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辽王的屯垦计划
作者:飞獴在天   去大明扶贫最新章节     
    十月初,老朱的圣旨到了,批准辽东再成立十三屯卫,并在辽东增设海州、复州二卫。
    朱植对着辽东地图思考好几天,指导郭镇用蛙跳战术,最终完善了辽东十三屯卫规划方案。
    辽西方面,除了最初之国大凌河登陆地的凌海成立广宁中屯卫外,另外在大凌河以西的小凌河、女儿河交汇处也就是后世的锦州成立广宁左屯卫,在广宁东南盘山脚下鹞鹰河一带,成立广宁右屯卫,广宁府北方的懿州成立广宁前屯卫,广宁府东北方向增设一个广宁后屯卫。
    这五个屯卫暂时采取一军戍守,四军垦田的模式,各自实际兵力相当于一个千户所。
    至于广宁城附近,经过一年的初步开发,已无必要进行军垦,除了留出十万亩基本农田,以辽王府私产名义进行机动掌握外,其他全部开放民垦,张信只负责卖田收税就行。
    这一年来辽王府投入实在太大了,一边把之国的费用几乎都砸进了屯垦,一边还要维持军工生产和人员开支,目前几十万两银子的屯垦收入还是入不敷出。
    辽王府现在也缺钱,急需现金回流。而将建有配套水利设施的农田卖给移民是最好最快的来钱方式。
    辽南方面,只在辽阳以北的石城也就后世的灯塔市成立定辽前屯卫,在红崖子成立定辽后屯卫。辽阳城周边其他地方,全部开放民垦,黄湜负责收税就行。
    辽北方面,在沈阳以西准备连接运河的地方设立新民屯卫,在三万卫以北,沿燕长城至二龙湖古城遗址成立四平屯卫,在长春以西的伊通河畔黄龙府成立长春左屯卫,在长春以东的松花江畔吉林乌拉成立长春右屯卫,在长春以南的伊通河畔成立长春后屯卫,在长春以北松花江畔与饮马河交汇处成立长春前屯卫。
    这样,大辽东面上看似只设立了十三个屯卫,但实际上还是有十八个屯卫,有点后世建设兵团的味道。
    看来这和后世的打折扣、搞变通,是一脉相传的。
    老朱建立的大明卫所制度实际上是借鉴元朝的军队屯田制度,又进一步发扬光大。
    大明卫所按名称划分有好多种,有守御、屯田、屯卫、护卫、群牧、土卫、守御军民等十来种之多。
    但就功能来说,大明卫所任务主要有两类,一是担任守备、巡逻、出征等军事任务外,二是担任种地、养羊等生产任务。
    根据驻地所在安全形势的不同,这两大功能之间的比例经常变化,这也给了辽王随机发挥,因地制宜或者说是打折扣、搞变通的广阔空间。
    辽王此时就是抓住这个特点在屯字上下功夫。
    辽西的义州卫处在大宁府和广宁府十万大军的保护之下,朝廷同意增设的辽南海州、复州二卫,以及试点实行军民分治的盖州卫,处在辽阳卫、辽海卫、安东卫和金州卫的严密保护之下,辽北的铁岭卫处于广宁左护卫和三万卫的保护之下。
    辽王觉得,这些卫所实际均无纳入守御编制的必要。
    于是他搞了个变通,为了不占屯卫编制,仍然把这几个卫列为守御编制,明面上说是作为王府二卫的后援,但到时候还是参照屯卫下达十五万水田或二十万亩旱地的军垦任务,实际上还是五个屯卫,但又不占屯卫编制。
    另外,辽海水师驻地辽海卫以及双辽、黄龙府设立两个群牧所,也可兼顾一定屯田任务,种上一、两万亩水稻还是没有问题的。
    在这三大屯田区域中,辽西走廊已经有上千年开发历史和今年的重点开发,后面只是规划和设立县治的问题。朱植很有信心让张信在这里大展手脚。
    辽南有汉人渡海北上开发的千年历史,盖、金二州有山东布政使派出的官员治理民政,海、复二州也有海盐之利,户部后期绝对会插手登记灶户,收取赋税,自己派黄湜从中协助就是了,也不用太操心。
    朱植还规划,列为军民分治试点的金州卫,震慑高丽的安东卫,震慑女真的铁岭卫,也要完成四到五万亩的屯垦任务。
    广宁卫和三万卫作为乙种野战部队,也可以种上一、两万亩水稻,至少能基本确保本卫军粮供应。
    至于朝廷要成立的海州和复州卫,他甚至连搞变通都懒得搞了,干脆将之抛之脑后,让山东民政官员自己去折腾去吧。
    辽王畅想,只要落实好大生产运动,到了明年,也许辽东完全可以实现粮食自给。
    但是,张石参谋长还是对朱植的部署表示了担心:
    “我们采取蛙跳战术,从沈阳北上千里跃进长春,屯田收入固然可观,但是也容易引起周边部落的眼红。”
    “如果蒙古人越过哈拉温山东进,首先就要攻击长春。海西女真如果要反叛,也会攻击长春。建州女真如果要捣乱,截断开原,长春立刻成为孤岛。”
    “特别是孤悬诸蛮之中的双辽和黄龙府这两个群牧所,实在是太危险了。”
    朱植却笑道:“你要是这么想就对了。我相信那些想搞事情的部落也是这么想的。”
    张石于是不可思议地睁着大眼,瞪着辽王,意思好像是说:“你是不是有病,知道有风险还这么搞?”
    辽王很快就作了一番解释:
    “你是钓过鱼的,知道过去钓鱼人往往采用一根主线绑住鱼钩钓鱼,如果遇到大鱼,线细了会断线跑鱼,线粗了会断竿跑鱼。”
    “后来有些聪明的钓鱼人开始将钓鱼钱分为主线和子线,绑鱼钩的子线始终保持比主线小上一到两号,这样即使遇到大鱼,顶多损失一副子线而已,主线和鱼竿则会得到最大的保护。”
    “对于辽东来说,被翁牛特蒙古人包围的双辽也好,被朵颜卫和福余卫包围的黄龙府也好,都像是我们经营辽东这条主线末端延伸出来的子线绑的两张鱼钩。”
    “蒙古人、女真人万一兴风作浪,就让他们在这两个地方折腾好了,以广宁为中心的辽西和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南两地仍然生产不受影响。”
    “而且,双辽群牧所虽然游离于三大屯田区域,但有辽河和内地各卫相连,在辽海水师的协助下,进退有余。蒙古人想吃掉它没那么容易。”
    “因此,我们在双辽和黄龙府各设立一个孤零零的据点,看似冒险,但在关键时刻可以丢车保帅,断尾求生,不影响大局。”
    “你可以把这看成是一种以攻为守的积极防御战略,但是随着两三年后辽东实力的增加,这也可以向以守为攻转化。”
    但是张石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
    辽王反复考量,觉得还是要尽可能地守住长春。
    万一黄龙府也顶不住了,他还可以利用长春再和周围的部落势力周旋一段时间,以长春这个空间换取辽东发展的时间。
    要守住长春,就得把朱大能的广宁左护卫在长春留上几年。
    要支持广宁左护卫长期驻守长春,不仅需要军粮自给自足,还要利用屯田多出来的粮食和周边部落进行朝贡贸易和互市,再用赚取的利润给驻军发服装、发装备、发军饷。
    总之,这又是一项系统工程,比老母猪戴胸罩,一环套一环还复杂。
    关键是辽王还缺人,他恨不得把身上的泥垢搓巴搓巴当成人儿派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