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朝堂大变,猝不及防
作者:工地搬砖捡瓶子的清茶   大唐:国师大人五行缺德最新章节     
    文官集团那边唾沫横飞 这一条款可是触及到了他们的根本利益啊。
    李世民也早已预料到了眼下这种情况。
    “不反对新政的人平身,反对的跪着吧。”李世民淡淡的说道。
    说完,哗啦啦大约一多半的人站起来了,但不少人还是跪着的,大多都是文官集团那边。
    武将集团也有跪着的人。
    大约有差不多四成的官员跪在太极殿。
    “陛下!臣死谏!这等荒唐的政策,不能推行啊!自古士农工商早有定论,若是没有些许特权,那天下学子读书为了什么?”这时候,跪着的某臣子朗声谏言。
    李世民却不再予以理会,而是看向了其中一个人,“申国公,你也要反对新政么?”
    李世民所问的人正是长孙无忌的舅舅,当朝吏部尚书,申国公高士廉!
    士廉是他的字,而不是名。
    跟房玄龄一样,玄龄是字,而不是名。
    “若陛下坚持推行此等动摇国本的荒唐政策,臣乞骸骨!”高士廉叩首,直接就威胁上了。
    李世民的目光看向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无奈的摇摇头,表示已经打过招呼,但他不听,自己无可奈何。
    “朕准了,着即免去高士廉所有职衔,剥夺申国公封号,革职为民,收回御赐府邸等一切御赐之物,遣返原籍,驱逐出京,永不叙用!”李世民大手一挥。
    高士廉猛然抬头看向李世民。
    你听不出我的意思吗?我是真要乞骸骨的意思吗?
    革职就算了,爵位为什么也要剥夺?
    “陛……”高士廉刚想再说两句,就被呵斥。
    “放肆,你敢直视天颜,你是想刺王杀驾吗?锦衣卫上殿护驾!”
    李世民怒拍御案站起身来。
    刚说完,外面哗啦啦进来了几十个身穿飞鱼服,腰配绣春刀的锦衣卫。
    卧槽!
    高士廉连忙低下头,我特么没有要刺王杀驾的意思啊。
    而且在太极殿护驾,你不是要叫禁军吗?怎么会是锦衣卫?
    “锦衣卫在!”一众锦衣卫纷纷拔刀,指着那些跪着的官员,异口同声的说道。
    “庶民高士廉阴谋刺王杀驾,念其功勋,且杀驾未遂,不予深究,即刻押下去,收拾行李,三日之内出京,不得有误!另外把这群跪着的官员全部拉下去革职查办!有违法乱纪的,依法惩处!无违法乱纪的,无罪释放,发配回乡为民,永不许再入官途,暂时查封他们名下一切资产,扣押九族!待查清楚后再论!”李世民袖袍一挥,几十个官员直接被罢官夺职。
    顺便把高士廉处理了。
    “是。”锦衣卫应下,然后就开始抓人。
    这些大部分都是世家的人,这一刻被清理得差不多了。
    “陛下!陛下!臣为国为民,臣何罪啊!”
    “陛下!臣何罪下狱啊!”
    “独夫!李世民,你这个独夫!”
    “昏君!昏君!大唐江山就要毁在你的手里了!”
    “太上皇啊!你快出来看看啊!当今陛下昏庸无道,要无罪而诛朝臣啦!”
    “陛下恕罪,臣知罪。”
    高士廉直到被拖下去,都还没有明白发生什么事了。
    我就口嗨了两句而已啊!
    你完真的?
    我是堂堂国公啊!
    我是吏部尚书啊!
    我这么大个官儿,跺跺脚朝廷都要抖三抖的大佬,你把我革职不要考虑一下吗?而且我他妈还莫名背上了一个杀驾未遂的骂名?你搁这闹呢?
    随着大批官员被拖下去,太极殿内瞬间空旷了不少,不少官员擦了擦汗。
    好险,真的好险。
    这一刻,满朝文武意识到变天了,朝堂要出大事了。
    李世民随即吩咐道,“传旨,着齐国公长孙无忌出任吏部尚书。”
    “臣领旨!”长孙无忌站出来道。
    李世民继续说道,“即刻安排有关人员填补空缺,确保朝廷正常运转。”
    “陛下放心,新名单臣下午拟定送御书房。”长孙无忌回答道。
    这份名单注定是由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四人内部消化,这是早已分配好的利益。
    真当李世民这次没准备?
    早早让锦衣卫埋伏在暗处,那也是李世民的命令。
    李世民微微点头,“行,那我们继续说摊丁入亩的事情,诸位臣工,谁赞成,谁反对?”
    李世民目光扫视满朝文武。
    “新政推行,国库充盈,臣赞成!”
    “臣赞成!”
    “臣附议!”
    “臣也赞成!”
    “臣等附议!”
    以长孙无忌等人为首,一大批官员站出来表示同意。
    这件事情背后有多大利益网,李世民现在不想管,只要新政能有钱就行!主要是李世民相信长孙无忌不会背刺自己。
    才敢这么放权。
    剩余的六成百官,有一大半都赞成,剩下一小半都是中立。
    “哦……那些不表示赞成的官员,就是反对新政了?”李世民眼睛一眯,大有一股威胁的意思。
    “臣等附议。”这些中立的官员相互看了看,只得异口同声的表态。
    没办法,不赞成就得进诏狱。
    就他们屁股下那些屎,一查出来,数罪并罚,满门抄斩都是有可能的。
    比起让出点利益,还是命更重要。
    “看来诸位爱卿都是忠臣,都为国为民,是国之柱石啊,朕心甚慰,这一条国策就这么定下来了。
    拟旨,由齐国公、梁国公、蔡国公、郑国公、国师五人组成钦差专办组,全权负责今日早朝拟定的一系列新政。
    监察天下,赐尚方宝剑,凡敢阻挠新政实施者,三品以下官员准许先斩后奏!三品以上官员奏后再决!
    并许便宜行事之权,凡因新政落实之事,所至之处,如朕躬亲,见官大一级,可提调当地一切军政大权!”
    李世民当即下旨,其余的没得说。
    这最后一句话,那可就是妥妥的大权了。
    意思就是说,只要因为新政的事情,就有权代替调动当地最高军政大臣下令,而且见官大一级。
    当了当地,就是最高指挥官。
    不仅可以指挥当地官员,还可以调动当地军队。
    如此权力,不可谓不大。
    并且为了稳妥起见,李世民还把司华年拉下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