药局。
    毕杰牺牲后,赵鲁接手火箭弹药局,重整旗鼓,虽然没有再生产无烟火药,但还是生产了一些地雷、手榴弹、燃烧弹等新式弹药,等“洪武号”巨舰造好后,辽王让人把这些新式武器都送到了波斯湾,希望打断帖木儿的另一条腿。
    鉴于上次爆炸事故造成太多的人员伤亡,辽王要求赵鲁彻底停止生产无烟火药,把主要精力放在生产开挖运河工地所需的烈性炸药上来。
    相对于无烟火药来说,婉清指导危化组的学生们造出了硫酸和硝酸,离跨越诺贝尔发明成果就不远了,居然搞出了tnt炸药。
    而且这个tnt炸药可是比硝化甘油和苦味酸炸药更安全,更可靠。
    辽王不由夸了婉清一句:“你真是一个老司机,也学会了弯道超车!”
    婉清气得又问候了老朱家好几代。
    十月下旬,李芳远派人向辽王报捷,在大明天兵的帮助下,朝鲜军队斩杀倭寇两千余,顺利攻占马岛,缴获的一百万斤硫磺、二十万两白银尽数孝敬辽王……
    这仗打的太爽快了,胜利也来得太容易了。
    李芳远孝敬辽王他小老人家也格外爽快,又额外孝敬了五十名美女,而且还会算术的那种。
    这芳远真是太上道了,送的东西都是想辽王之所想,急辽东之所急。辽王想不表扬都不行!
    这次马岛登陆作战,明军火器的雷霆万钧和锐不可挡,可是让李芳远大开眼界。
    于是他也厚着脸皮,低三下四地请求从辽东高价购买一批火器。
    辽王虽然缺钱,但考虑到以后北上经营海参崴和黑龙江口,沿途少不了东道主的关照,于是以朝鲜立即送还斡朵里、兀良哈两部女真人,同意明军舰只在济州岛休整驻扎为条件,免费送给了李芳远两百支迅雷铳。
    以目前辽东的生产条件,两百支迅雷铳的成本价不过是四千两银子,市场价也不过是两万两银子。
    让辽王没想到的是,李芳远无事献殷勤,实际是非奸即盗。
    后来,李芳远用这批武器组建了一支强大的私人卫队,袭杀了排在他前面的几位哥哥,逼迫李成桂禅位,自己成功上位。这是后话。
    到了十月底,整个大辽东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沈阳城内的辽王府行宫内,辽王看着三个如花似玉的老婆只能看,不能吃,只好继续借参加婚礼喜宴放松自己。
    他最近参加婚礼和满月宴讲的荤段子越来越多,也引起一些严肃人士的非议,最后又通过江南士林领袖方孝孺或宁贵妃反馈到他这里,提醒他要注意王爷形象,不要太没个正形儿了。
    辽王却不以为然,随着后面内地人口拖家带口的大批涌入,辽东军民齐努力,自力更生,人口出生率才会噌噌地飙起来。
    目前,辽东婴儿出生率低,成活率也低,就连收钱和张石都有两个小孩夭折了,不鼓励多生,怎么能行呢?
    他相信,只要激发辽东人民的人口生产热情,辽东人口男女比例最终会趋向平衡,今后辽王府不需要再在这方面操心了。
    可是谁理解自己的苦心呢?……
    辽王思来想去,决定还是抢在年底前去一趟双辽城,用工作麻醉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