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将军事改革变成常态
作者:飞獴在天   去大明扶贫最新章节     
    还没下完农耕这盘棋,朱植又开始同时谋划辽东军事改革这盘棋。
    回广宁城后,他陆陆续续和张石分享了自己想进一步进行军事改革的想法:
    “这次辽东主力远征哈拉温山以西,准备捕鱼儿海会战,其实是对辽东明军远征作战和后勤保障能力的一次综合检验。”
    “尽管会战还没开始,已经提前暴露出一年来辽东军训练和战备方面的不足。比如,兵器配置不合理、过分依赖火器、没有充分发挥冷兵器的优势,从指挥员到战斗员都还不适应极寒天气下的特别作战等等。”
    “特别是小哈拉章率一千精骑打穿明军的后勤补给线,全歼火真护送的运粮分队,消灭了驻守双辽的骑兵,甚至直扑广宁城。教训极为深刻。”
    “如果不是当时魏二狗等人故意引错路,不仅在黑山一带屯种的移民可能会受到灭顶之灾,甚至连广宁城也会措手不及。这后果至今想起来还是让人觉得一阵阵后怕。兵圣曾说:‘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此言不虚也。”
    “根据后世的记载,这次捕鱼儿海会战将以明军大获全胜而结束。会战之后,散落在漠北和哈拉温山一带的蒙古黄金家族势力将一蹶不振,短期内很难纠集大股兵力南下进犯,上万兵力的大兵团作战可能性并不大。”
    “但是,如果遇到天灾,还是会有小股蒙古人南下冒险打劫。随着蒙古、女真等各部落势力重新洗牌,他们的内部争斗也会牵扯到周边驻防明军和屯民。”
    “因此,我们要适应东北局部安全形势的变化,推进辽东明军军事转型建设,把军事改革当成一个常态,既要能够应对大兵团作战,也要能够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小规模冲突。”
    “我们先订一个小目标吧,就是进一步改进部队体制编成,既能随时遂行营以下小规模特种作战任务,又能加强东北的重点目标、重点区域和重点方向的防护。”
    “就目前而言,辽东军事力量部署的重点目标就是长春,必须充分保障明军在长春屯垦开展,从而在松花江腹地牢牢扎下根。”
    “辽东军事斗争重点区域就是沈阳以东反叛无常的建州女真各部,必须采取适度的攻势作战,遏制他们的发展势头。”
    “军事设施部署的重点方向就是懿州以北旧长城一线,以及从沈阳到长春的千里运输线,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以最小的军事成本,确保东北内部安全形势可控,避免再次发生被小股游牧骑兵击穿内线的事件。”
    “随着形势进一步变化,还可能要强化鸭绿江、图们江一线防务,甚至要加强辽海水师的巡海力量,这个先走一步看一步。”
    “随着辽东军改和军事力量向重点目标、重点区域和重点方向的倾斜,辽东的军事生产和工程建设重点也要相应进行调整……”
    听着朱植对辽东军改小目标的进一步阐释和规划,饶是同为后世穿越人,张石也对这个看小实大的课题吓了一跳。
    辽王已经在用后世的军事思维在思考大明朝当前面临的军事转型课题。
    好在张石后世也曾研究这些课题,平时也在思考这些问题,大脑里还是有一些成熟的思路和想法的。
    他面临的主要困难就是缺乏人手。
    曾经在应天或山东临清一起练过兵的杨文、朱大能、周兴、宋忠、平安、盛庸、董兴等人,一个都不在身边。
    他只好把随辽王回来的金山伯濮玙和朱大能的一个骑兵营给要了过来帮忙。
    三月二十六日,张石和濮玙向辽王提交了一份详细的辽东军改和防务计划。
    按照这个计划,要以王府直属人员为基础正式组建新的广宁中护卫,负责以广宁为中心的辽西地区防务。原来的广宁中护卫改为广宁右护卫,负责以长春为中心的辽北地区防务。广宁左护卫继续负责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南地区防务。
    王府三卫保持每卫四军十三营编制不变,但骑兵营的火力要加强,除了人手一把雪峰刀外,每个小旗确保同时配备二支马枪、八张弓或弩。
    步兵营和车兵营每个小旗按照四个火枪手、三个刀牌手、四个长枪手编成,火枪手另配备军铲,长枪手另配备弓弩。
    亲军营则由火枪参谋、刀牌参谋、长枪参谋和战车参谋,各率一个百户人马组成,平时负责全卫相应兵器训练,战时作为机动兵力随时支援四军作战。
    辽东都司在参谋长之下,成立作战参谋、情报参谋、后勤参谋、军械参谋和骑兵参谋等一系列参谋,具体协助参谋长负责辽东军的战备训练和行军打仗。
    张石这个方案既充分借鉴了明军传统卫所攻防兼顾的特点,将各种兵器在小旗内混编,又借鉴了唐朝府兵制专门设立兵器参谋和专业参谋的优点,强化专业训练和兵种训练,方便集中使用,更体现了冷热兵器转型时期的务实性。
    辽王也不知道这是第几次调整王府护卫的编制了,但是他知道军事改革是个常态,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可言。所以,他很快就批准了张石这个王府三卫编制改革方案。
    为了突出重点目标和重点方向的军事警戒和防御力量,在张石的建议下,广宁的营造工匠和工程队大部分都被派出去了,修建一系列适合一百到五百人驻守的戍城或堡垒。
    宋琥的义州卫、刘显的铁岭卫、宋忠的三万卫、周兴的广宁卫各派五百人马分批到广宁轮训,然后进驻各个城堡,以达到连点成线,以线控面的效果。
    沈庄的工程队好不容易发展到有相对固定的两千多人的规模,被无情拆分成四个工程队。除了五百人由沈庄亲自带往长春外,五百人送往懿州,五百人送往沈阳,先建城堡,后建营房,留在广宁的继续修建民居。
    朝廷最初派来营建王府的三百五十名工匠已经在辽王北伐期间,就被工部以营建老朱的陵寝为由,召回了两百人,让辽东建设力量受到很大影响。
    好在这些工匠一年来还是带了两百来个徒弟。就是这两百名还未出师的徒弟和剩下的一百五十名营建工匠,也被朱植大多打发到懿州和沈阳搞建设去了,广宁城只留下五十名工匠慢慢地修建广宁城和王府。
    反正负责督造王府的郭英都不在了,辽王也没打算在广宁长住。他已经把视角延伸到战略位置更好的沈阳和长春。
    考虑到辽东一线兵力普遍紧张,辽西只有宋琥将军的义州卫还有部分兵力闲置,辽王就干脆让宋琥派宋瑛率一千五百名精兵前往广宁受训,参照中护卫的标准,训练三营人马后,分别驻防义州、懿州和黑山以北的交通要道和险要关隘。后期轮训计划待捕鱼儿之战结束,东北局势进一步明朗后再视情开展。
    至于对沈阳、开原以东建州女真盘踞的重点区域的清剿,张石建议等曹楚材结束对当地的侦查,并等朱大能率军回防之后,再由朱大能会同曹楚材亲自拟定作战计划,具体实施。
    朱植觉得也只能先是这样。
    不过,他还是指示张信和张石道:“目前当务之急是,在抓好长春屯垦的同时,把沈阳的各项建设兼顾起来,为以后将沈阳打造成辽东中心奠定基础。”
    二人已经不约而同地把沈阳作为今后经营小辽东和大辽东的中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