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大人,这会试榜首,我们实在是无法决断,还请大人定夺。”
柳元正是礼部尚书,也是这次科举的主考官,眼看放榜日子都要到了,礼部却还没评出榜首,这让好脾气的柳元也怒了。
“这几份试卷还需要纠结大半个月?这高下不是立见吗?”柳元给试卷排了高低顺口说着。
汇报的礼部官员低着头不说话。这策论可谓是见解独到,针砭时弊得恰到好处。作为此次会试的榜首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
但是很快柳元的表情就在看到试卷名字的时候凝重起来。
“这……这份也不差嘛。”柳元拿起手边另一份试卷松了一口气说道。
一旁的几个考官头更低了。
柳元顺手翻到考生名字,看到那上面谭澈二字后又愣住了。默默放下手中的试卷又去翻了起来。
很快半天过去了,柳元把试卷看了个遍也没找到一份能够占据榜首的。
“这就一份差不多的都没有?”柳元皱眉喝了一口茶气呼呼的看向其他考官。
“柳大人,这高下立见,我们也实在是为难。”
柳元叹气,又拿起了齐远的试卷,哪怕他已经看过一遍了,但是再看仍旧有种茅塞顿开的惊喜感。
柳元惋惜的放下试卷,又看了看谭澈的试卷,心中越发纠结了。
“柳大人,后天就该放榜了。”
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前段时间京城的流言,柳元更是知道周元帝的确有不用二人的打算。可是偏偏这梁才和谭澈又的确是才识出众。
他们要是自作主张把试卷压了下去,到时周元帝要是突然想起来要看试卷,他们就犯了科举的大忌了。
柳元沉默半晌,天色已晚,眼看后日就要放榜了,礼部谁都担不起责任。
“柳大人,这?”一旁的考官还在询问意见。
柳元看着面前的试卷,这样的学识,这样的抱负,只要有一个机会便能一飞冲天。
他们虽然是考官,但是也只是陛下的臣子,是帮陛下选拔人才,既如此他们只管选出优秀之人便是。
柳元劝慰着自己,心一横便提笔写下了会试前十的名字,榜首上赫然就是梁才,紧接着便是谭澈。
柳元一气呵成,放下笔拿起试卷,“诸位,我这就进宫了。”
“柳大人。”众人佩服的拱手行礼。
柳元深吸了一口气便匆匆进宫了。
周元帝坐在御书房的案桌前,正批阅着奏折,礼部的事情又怎么瞒得过他,只是借此顺便考验考验柳元罢了。
“陛下,礼部尚书柳大人求见。”
周元帝放下手里的奏折,总管便将人带了进来。
柳元也就是一时热血,等他进宫之后便开始后悔忐忑了。
“微臣叩见陛下。”
“爱卿求见所谓何事?可是来送会试结果的?”周元帝说着放下朱笔,面上都是笑意。
“回陛下正是此事。”柳元说着就将手中的东西高举递给了总管。
周元帝看到名单上的名字表情沉了下来,放下名单看向跪在地上低着头的柳元。
“京城的流言柳大人都听说了吧,不觉得这榜首有不妥之处?”周元帝的话里隐隐带着怒意,柳元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
可是如今已经是没有反悔的余地了,柳元也就只能按照自己的想法硬着头皮开口。
“回陛下,微臣有所耳闻,只是这榜首的确是我们众考官一致认同的,微臣不敢拿科举之事欺瞒陛下,因此才连夜进宫请陛下过目决断。”
柳元说完这番话后御书房里一片寂静,即便是满头大汗也不敢有一点动作。
周元帝没有说话,只是将名单放在了一边,随手抽了一份试卷看了起来。
整个御书房里就只有周元帝翻阅的声音,柳元听着这声音觉得仿佛有一把刀架在了他脖子上。
周元帝看了两份试卷眉头皱的更紧了,都是些老生常谈的问题,写出来的策论也是中规中矩,算不上太出彩可也挑不出太大错处。
“爱卿辛苦,赐座。”
周元帝看了几份也没有合心意的抬头看着跪着的柳元叹气。
“谢陛下恩典。”柳元稍微松了一口气,坐在椅子上用余光猜测周元帝的心情。
显然周元帝现在的心情不算太好,就像这些策论一样,周元帝在位二十年,虽已初见盛世,可也的确无功无过,想要青史留名也略有牵强。
周元帝心有不甘,可是朝中的势力已经稳定,因此周元帝才如此急切的想要寒门的官员来实现他的野心。
只是这些人里还真就没有合适的,大多时候周元帝也只能退而求其次。
接连看了好几份试卷,看的周元帝都不耐烦了,朱笔在名单上标画。
看到名单上榜首的梁才,微微皱眉,在试卷中拿出了谭澈的试卷。
有了前面那些试卷的对比,谭澈的试卷就显得出彩了许多,在官员考核上更是见解独到。比起那些空话,谭澈的见解已然有了大概的措施框架。
周元帝眼前一亮,心情好了起来,这人才还是有的嘛。谭澈的想法正中周元帝的下怀,周元帝也早就有了考核官员的想法。
这下还真是瞌睡来了送枕头,稍加培养就是一个不错的吏部官员。
周元帝看着策论总算是露出了笑容,朱笔在谭澈的名字旁打了个勾。
“爱卿匆忙入宫想来还没用膳,苏宁给柳大人上点吃食。”周元帝心情好,对于把人才送到面前的柳元看着也顺眼了。
柳元连忙谢恩,坐在椅子上小口的吃着点心,心已经放下去了一半。
周元帝又将剩下的几份看了,有谭澈的试卷对比,周元帝越发看不下去了。最终纠结一番还是将早早放在一旁的试卷拿了起来。
这一看,周元帝的嘴角就忍不住上扬了。
民生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也是税收的主要来源,然而齐远却在策论中提出了商业税的概念,甚至已经架构了一套完全可以施行的条例。
看着那精确到每一两银子的税收制度,连周元帝都不由自主的开始粗略估算商业税的收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