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
作者:飞獴在天   去大明扶贫最新章节     
    但是,在三月初十这一天,辽王也接到一个惊天消息,金州卫指挥使马云派人前往凌海求援,蒙古人杀到大辽泽对面去了。
    就在辽王之这国广宁的同时,辽东半岛大部已陷于元军铁骑之手,仅剩下金州一卫苦苦支撑!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朱植花了大半个时辰才从金州卫信使口中,弄明白金州目前的形势。
    原来就在冯胜大将军进逼金山,辽王之国广宁之时,北元太尉纳哈出并未坐以待毙,而是采取围魏救赵之策,派辽王阿扎失里从沈阳南下,千里偷袭盖州、金州。
    现在,盖州音讯全无,只有金州依靠大海,一边凭城坚守,一边向朝廷救援。
    高丽国王也在纳哈出的唆使下,派兵北上,兵临鸭绿江……
    听着金州卫信使带来的一系列消息,朱植感觉辽东形势似乎不象后世史书记载的那样。
    不仅自己之国提前了,冯胜北伐推迟了,纳哈出也变聪明了,再次偷袭辽东,刚好和高丽的入侵叠加在一起。
    怪不得,自己之国这么久了,盖州和金州二卫却没有派人过来觐见!
    真是尽信书,不如无书。
    他觉得有必要立即调整最初的经营计划,先经营好辽东半岛,向东辟地千里,把蒙古军队赶到沈阳以北,把高丽军队赶回鸭绿江以东再说。
    主意已定,兵马未动,还得情报先行。
    他赶紧找来宋忠,指示道:“宋千户,北方已无元军的大队人马威胁,朱大能又紧急北上懿州布防。因此,你的情报班也要提前结束集训,去执行任务。”
    宋忠连忙答道:“王爷尽管吩咐,这个情报班是骡子是马,也是该拉出来溜溜了。”
    他手下虽然只有五十人,朱植给的任务却是极多:
    “一是打通和辽阳都卫的联系,对沿途的河流情况进行统计,包括河流数量、宽窄、走向、渡口等等。”
    “二是联系北上的吴杰水师,帮助水师寻找最佳停泊点。”
    “三是注意元军侦骑的动向,少而歼之,多而避之。”
    “四是对沿途居民进行招抚,特别是要注意一个叫室韦或锡伯的蒙古别部。这个部落特别能适应苦寒,深受蒙古本部的压迫,和纳哈出并不是一条心。而且这些人是语言天才,大多会多种语言,最适合当大明的向导。”
    “五是在辽阳、沈阳城建立商铺,作为情报收集、传递的据点,由两名副百户带领,分别负责收集东南方向的高丽情报和北方的蒙古、女真诸部情报。”
    “六是留心沿途渡口、集市等人员聚集之地,随机建立临时站点,传递情报,接应来往广宁和辽阳、沈阳之间的人员……”
    辽王给的任务虽然多,画的饼也大,他对宋忠说:“你告诉兄弟们,只要干得好,大家都可以升官,有好多百户、副百户的位置等着他们哩。”
    他还给宋忠这帮人起了个名字:“既然是搞情报的,就不能公开面目,代号就叫“夜不收”,也就是一天十二时辰都要待命的那种。”
    第二天天未亮,宋忠就带着那四十名夜不收队员扮成商贩、农夫、渔民、牧民、道士等各色人等,挑着五条小船和一批盐茶,带着几只信鸽、几条狗,在夜色的掩护下,一路往东南方向侦查而去。
    “情况大致就是这个样子,各位将军,发表一下你们的高见。”
    宋忠出发后的当晚,朱植召集辽东高层开会,通报了辽东半岛的情况,商议对策。
    郭英首先说道:“殿下刚刚之国,守好广宁就行,救援辽东半岛是朝廷的事情。而且从广宁千里支援金州,战线太长,士兵又以新兵为主,如果仓促上阵,很容易崩溃。”
    郭英是个久经战阵的沙场老将,在军中很有威望。他这么一说,董兴和张信也跟着附和起来。
    盛庸和周兴却主张,要尽快派人支援金州,保护好明军在辽东半岛最后一个桥头堡。
    吴高、平安和郭镇则主张,等待圣旨,听朝廷的最新指示。
    这一下子有了三种意见,大家都瞅向朱植。
    这一段时间,这少年王爷已经给大家太多的惊奇了。
    “嗒、嗒、嗒。”
    可是这一次,朱植始终没有发言,只是用小手习惯性地敲打着桌面。这是他从后世带来的一个习惯,一思考问题就这样。
    众将有些失望,看来纸上谈兵终觉浅,等到要真刀真枪玩命的时候,聪明如小辽王也没了底气。
    其实朱植心里一直在清点自己的那点家底,看到底有没有一战必胜的把握。
    首战必胜是伟人发明的重要战术原则。但是对于辽东来说,必须要放在战略高度去落实这个原则。
    可是如何做到呢?
