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西域又变了
作者:飞獴在天   去大明扶贫最新章节     
    就在辽王筹划他的第一五年计划时,老朱也在慢慢推进他的西进计划。
    宋晟回到凉州后,刚刚筹建好陕西行都司,西域形势再次发生变化。
    远在撒马儿罕的帖木儿,偏安天山以北的察合台家族黑火汗,盘踞漠西的阿里不哥家族也速逘儿汗都派了使节到了哈密,游说已经归顺明朝的哈密卫指挥使,也就是前元肃王吴纳失里反明。
    在各方势力的拉拢下,吴纳失里仿佛看到了自己还有更大的价值,感觉自己的腰杆又硬了不少。
    堂堂大元王朝的王爷,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后人,当一个小小的卫指挥使实在是太委屈自己了。
    他开始和其他关西六卫串连,准备一同起兵造反。
    吴纳失里第一个目标是安定卫指挥使卜烟帖木儿。
    卜烟帖木儿既是元朝宗室,又是最先归顺大明的蒙古贵族。在他的带领下,河西走廊、哈密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交界地区游牧的关西各蒙古、回鹘部落,纷纷投降了明朝。
    吴纳失里本以为,只要自己搞定了安定卫,整合其他五卫易如反掌。
    但是,因为安定卫多是回鹘部众,心向大明,卜烟帖木儿又被明朝封为安定王兼安定卫指挥使,成为关西七卫中唯一的郡王,根本无意造反,对吴纳失里派来的信使嗤之以鼻。
    吴纳失里于是又派人暗杀了卜烟帖木儿,然后吞并了他的部众。卜烟帖木儿的儿子脱脱侥幸逃亡到甘州寻求明军的保护。
    随后,吴纳失里请宋晟转奏朝廷答应哈密卫两件事,一是处死安定王卜烟帖木儿的儿子脱脱,改封自己为安定王,二是允许哈密卫派人到甘州卫和宁夏卫等地互市贸易。
    吴纳失里此举不是公然和明朝作对么?
    所幸吴纳失里的弟弟安克帖木儿头脑还算清醒,知道大元已经过气了,无法与大明对抗,暗地向宋晟报告肃王可能要谋反。
    看来还是辽王那句话,有时候忠诚是要看实力的。
    宋晟赶紧报告老朱,同时请求增兵凉州,以备不虞。
    老朱收到消息后,大为震怒,一边严厉斥责吴纳失里,警告其不得心怀不轨,一边催促大将军蓝玉加紧时间进军河西。
    他现在很是担心,自都督濮英带骑兵主力参加金山战役并全军覆没后,整个河西走廊的明军只剩下一万多人的步兵。关西七卫如果一同发难,这如何抵抗得住?
    蓝玉却说:“陛下,西域形势刻不容缓,但筹集大军西进尚需时日,不如派长兴侯耿炳文从甘南进兵,或让金山伯濮玙从辽王府挑选三千精骑,作为先锋,先行开赴凉州,稳定局势。”
    老朱一听,蓝玉又是在撬辽王的墙角。看来他还是对辽王不给他那一万匹战马一事耿耿于怀。
    但仔细一想,他又觉得蓝玉的话也不无道理。
    目前陕甘一带地瘠民穷,屯卫有限,陕西都司指挥使、长兴侯耿炳文手下只有两卫机动兵力,正忙于平定甘南的白莲教叛乱,无法增援河西。
    金山伯濮玙自幼随父征战河西,熟悉河西情况,现又在辽王手下练兵,确实是作为增援凉州的最佳先锋人选。
    但是,辽王府护卫在诸塞王护卫之中成军最晚,一下子要从辽东抽调三千精骑,估计那臭屁儿子又要给自己摔脸色,最后下不了台的还是自己……
    老朱斟酌一番,只好给李景隆和朱植各下一道圣旨,令金山伯濮玙从辽东挑选一千精骑,交辽王府训练一个月后,开往凉州,听候宋晟差遣。
    同时,他又令秦王、燕王、晋王三位塞王,分别从各自王府护卫中抽调一千骑兵增援凉州。
    板荡识忠臣。老朱也想要考验考验自己的儿子们,在关键时刻,是否能够真正屏藩大明。
    收钱王爷请辽王回来拿主意的正是老朱让王府配合辽东增援凉州之事。
    朱植一看这圣旨,估计是帖木儿势力东进和北元小朝廷崩溃,导致各种势力在西域碰撞,最终引起了河西走廊的大震动。
    而此时大明仅在西域的东部边缘地带以投降的蒙古、回鹘各部为基础,设立了哈密等七个羁縻卫,史称关西七卫,根本无法应对各种变局。
    按后世记载,估计吴纳失里现在已经和朝廷撕破脸皮,裹胁关西七卫蒙古、回鹘各部造反了。
    而河西走廊自濮英带走河西骑兵精锐后,任凭宋晟如何神勇,仅凭一万步兵,难以对抗卷土重来的数万胡骑。
    如果再按部就班、挑兵选将、进行训练,这至少需要一个月,长途跋涉到凉州又是一个多月。
    估计援军还没到,凉州城早就凉了。
    朱植连忙召集曹楚材、朱大能等人商量。
    大家都觉得此时还是以国事为重,不和朝廷置气。辽王也就迅速定下决心,先派义州卫千户宋瑛带一营步兵、金山伯濮玙带中护卫一营骑兵火速增援凉州,后面再视情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