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西辽河遇险
作者:飞獴在天   去大明扶贫最新章节     
    “王爷,起床了!”
    次日早上,小辽王还在酣睡,明月就在婉清的指使下,对着辽王的耳朵大声喊了起来。
    朱植揉了揉眼睛,看天色尚早,不由骂道:“发什么神经!真是分不清大小王!”
    明月就说道:“婉清姐姐说了!要你陪她们一起继续逛大草原。”
    明珠也说道:“婉君姐姐说了,你的行动有多远,她们今后帮辽东才能走多远。”
    朱植一听婉清她们又威胁上了自己,只好让张信和张斧在双辽城招待三位便宜兄弟继续喝好吃好,自己和丫头们一起继续疯去了。
    为了寻找昨晚“射雕引弓塞外奔驰”的感觉,二十来位姑娘也不坐马车,也不背马枪,都骑上清一色的蒙古骏马,只在腰上挎着一张蒙古弓和一把雪峰刀。
    朱植在后面看了,倒是有一种英姿飒爽的味道。
    他不由感叹:“这女孩子要是装起逼来,还真是没男人什么事儿了。”
    此时的草原上并不安宁,蓝玉北伐虐待蒙古俘虏留下不少后遗症,北元太尉乃儿不花最近也在周围出没。
    小辽王不敢大意,让人给自己挑了一匹阿拉伯好马,亲自带着二百护卫给姑娘们当免费保镖去了。
    唉,他这王爷当的,不是免费管家,就是免费导游,现在又成了免费保镖!真不知道是谁是黄世仁,谁是喜儿?
    卯时刚过不久,草原上的太阳已是升得又早又大又红又圆。
    众人跟随心的方向,沿着西辽河南岸,一路向西,自由驰骋,一不小心就跑了一百来里,才让马儿歇脚喝水。
    姑娘们就在河边叽叽喳喳,挽起袖子,脱了鞋,尽情玩水嬉闹,撩水打水仗的也不在少数。
    朱植就在那里痴痴地看着,脑子里竟然有了一点脏脏的想法,准备构思一幅草原浴女图来,穿比基尼的那种。
    婉清有意调侃辽王和明月,活跃活跃气氛,就对明月说道:“明月别吉,昨晚你和辽王那情歌对唱,比靖江王爷两口子唱的还好听。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俩真是俩口子哩!”
    “别看他唱的比说的好听,心里整天就知道屯田、练兵、采矿、建厂!哪里有我?”明月就对着不远处的辽王撅嘴道。
    她生性豪放,有什么心事从来也不藏着掖着,每次看辽王的眼神都是像牛魔王的妹妹看孙猴子,不是泪水就是口水。
    婉清又笑道:“姐姐教你一招,女追男,隔层纱。你再去请辽王唱一首歌,名字就叫《你》。他如果唱了,就说明心里还是有你的。”
    《你》是什么鬼?明月听不明白。
    但她还是鬼使神差地听了婉清的话,傻乎乎地跑去找辽王:“王爷,听说你会唱那个叫什么《你》的歌,给我唱一个呗。”
    朱植看着这西辽河在这草原中蜿蜒流淌,红日映河,四周一片生机盎然,也是心情大好,又想着开春后大病一场,全靠明月照顾,就骑在那匹俊逸的阿拉伯马上,对着明月轻轻地招了招手。
    明月早已急不可耐,借着辽王的手,蹭地就像孙猴子似地上了马背。
    朱植于是抱着明月在马背上深情地唱了起来:
    你,从天而降的你,落在我的马背上。
    如玉的模样,清水的目光,一丝浅笑让我心发烫。
    你,头也不回的你,展开你一双翅膀,寻觅着方向……
    明月好像心有灵犀地展开双臂,学起鸟儿,做展翅飞翔状,思想也飞上的云端。
    住在西辽河这么久,她从来没有觉得西辽河像今天这样如此美丽。
    跟了辽王这么久,她觉得今天才是她人生中最快乐的一天。
    也许是因为辽王唱的歌好听,也许是西辽河有了辽王,也许是因为被辽王抱在怀里。
    明月回眸,看着辽王俊俏的小脸,不由花痴得更厉害了,什么时候才能……
    “辽王唱得好不好”
    “好!”
    “再唱一个要不要。”
    “要!”