    刚刚成军的广宁中护卫只有三十来支新式迅雷铳,两百辆新式战车,然后就是从临清军营领取的一堆破铜乱铁。
    用热兵器,规模太小,成不了气候,用冷兵器,质量又太差。如何支援辽东?
    而且,刚刚安排宋忠带领夜不收前往辽阳侦查知情,现在情况不明,也不好下决心。毕竟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
    朱植看大家瞅着自己,却象没看见似的,又瞅了瞅身边的参谋长。
    他虽然人看起来稚嫩,脸皮却是很厚的,很有稳如老狗的经验。
    张石心里其实也没有多少底数,后世只是组织过几次演习,谈到实战,也是一只菜鸟,一只很老的菜鸟。
    他见辽王一直瞅着自己,只好慢慢整理思路,说道:
    “我认为,辽西、辽东互为犄角,救肯定是要救的。”
    “但是,广宁中护卫后军骨干轮训还要两天时间,左、右两军骨干轮训还要十四天时间。”
    “如果再新造一些枪支,确保士兵们掌握基本的射击要领,至少要训练七天时间。新购买的骡马也要训练,特别是适应火枪射击的训练,否则就会炸营。步兵和战车协同训练至少需要七天时间。”
    “盔甲也要准备,新兵没有头盔,穿的都是棉衣,里面连铁片都没缀上,如果遇到近战,恐怕要吃亏……”
    张石说的是实情,分析的也很到位,言下之意,广宁中护卫短期内不适合出动。
    听他这么一说,半天没有发言的广宁卫指挥使杨文也说道:
    “我和盖州卫指挥使叶望和金州卫指挥使马云也算认识,二人原为长枪王谢再兴手下猛将,号称金枪元帅、银枪元帅。”
    “二人手下长枪兵,与同等数量蒙古骑兵正面野战,有七成胜算。如果坚城固守,即使面对三倍敌人,也有六成胜算。”
    “如果盖、金二城粮草充足,二将不轻易出击,坚持两个月应该没有大问题。”
    听杨文这位专业人士这么一分析,朱植也有了思路和底气。
    他觉得,只要金州能再坚持一个月,那自己可能突击装备二百支迅雷铳,四百辆新式战车和两千杆锰钢造的长枪,升级一批棉甲,生产一些简易头盔,再从郭英那里借一些弩兵、弓箭手,也许可以对付两、三万蒙古铁骑。
    如果沈家到印度的船只提前回来,有了乌兹钢的加持,自己更加有把握。
    思考一番后,他终于拍板了:“既然无论是战是守,都要等一个月,金州至少还能再坚守一个月。那我们就统一思想,利用这一个月的时间整军备战,一个月后再东征辽阳。辽王府护卫不战则已,战则必胜。”
    周兴又问道:“万一金州不能坚守一个月呢?”
    辽王霸气的说道:“到时候,金州即使丢了,我们还是可以把他夺回来。如果现在让中护卫一帮新兵蛋子仓促上阵,纯属送死。”
    其实,朱植更担心的是,广宁建设工作还没全面铺开就要结束,这必将对辽东甚至整个东北的经营都有着灾难性的影响,必须坚持屯垦这个中心工作不动摇!哪怕救援金州也不能动摇这个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