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马匪
作者:奔跑的小白马   亮剑从种地开始最新章节     
    清晨太阳还未升起,家家户户沉浸在梦乡里甜甜的睡着,小镇安静而祥和,淡淡的雾气如同白纱包裹着整个小镇,林荣眨了眨眼皮,从梦乡乡中醒来,隔着窗纸的屋内虽然有些昏暗,依然能看到外面有些光亮,天快要亮了。
    看了看身旁正睡的香甜的红香,轻轻揭开被子,开始寻找衣物。林荣的动作让睡在身旁的女人也迷迷糊糊的醒来,从厚厚的棉被里探出一条白皙的手臂,环住林荣的腰间,在睡一会,还早着呢?一边说一边将脸颊贴在身上,用鼻子狠狠的嗅着林荣皮肤的味道。
    干什么呢!你是小狗吧,什么都喜欢闻 !
    我就喜欢闻,你身上的味道很好闻,有股果香气!
    别闹了,马上就天亮了,让人看见不好,林荣的母亲去世还不到一年,虽然林荣不太在意这些繁文俗礼,但终究是不愿平白让人嚼舌根,把环在腰间的手臂塞进了被子里,穿好衣物偷偷的溜出屋门,返回家中。
    当再次来到宋济民宅前的时候,已经是天光大亮,站在三米高半米厚的青砖围墙下,两只青石雕成的石狮立在大门的两侧,看起来气派非凡。林荣近前轻叩大门,不一会一个小厮来开侧门,看到是林荣,麻木僵硬的瘦脸上立刻堆满笑容,哟林管事你来的可真准时,刚才老爷还说您今儿要过来。您跟我现在去见老爷吧。
    借你吉言没迟到就好,那就劳烦宋三兄弟您带路了。
    不敢不敢,您叫我小三就好,您可是老爷看中的人才,老爷可是经常当着我们的面夸奖您年轻有为呢!哪个不知,您以后会跟着老爷飞黄腾达。
    我不过就是一种地的泥腿子,你可别给我戴高帽啊!
    两人聊着不痛不痒的废话,穿过二门,一个穿着灰色旗袍身材曼妙的女子映入了眼帘,女子听到脚步声看向了小厮和身后不紧不慢跟随的林荣。
    只是两人刚刚目光相对,女子又再次地下头。只是林荣不知,这女子虽然是宋济民的三姨太,不管家事,却也对院里的八卦一清二楚,当然这一切都来自于自己的丫鬟小蝶所说,每次小蝶谈起林荣总是眉飞色舞,让她也心生好奇,当然仅仅是好奇。
    当听到院里小厮管那年轻人叫林管事,才知道,这个和自己一样年龄的年轻人就是小蝶口中的人,虽然初看一眼,但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人,虽然年轻,但是身材高挑挺拔,一身衣服虽然并不华贵,却别有一番飘逸儒雅的感觉,面部虽然没有看仔细,却也看出其皮肤白皙,在这个农民整日在酷暑寒风中工作,差不多个个都晒的皮肤黝黑的人来说,简直不可思议,确实是个与众不同的人,听着脚步远去,又再次偷偷的回望了一眼。
    这么冷的天气穿着棉旗袍,坐在四处透风凉亭里,真是奇怪。压下心中疑问进入到后院正堂。林荣与宋济民见礼后,简单说了会话,就接过信件来到了前院,此时前院已经停放着一个装着二个大木箱子的马车,和一辆拉着空车的毛驴,旁边站着四个背着长枪的男子。
    为首一人年龄在三十岁左右,个子不高,却看起来彪悍矫健,额头一道三厘米的疤痕,更是增添了悍勇之气,一把泛着蓝光的德国镜面匣子别在腰间。
    男人名叫张大山,曾经当过宋济民大儿子的贴身警卫,后来离开军队被安排到老家成了宋家的护院头目,此人在军队呆过八年,非常熟悉军队的训练和战术,长枪短枪据说用的都很好,尤其是一手盒子炮,五十米内指哪打哪,深受宋济民的信任和器重。
    张大山对林荣也是略有耳闻,看其外表和举止确实有些不同凡响,但终归不过是一个管理农民的工头罢了,再有所谓的什么才华能力又怎么样呢!再说真有才华又怎么会窝在这平安镇当个工头,张大山自认自己是个有见识的人,可不是这些土生土长的下人所能比的。不明白为何宋济民会如此看重,居然给了林荣每个月八块大洋,还额外给粮给物,偶尔还要送些赏赐。
    自己当初可是军队正儿八经的的警卫排排长,打的一手好枪,这些年保护宋家免受土匪劫掠,立下汗马功劳,一个月才10块大洋,虽然管吃管住又管酒,但是这个小子凭什么一个月就能拿八块大洋,仅仅比自己少了两块,内心对这个年人有些微微不爽。
    殊不知在宋济民眼中,这个林荣比张大山重要的多,但说林荣接管了农事后力排众议,从选种,到种植时间的选定包括轮耕套种,沤肥施肥,全部他一人而定,每一样安排都是林荣精心计算还有德鲁伊的术法相助的结果。
    结果就是当年就增产百分之七十。
    不要小看这百分之七十,那可是五千亩的田地,包括平地与梯田和少量山地。
    民国时期农民的种田实在是太过粗糙,小麦的亩产平均也就亩产120斤,当然跟是没有好的良种,化肥,农药也有很大关系。