    “……”
    婉清等人带着姑娘们开始起哄,西辽河边,一时喝彩连连、人欢马叫,好像整个西辽河都是她们的。
    营长盛宣带着护卫们却不敢大意,在十里外远远地警戒。
    可是怕什么、来什么。
    那边辽王正卯足了劲,唱道:“你在那万人中央,感受那万丈荣光,看不见你的眼睛,是否会藏着泪光……”
    盛宣这边一位听力极好的护卫却听到西边似有骑兵铁蹄敲击草原的声音,迅速报告盛宣。
    盛宣又飞速向辽王报告:“王爷,西边三十里外,发现有大队骑兵,数量不明,有千军万马之势。”
    辽王心里一沉,暗道:“这下坏了,这战马已经连续跑了两个多小时,早已体乏,再加上马儿喝饱不能跑,如果骑兵对决,这二百步兵出身的护卫估计不是蒙古大队骑兵的对手。如果逃跑,搞不好也要被蒙古人从后面射成筛子。”
    他冷静地扫视周围一番,看附近十里处有一小山坡,马上有了主意,命令道:“盛营长,不要惊慌,你派两人回双辽城去搬救兵,其他人马随我撤退到小山坡上。”
    大半个时辰后,三千蒙古骑兵呼啸而来。
    好在辽东步兵对于应付蒙古骑兵,早已有了一套熟练的程序。一部分人用军工锹在山坡上挖掘了一道浅壕,另一部分在外侧拉了一道铁丝网防线。只是山上树木极少,铁丝网后只能设置少量拒马。
    蒙古骑兵头领欺负山上明军人少,又无拒马,四面包围明军后,也不休息,催动骑兵从四个方向,直接向山顶明军发起冲锋,企图一鼓作气,消灭这股孤立无援的明军。
    辽王护卫也不惊慌,从容还击。
    南边坡势最为平缓,辽王安排了八十人防守。这里的工事显得有些敷衍潦草,也不知道明军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
    进攻南边阵地的蒙古骑兵也最多,有七百多人。他们本以为会捡个大便宜,却在进攻中遇到明军最熟悉的配方:一窝蜂。
    南边只是一阵火箭齐射,便把蒙古战马炸得乱窜,溃不成军。
    原来这阵地整成这个寒碜样,竟然是明军专门为他们设的陷阱,不怕他们来,就怕他们不扎堆来。
    东、西两边坡势稍陡,辽王各布置五十名迅雷枪手连番射击,杀得蒙古军尸横遍野。
    北边坡势最陡,明军防守兵力最弱。在二十名刀牌手的掩护下,明月带着二十名娘子军用弓箭居高临下地防守。
    姑娘们虽然个个搭弓箭,摆出个巾帼不让须眉的架势来,毕竟臂力有限,又不擅长使用弓箭,对蒙古骑兵几乎构不成威胁,反被蒙古骑兵连续射伤好几人。
    好在前来进攻的蒙古骑兵不是很多,一时也难以攻上阵地,但是吓得一些小姑娘哇哇地哭了起来。
    蒙古骑兵头领见山头有那么多美女,迅速调整进攻方向,集中一千骑兵从北边发动第二轮进攻。
    明军山头阵地小,调整更为迅捷,六十名火枪手立马增援过去,将姑娘们换下。
    蒙古骑兵本想在北边撕开口子,捡个便宜,但冲到离山顶五十多米时,山势渐陡,再加上明军密集火力的阻击,已是强弩之末。
    蒙古人只好下马步战,但又不会匍匐前进,一下子成为明军火枪手的活靶子。只有极少数神箭手,勉强能射中一名明军,马上被明军一枪放倒。
    战至中午,北边的蒙古骑兵在伤亡三百多人后只好被迫撤退。
    山顶上五十名明军刀牌手和他们的战马,经过大半个时辰的休息,已经基本恢复了体力。
    这时辽王小手一挥,营长盛宣就带领这些刀牌手,乘蒙古人转身之机,撇下盾牌,手提雪峰刀或喜峰刀,骑上战马,从山顶俯冲而下,对蒙古人进行反冲锋,杀得蒙古人哭爹喊娘,然后又从另一边绕了回来。
    只可惜这明军骑兵只是步兵客串,骑术一般,手中雪峰刀不多,喜峰刀又不适合马上快速劈砍,影响了砍杀效率。
    饶是如此,又有三百多蒙古骑兵被砍死砍伤。
    至此,三千蒙古骑兵已经累计伤亡三分之一,明军只有十余人受伤,三名殿后的刀牌手在撤回山上时被射落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