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不愿意在勾心斗角上浪费精力
作者:飞獴在天   去大明扶贫最新章节     
    对于辽王来说,最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是勾心斗角,浪费精力。
    他还是把主要心思放在搞建设上。
    为了预防旱后可能会出现蝗灾,他派郭氏兄弟跑到山东购买了二十万只鸡鸭投放到辽西各地。
    为了预防旱后可能会出现震灾,他又通过以工代赈,让辽南灾民心甘情愿地帮忙砍伐树木,准备震后重建工作。
    虽然后面并没有发生大面积蝗灾和震灾,但也算是对辽东应灾能力的一个拉练检验,也不能说辽王后世的书看多了,只唯书,不唯实,老在搞试错实验。
    中秋节后,辽王到辽西各地视察了一下秋收情况。虽然小麦亩产普遍不足三百斤,但是王府水稻收成尚可,又有懿州土豆和黑山红薯的加持,辽西米仓还是比较充实的,甚至可以匀一部分给泰宁卫的阿扎失里翁牛特部,再给沈庄一部分开酒楼用。
    看着辽西粮食陆续入仓,朱植让张信利用农闲时间组织辽西民力续挖运河,力争入冬前彻底打通从广宁城到盘山的运河,这样至少确保千料以下的船只可以从广宁城直通盘山入海,进一步提高辽东物资高度效率。
    辽王又让辽南灾民帮忙砍伐蒯富他们需要的各种木材;派沈庄回江南开酒楼,顺便做做沈家的工作,继续与辽王合作,发展海外贸易。
    他还放下身子,主动找到几家晋商谈合作,委托他们为辽东购买西北的核桃木等制造枪支紧缺之物。
    东北虽然也有核桃木,但比起西北的核桃木来,还是差了一些,并不是制造枪支的上乘之选。
    九月初,朱植又去了长春一趟,亲眼见证了长春的大丰收:六十万石稻谷和六十万石大豆。
    长春军民,无论汉人,高丽人,锡伯人还是蒙古人都焦急地等着辽王亲自分配胜利果实。
    辽王就对大家说道:“虽说这里设立的是军屯,实际上还是民屯,本着多劳多得的原则,收获的粮食理应都给大家。但是,辽王府提供耕牛、种子、农具,还有专家技术指导,平安的驻军帮忙兴修水利、日夜保护,沈家的工程队和蒙古人帮忙搭棚建房,都要从中分一些,所以大家暂时可以从中分到六成粮食。到了明年,大家就可以分到八到九成。”
    即使如此,每家的平均收获也是达到九千斤,去掉全年口粮和种子,每家还是有六千多斤的余粮。
    他们大多是内地和高丽来的难民,朝不保夕的林中部落百姓,一下子有这么多粮食,日子好过多了,自然个个喜笑颜开。
    刚好上次平安和朱大能缴获了哈拉章部众献上的三十万两白银和三千两黄金,除去送给郭英三万两,犒赏参战和转运辎重的官兵七万两,辽王只要了三千两黄金,还有二十万两都留在长春由平安保管着。
    这时辽王让平安将这些银子全部拿出来,又将每户的余粮基本都收了回来,去掉送到双辽、黄龙府储存各五万石,送给蒙古及锡伯人五万多石,准备用来和蒙古、女真人作贸易之用的十万石,以及来年军粮和种子的八万石,长春官仓实际上还储存了四十多万石粮食。
    为了进一步激励移民明年屯垦热情,朱植让黄湜和李喜旺组织了一个种粮能手表彰大会,评选出来的十名金牌能手和十名银牌能手,由自己亲自为他们进行颁奖。
    但是,人怕出名猪怕壮,而且自己还刚刚找朝廷要了不少救灾粮食,辽王要求平安,长春移民和参与屯垦的士兵只进不出,严防对外泄露长春丰收的好消息。
    长春冬来早,为了确保过冬的安全。在秋收之后,长春军民齐努力,迅速转入火盆土炕烤爷太运动,伐木的伐木,砍柴的砍柴,造炕的造炕。
    辽王一直在致力消除东北十大怪,但是唯独这个火盆土炕烤爷太这个不仅不能消除,还得进一步发扬光大。因为在朝廷的封锁之下,辽东根本没有多的钢铁制造供暖设备,也没有多余的人力去广宁之外维护保养这些设备。
    后来,老朱心疼辽东军民地处苦寒之地,专门给辽东送来三万件皮袄,朱植一下子送给了长春军民两万件,一下子彻底把长春军民的心给暖化了。
    到了这年冬天,长春没有一个移民回内地,也没有一个人被冻死。
    在长春的时候,朱植专门借分粮之机,分别召见了锡伯王和哈拉章。
    锡伯人本应分到四百万斤粮食,再加一大笔银子的,但是锡伯王见到山一样的粮食,感觉跟做梦一样,活了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的粮食,节省一点,足够他的六千族人吃两年。
    辽王笑眯眯地告诉锡伯王:“明年啦,你把族人们都迁到扶余城去,也可在长春居住,跟着汉人学种水稻。这样锡伯人不仅永远不会挨饿,族群还会进一步壮大。”