    每亩增产百分之七十,就等于一亩地多收了八十多斤粮食,换算成五千亩,就等于多收了四十万斤粮食,其实远远不止这些粮食,毕竟很多田地种的都是粗粮,而粗粮的产量要比小麦高,粗粮在原有基数的增产更加可观。增产的粮食,既让农民增收家庭日子好过一些,更是让宋济民的粮仓满溢,而且这两年林荣据说一直在培育更优质的良种,以后粮食的产量还会在提高。
    这个年代有粮,就有人,有粮就有钱,有粮就有枪,多出的粮食能养活多少人,一个小小的护卫长,枪打的再好,只要自己肯出粮又怎么会缺一个会打枪的人
    给林荣的钱虽然没有张大山多,但是不代表宋济民眼里张大山比林荣重要,一方面是习惯所谓,一方面也是为了平衡下面的人。
    林荣对此倒是不在乎,毕竟之前年龄小离不开父母的庇护,等年纪大了对家人产生了感情也不忍老人离开身边,等母亲去世后,中国的抗战也马上就要拉开帷幕,到时处处是战场,已经没有了所谓的桃花源处,万一去了陌生的地方被拉了壮丁,那玩笑可就开大了,什么术法,也禁不住大炮的轰炸。这里生活了十年之久,熟悉了这里的一山一水和风土人情,也就没有了离开的打算。这些年粮食增产,不只是百姓和宋家受益,就是自己也偷偷的分润了一部分,按照历史的记忆战争明年就开始打响,日军将两路进军,其中一路就在晋西北地区。
    自己要做的就是准备,充足全面的准备,生活用品的准备还有,备粮,备枪,备盐,备弹药。争取在这个乱世好好的活下去。
    虽然自己有德鲁伊的术法,但是能够起到作用的就那么几个,用那么几发就没了。
    张大哥咱们这就出发吧!林荣对着张大山点点头说道。
    好,林荣咱们就坐在前面那辆马车上,让他们几个坐在后面的车上,说完牵着马走到大路上赶起了马车,平安镇到县城四十多里的路程,坐在马车上大概需要四个多小时,路上无聊,林荣变主动与张大山攀谈起来。
    镇子到县城的土路并不平坦,到处是坑坑洼洼的地方,路旁长满了杂草,放眼望去到处是庄稼和矮小的林地,这个季节放眼四处满目疮痍。
    林荣坐在马车上斜靠在木头箱子,望着赶车的张大山道:张大哥你身上背的长枪可是中正式?对于林荣来说,对火炮非常了解,对于枪支只是对现代一些常用的枪支了解,却并不精通。
    你还听过中正式,张大山有些好奇。
    这枪是太原兵工厂产的六五式,跟日本人的三八大盖差不多,这枪是宋少爷弄的,咱少爷以前可是团长,听宋老爷说,少爷马上就要升官了!
    看你对枪挺感兴趣还知道中正式,怎么样打过枪没有?
    还打过枪没有,老子以前打的炮弹都比你枪里的子弹打的多,火箭炮,张大山连听都没听过,但是老式火炮在现代依然很有市场,尤其是不发达落后地区和战乱地区,出国培训可不单单是培训,那可是认真负责的售后服务讲究的是口碑和回头客,林荣在当地也借机过足了枪瘾,现在空间里还放着一把大喷子。
    倒是手里有一把猎枪,没事时,也偷偷的放过几枪,林荣含糊其辞的说道。
    枪要想打的准,既要懂得射击的训练方法,还要有天赋,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多喂子弹才打的准,只是这子弹可不便宜,一般人想练枪但是子弹的花费实在太大了怎么样我这枪你拿去打两发试试?
    看着张大山言不由衷的话语,林荣没有客气,顺手接过了长枪,用手掂了掂步枪的重量。打枪就算了,就是好奇,让我观摩一下这支枪就好,拉了拉枪栓,检查一下枪内是否装有子弹,看了看枪管的膛线,算是一把新枪,举着枪对远处瞄了瞄,索然无味的还了回去。枪支做工还是跟后世差距很大,当然对于这个时代也算是一款不错的军用长枪,其实论起打枪,虽然前世打了不少子弹,还真的未必有张大山打的好,毕竟这位可是当了八年的步兵,还当过排长算是老兵里面的精锐了。
    两人说着话不知不觉就出了镇子,当路过王家堡马车继续向东行驶,再有三里路就会路过古口,天空中一只黑点向着马车飞来,嘎…嘎…嘎嘎,一只乌鸦飞到了林荣的身旁,张大山刚要拿起鞭子赶走这个晦气的玩意,就被林荣制止。
    张大哥且慢,这个乌鸦是我闲来无事样的玩的,一会它就飞走了,摸着乌鸦的头颅,伸手递掏出一把小米,看着乌鸦低头啄食米粒,林荣闭目心神与乌鸦连接。
    原来是前方二里处 有一群骑着马的人向这边赶了过来,穿着各种各样的的服饰,背着长枪还有拿着短枪的家伙,很有可能是一群土匪,能骑着十六七匹马的土匪可不是那些活不下去扔掉锄头的农民伴做的土匪,一般这样的土匪枪法精准,来无影去无踪,很不好惹,也不知道是恰好路过,还是冲着他们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