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王畿的问话,徐阶有些无法回答,王畿并非现在才知道徐阶的这些事情,之前王畿就已经知道了徐阶的烂事,王畿也提醒过徐阶,但是没想到徐阶依然故我,徐家的田产还是在不断的增加。
现在好了,徐家的田产成为东南首屈一指的,这时候徐家和徐阶已经和东南士绅们深度绑定了,东南士绅们就是想依靠徐阶,让徐阶作为他们的代理人,现在看来,他们目的达到了。
李春芳也劝慰道:“存翁何必将自己一世英名搭在此事上呢?总归不过一些身外之物。”
李春芳也很不能理解徐阶的想法,徐阶在担任首辅之后,徐家的资产已经急剧膨胀到了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程度,李春芳认为这已经完全不正常了,当然天下皆知严嵩之贪婪,可是一旦徐阶的这些烂事爆出去,徐阶一辈子经营的人设就完全崩塌了,虽然不至于像夷洲牢柯一样身陷囹圄,但是恐怕也不会好过。
李春芳对徐阶说道:“首揆,可以传之子孙者,非田产土地爷,窃以为首揆之田产多,而积德不足也!”
这些轮到徐阶生气了,即便是王畿以心学前辈前来劝说徐阶,也没有用这么重的语气,李春芳虽然是欧阳德的学生,可是毕竟还是自己嘉靖二十六年的门生,这么说自己,徐阶怎么受得了。
徐阶勃然作色,起身说道:“子实莫不是认为老夫如严分宜一样了。”
李春芳冷笑着说道:“存翁,严分宜好歹有两朝帝王庇护,生有权势,死有哀荣,以下官看来,首揆恐怕还不如严分宜多矣!”
李春芳的这话,说的徐阶如同晴天霹雳一样,确实严嵩虽然在朝廷之上有恶名,可是影响人家生前权势,死后哀荣了吗?严嵩的孙子现在就是朱载坖的近臣,以锦衣卫指挥使掌南京锦衣卫事,对他是极为信任的,为什么严家能够一直不衰落,就是无论是嘉靖还是朱载坖对于严家都极为信任,尽管民间和朝堂都认为严嵩父子贪婪,但是无论是嘉靖还是朱载坖对于严氏父子却都十分信任。
而徐阶可就没这个条件,徐阶自己很清楚,他和朱载坖谈不上什么有什么君臣感情,指望朱载坖在出事的时候保自己显然是不太现实的,而现在张居正督师南京,为的就是要催征税粮,苏松的士绅们就会这么心甘情愿的缴纳税粮吗?显然不可能的,苏松的士绅们为了不交赋税,肯定会把徐阶抬出来和张居正打擂台,逼迫张居正妥协。
但是朱载坖怎么会不想这些事情呢,为什么朱载坖会往苏州安排一个蔡国熙,这就很说明问题了,蔡国熙是高拱的人,就算张居正想放水,在蔡国熙这里恐怕也说不过去,朱载坖早就做好了两手打算,要是徐阶配合,那就君臣演一出戏,徐阁老体体面面的下台,要是徐阶不配合,那就别怪朱载坖不讲君臣情分了。
这里面的关窍,李春芳早就看出来了,李春芳不相信以徐阶的老辣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徐阶之所以迟迟不愿配合就是担心自己若是背叛了士绅,到时候徐家在松江府会没有立足之地。
李春芳不得不点醒徐阶,朱载坖一样有对徐家抄家灭族的能力,在这点上,朱载坖和嘉靖父子一脉相承,当年的夏言,权势比之徐阶如何,不也是身送东市,悬首都门,朱载坖在这点上比之嘉靖更加狠辣,之前被杖毙的言官还没有下葬呢。
李春芳将自己的看法告知了徐阶,徐阶当然也知道李春芳说的是实情,但是徐阶很清楚朱载坖要自己干什么,无非就是两条,第一就是将自己不管是接受的投献还是巧取豪夺来的土地归还给百姓,充实国家的税源,第二就是带头缴纳欠粮,补足朝廷的欠税。
退出土地自然是使得徐阶肉痛,但是其实这个还能够接受,毕竟就算是徐阶退出了土地,徐家存留下来的田产仍然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就是依靠这些田产,也绝对可以维持徐家的豪富生活,对于徐阶来说,真正不能接受的是主动缴纳欠粮,这样一来,徐阶和徐家就和朝廷站到了一起,公开背叛了自己出身的东南士绅集团,士绅们绝对不会就此放过自己的,到时候徐阶如何自处?徐家如何自处?
这是徐阶始终不敢松口的原因,作为东南士绅中的一员,徐阶可是太了解这些士绅们的手腕了,他们嘴上都是仁义道德,可是背地里杀人放火,勾结倭寇,豢养匪类,这些事情是一件也没有少干的,谢迁可是弘治朝的阁老,武宗皇帝的老师,可是谢家不是一样满门被屠戮,一说就是海盗报复,连查都不愿意查。
徐阶真正担心的是这点。
李春芳听了徐阶的担忧之后,转而问道:“存翁,你觉得张叔大是何等样人?”
对于自己这个学生,徐阶自认还是比较了解的,徐阶想了一会说道:“叔大治世之才,远比你我强,然而就怕过刚易折,不谋己身啊!”
李春芳听了之后,哈哈大笑,对徐阶说道:“首揆,看来你对你的得意门生也并不了解啊。”
徐阶笑着问道:“还要请问子实高见。”
李春芳笑着说道:“张叔大有类于胡宗宪也,谋大事,成大事,至于些许小节,非其所谋也!”李春芳认为张居正在京师一直是在蛰伏自己,一旦给他权柄,这位的狠辣绝不逊色于当年的胡宗宪,朱载坖就是希望张居正、蔡国熙成为朱载坖手中的利刃,将大明身上的这处毒疮给剜去,朱载坖给张居正以节钺大权,准许他调动东南各省的官军,就是放手给张居正。
破家的知县,灭门的府尹,那张居正这个手握重兵的阁老重臣呢?他就不敢破家灭门吗?更何况蔡国熙一样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徐阶担心东南士绅报复,李春芳觉得还不如担心东南士绅们来的实际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