    听完辽王的忽悠,锡伯王将到手的银子都换成了牲畜和农具,准备明年在扶余城大干一场。
    哈拉章没想到派了两千人为王爷出徭役,还能换四百万斤粮食,对眼前的辽王爷千恩万谢之余,也更多了一些佩服甚至是臣服。
    他哈拉章的老爹脱脱也算是蒙元一代名相了,要是当年有辽王十分之一的本事,也会挽狂澜于既倒,多为蒙元续几年命。
    当然,辽王又从哈拉章和锡伯王那里要了点的东西:十六岁左右的三百名蒙古兵和二百名锡伯兵。
    对于辽王的这点要求,哈拉章和锡伯王自然乐无不从。
    胡人十岁能骑射,十六岁在后世属于未成年,在当时已经有了相当好的骑射基础,至少相当于内地汉人在山东临清军营接受三年以上的专门骑射训练。
    如果只论骑射之术,他们比入伍五年的内地兵还强。辽王只需要把他们送到朱大能那里,再培养半年到一年,就是今后对外征战的一把尖刀。
    总之,辽王此次视察长春,收获满满。
    随着长春一带屯垦实验成功,驻守长春的广宁右护卫已经在长春牢牢扎下了根基,也有了继续经营松花江流域的资本,这标志着辽王的蛙跳战术大获成功。
    九月底,朱植南返时又专门去了趟沈阳,将那新收的五百名部落兵交由大能训练,顺便检查了朱大能的实战练兵成果。
    元朝曾在开原到沈阳以东一带设立了五个万户府,后来剩下三个,专门管理女真人。
    蒙元朝廷被老朱逐到塞北后,辽东的一些女真部落受辽阳平章刘益的影响,慢慢出向大明靠拢。
    但是大明国内形势也是一地鸡毛,老朱也没有多的精力去经营辽东,就赏了刘益一个辽东都卫指挥使的头衔,赏了女真万户史家奴一个三万卫指挥同知的头衔,予以拉拢,实际上和羁縻差不多。
    随着纳哈出被北元小朝廷封为开原王,北元在大力经营辽南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原三万府辖区内的女真人进行了拉拢。
    纳哈出再次出兵攻破辽阳,干掉刘益后,三万卫原建州万户府内女真各部又叛态复萌,跟着对抗大明。有的甚至打出重建大金帝国的旗号。
    去年朱大能从沈阳北上银州时就是被蒙古人联合女真人给阴了一把,导致前锋全军覆没。
    朱大能被免职后,率数百新兵驻防沈阳城,女真首领勃罗哥又屡次挑衅,结果被他胖凑了一顿,这才消停了些。
    今年年初,朱大能带驻防沈阳的左护卫精锐北伐后,建州女真各部又开始兴风作浪。
    所以,在收到捕鱼儿海战役胜利的消息后,朱植第一反应就是让朱大能尽快回师沈阳。
    朱大能现在打女真人已经打出了威名和狠名,甚至是恶名。
    辽东人都知道,只要朱大能回沈阳,女真人就得逃亡。女真人后来更是送他一个外号“朱屠夫。”
    当然,朱植要朱大能不断对女真人进行小规模的讨伐作战,不仅仅是在实战中培养战斗作风,改进步兵作战战术,强化火器使用,进一步培检验军队转型建设成果,而是有着更为深远的规划打算。
    随着明军在沈阳以北的长春站稳了脚踏,又不停净化沈阳以东的长白山,沈阳的安全形势也越来越好。他准备把经营大辽东的中心给转移到沈阳来。
    为此,他还专门把广宁的几位大咖都召来了沈阳。
    早在广宁寻找煤矿时,朱植就开始关注沈阳以东的抚顺地区。那里矿藏丰富,但女真人又非常活跃。
    当朝廷对辽东的军火物资进行限供时,他开始有了进一步开发抚顺的紧迫感。
    当朱大能提出造击发枪和大炮的时候,他告诉大能,这都需要一个能够近代化的工业体系作支撑,而建立近代工业体系最好的试验田就在沈阳以东的抚顺关一带。
    根据后世的经验,辽宁省有全国最好的铁矿,就在辽阳以南的鞍山。
    但是,抚顺周边矿种最全,水源又丰富。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大型水库--大伙房水库就建在抚顺旁边的浑河上游,曾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了强劲的电力。
    根据朱植的安排,朱大能经过五个月的努力,不仅把建州各部成功撵到了长白山东南甚至图们江、鸭绿江以东,确保了抚顺地区的安全,还发现了一批煤矿、铁矿以及造水泥用的石灰岩矿。
    朱植这次在抚顺逗留,就是和从广宁应召而来的张信、蒯富和婉清她们一起,共同考察一下最佳矿址。
    朱植一行,在抚顺地区足足考察了二十多天,直到听说安陆侯吴杰回到了广宁,这才和张信、蒯富、婉清等人回到了广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