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试着走近老朱的世界
作者:飞獴在天   去大明扶贫最新章节     
    接下来的时间里,进入角色的朱植开始着手缓和同老朱的关系,呆在老朱指定的双归地点,书房里闭门思过。
    书房里放满了老朱亲自编写的各类书籍,如《大明律》《大诰》《祖训录》。
    偶尔看看这些书,朱植对老朱还是很佩服的,一个农民出身的丘八皇帝,能够制订如此复杂完备的法规体系,真是不容易。
    与前身不同,朱植更感兴趣的还是反映老朱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诏书。
    “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振纪,救济斯民……”
    这一天,朱植反复看了好几遍老朱即位前颁布的《奉天讨元檄文》,不禁热血沸腾,内心开始佩服起老朱来。
    老朱以一布衣之身,统一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着实不易。
    要不是老朱统一华夏,后人到辽东,到云南,甚至到甘肃旅游探亲,说不定都要像到海参崴一样持护照。
    甚至后来的大清也承认老朱之功隆至唐宋。近代民主孙先驱也借鉴《奉天讨元檄文》,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
    还有些明粉,说他是安史之乱后中华第一奇皇帝,好像并不是过分……
    朱植观摩良久,最后若有所思,挥笔写下一个十六字的条幅:“驱除鞑虏,振兴中华,建我明国,混一戎华。”
    朱植的毛笔字写得其实还是不错的,孤芳自赏了一会,就让人拿去裱了。
    卫王府的官员们看到卫王竟敢擅自篡改陛下的立国诏书,吓得马上进宫报告了老朱。
    《奉天讨元檄文》不仅是一篇讨元檄文,也是江南第一大儒宋濂老先生为老朱起草的一份立国诏书,政治价值和文学价值等身,都不可估量,可是一个字也不能更改的啊!
    老朱听后勃然大怒,扔下奏折,便带人杀气腾腾地来到卫王府。
    这时朱植已经让人把条幅悬挂了起来。
    “你就是这么闭门思过的?”老朱还未进门,就厉声咆哮。
    朱植看了看老朱那张长长的马脸,没有直接顶回去,先拽了几句半文半白的话,给他戴了个高帽子:
    “是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两天,我不仅在思已过,也在思他人之过。”
    “比如,这宋濂大才子二十年前所写的檄文,揭露蒙元之残暴,宣扬大明乃天命所归,振奋中华九州儿女,助我明革元命,实乃天下第一檄文。”
    “初读起来,感觉有江南才子的才气,细细品味,却是当今大明天子的豪气。”
    随后,他又话锋一转:“但此文毕竟是二十年前所作,现在已时过世易,有些东西已经过时了。”
    “哪些东西过时了?”老朱并没有被拍了两句马屁而忘乎所以,继续步步紧逼。
    只听朱植毫不慌乱,缓缓道来:
    “比如,现在中华已经恢复,天下初定,为国之计,应当继往开来,振兴中华,四夷来服。”
    “又比如,陛下已称蒙古、色目诸族,如能知礼义,愿为臣民,与华夏之人无异。既然如此,我大明国就不应该有华夷之辩,而应以混一戎华为已任。”
    老朱摸了摸胡须,感觉好像是这么个理,心道:“真不愧朕的种,有见识!”
    但是他又不愿意当面夸奖这个刚刚顶撞过自己的臭屁儿子,于是扭头又问了问身边一位大臣:“方孝孺,你是宋老先生第一高徒,江南士林领袖。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