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老朱的立场
作者:飞獴在天   去大明扶贫最新章节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老朱打老虎也好,杀猪也好,似乎和他们并无多大关系,只要有饭吃,少缴税,一切都好说。
    但是对于朱植来说,既然穿越为王,就不是普通老百姓,虽然想努力置身事外,却也要承受这皇权之争和朝堂地震余波带来的压力。
    辽东军在这次漠北中虽是偏师,斩获量相对蓝玉大军并不逊色多少。大军班师回朝后,郭英和几名朝臣在朝堂上力主为辽王及辽东诸将请功,意图压压蓝玉等人的嚣张气焰。
    老朱均置之不理,说明他已经开始防范辽王党了。
    后来辽王的折子到了,请求朝廷早日拨付辽东此次出兵漠北的粮草,并为平安、宋忠和朱大能三人请功,请求正式授予三人卫指挥使之职。
    老朱这次没有乾纲独断,而是提交朝会议处。
    已经升任兵部侍郎的齐泰首先跳了出来:“陛下,辽王当初之国时,已经把当时军械、钱粮都折成现银给了辽王。”
    兵部尚书唐铎却说道:“齐侍郎休要妄言。这个事情我清楚,当时兵部只是把辽王府一卫所需的军械款折算成现银给了辽王殿下,并不包括军粮。而且辽王府又成立了一个左护卫,这个费用还没有算在内。”
    老朱没有做声,他把目光瞅向户部尚书。
    这个事情的原委,其实他心里是最清楚的,撇开新成立的卫所军械不谈,户部确实欠辽王府大半年的军粮了。
    新任户部尚书徐铎连忙解释道:“陛下,近年连续国战,江南欠收,朝廷百官连?米都发不出来了。国库里实在没粮食了。大家都在共渡难关。”
    户部侍郎傅友文也说道:“陛下,臣听说辽王经济天下,和沈家合作经商,引生财有道,光是从户部要的四百万石盐引恐怕就能赚上四十万两银子,可以抵一百多万石粮食。”
    管钱的户部正副长官一唱一和,大臣们纷纷感同身受,开始跟着批评辽王:
    “臣听说,辽王把人参、鹿茸、皮货都交给沈家,利润不下十万两银子。”
    “臣听说,辽王卖给高丽的马匹赚了十几万两银子,后来还在向高丽卖粮食。”
    “臣也听说,辽王光是往内地卖油菜籽都挣了二十多万两银子,恐怕辽东存粮也不会少……”
    这还没讨论对辽东诸将的封赏问题哩,大臣已经开始集中火力向辽王进行缺席审判。
    众口铄金,三人成虎。老朱听了大臣的议论后,也感到这个臭屁儿子在向自己装穷,最后只好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不再向辽王拨付军粮。
    接下来,在讨论辽王为辽东诸将请功事宜的时候,蓝玉直接扔了一个炸弹,领衔二十余名文臣武将弹劾辽王朱植和辽东诸将三大罪状:
    “一是拒不遵从圣旨诏令,向北伐大军提供军马,开亲王抗旨之先河,且导致大军北伐延期数月,靡费军资无数。”
    “二是三万卫指挥使同知宋忠用人失察,其侄儿宋进向北元泄露辽东后方空虚等重要军情,导致北元千余精骑越过哈拉温山,直逼广宁,如入无人之境,杀死辽东军民无数。”
    “三是辽王左护卫指挥使同知朱大能贪功冒进,妄图以辽东孤军抢先袭击北元大营,几乎破坏整个北伐大局。”
    蓝玉最后请求老朱:“不偏不私,对辽王及宋忠、朱大能等将领予以惩戒,以振朝纲……”
    刚按下去燕王、晋王两个葫芦头,又冒出个辽王这个瓢把子。看着再次分裂的朝堂,老朱这次毫不犹豫地偏向了蓝玉。
    蓝玉这次带头弹劾辽王等人,证据确凿、理由充分。而且因为有了齐泰的背后策划,精准的拿捏住了老朱的心思,找准了打击辽王的时机。
    蓝玉的背后是老朱最中意的接班人朱标,老朱虽然爱护每个儿子,但并不希望其他儿子抢了太子的风头,自然也不希望其他将领抢了蓝玉的风头。
    为了防患于未然,老朱又随后连下了数道圣旨对辽王和辽东军进行了限制和敲打。
    六月,老朱在下旨成立大宁都司的同时,将原拟派驻辽东的两万新兵改调大宁都司,使朱植庞大的屯垦计划始终无法完全按计划展开。从开原到长春一线的明军各个据点和屯点,仍然处于女真和蒙古部落的包围之中,就是新成立的广宁中护卫也是严重缺编。
    接着,老朱又下旨将泰宁、朵颜、福余等新附蒙古三卫重新划归大宁都司管辖。朱植在泰宁卫腹地建立的双辽城和群牧所一下子成了违法建筑,面临非拆即撤的命运。他在西辽河推行的蛙跳战术没有毁于蒙古人手里,却毁在了大明朝堂之上。
    为防止辽王再次抗旨,老朱又降旨,以曹国公李景隆接任辽东都司都指挥使,到广宁就近监视辽王。
    对于辽王本人,老朱最初还想保护一下,搞一个功过相抵,不赏不罚。
    无奈蓝玉等人抓住其抗旨的辫子不放,老朱只好将其罚俸一万石,以儆效尤。
    对辽王忠心耿耿的朱大能和宋忠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老朱专门降旨斥责辽王府左护卫指挥使同知朱大能在出征漠北时桀骜不驯,降为指挥佥事,念其最后尚能顾全大局,着仍署理辽王府左护卫军务,戴罪立功;又降旨斥责三万卫指挥同知宋忠用人失察,致使其侄儿变节出卖大明机密,本应严惩,念其北伐输送军需有功,着转任凤阳中都皇陵卫指挥同知,以观后效。
    如果要问老朱为何如此决断,这还得怪朱植自己曾经给老朱讲过民间养蜂人培养下一代蜂王的故事:
    养蜂人为了培养蜂王储,最开始都会在蜂箱内搭建三、四个王台,培育下一代蜂王幼苗。
    当幼苗快要长成的时候,养蜂人要么将多余的幼苗分出去另外建群称王,要么亲手将其杀死,以确保每个蜂群只能有一个蜂王王储,防止其他幼苗长成后为争王储残杀。
    自然界如此残酷,皇家也不遑多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