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儿臣愿代丞相受罚
作者:吹海风的乌鸦   忍气吞声背锅后,我做福运小皇后最新章节     
    虽说一声声木杖与人肉相击发出的闷响听得人头皮发麻,但第六下打完,年丞运身上仍不见血迹。
    秦泽海不由得怀疑起来,他的目光缓缓落到秦君郁的脚上,发现他脚尖张开,眼神立马冷下来。
    廷杖分“用心打”和“着实打”,至于采取何种打法,决定因素很多,譬如皇帝的密令。
    若无密令和暗示就得监刑人自行揣测,来给行刑人传递信息。
    皇帝只是想大惩小戒,他们就得着实打,手下留情。皇帝大发雷霆,实实在在要责罚,就得用心打,往死里打。
    监刑官脚尖张开——着实打。
    监刑官脚尖闭合——用心打。
    廷杖,没有监刑官,皇帝没有机会传密令,在龙案后也无法通过脚尖传达旨意,这两个护麟卫却“着实打”,正巧秦君郁脚尖张开,这真的是巧合吗?
    比起巧合,秦泽海更相信另一个猜测——护麟卫里有秦君郁的人。
    秦君郁要保下年丞运,所以暗示他们着实打。
    秦泽海咬碎了一口银牙,没想到秦君郁的手竟伸得这么长。
    在第十杖打完时,年丞运已经奄奄一息,连喊痛的力气都没有了。
    他的臀部血肉模糊,官服亦被划了十几道痕迹被血染出一片深色。
    血腥味充斥着整个明德殿,文官们儿见了这场面几度欲呕,武将们则是司空见惯,但因恻隐之心,个个都眉头紧锁。
    眼见年丞运要不行了,两名护麟卫都犹豫着要不要再打。
    毕竟当众杖毙一位丞相可不是小事。
    但年丞运的惨状并不足以让皇帝消气。
    他对这位最会揣摩自己心意的丞相是很满意,甚至是信任的,正因为这样,他才会震怒。
    皇帝面不改色道:“继续。”
    箫将军实在看不下了,拱手道:“皇上!年丞运年迈体弱,实在挨不住三十杖啊!”
    皇帝刚才已经说过,谁敢求情,同罚并罚。
    未等他发火,秦君郁进言:“父皇,儿臣愿代丞相受余下二十杖,请父皇恩准。”
    他在刑凳旁单膝跪地,拱手抱拳,侧目便对上了满目凄凉的眼神。
    年丞运说不出话,脸色白得如同死人,他痛苦地摇着头,示意他不要这么做。
    秦君郁忽视他带有暗示意味的眼神,将目光移开,又道:“父皇若是还不解气,儿臣自请再加三十杖,一切后果自负。”
    皇帝眼睛一眯,放在龙案上的双拳紧了紧。
    众人都在紧张地等待着皇帝的答案,有希望他同意的,盼望着最好能趁这次机会将秦君郁打死,再不然打成残废,那么太子之位不用别人抢,皇帝自会让他交出来。
    当然也有不希望他同意的,五十板子下去,人都不中用了,一个不中用的人,注定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有人恨铁不成钢,秦君郁为了个老头而葬送自己的人生。
    有人由妒生恨,妒忌他有如此胆量和义气,嫉妒他或许会凭借此事将年丞运收入麾下。
    二十板子,让年丞运后半生只为他卖命都不为过。
    这么好表现机会,谁不心动呢?可他们都不敢冒这个险,不敢像秦君郁那样进谏说自己愿意代替年丞运受罚,万一皇帝真同意了,那岂不是一命换一命?
    秦君郁有这个气量,他们没有。
    以至于皇帝同意用五十板子换年丞运下刑凳时,没有一人出声。
    年丞运绝望不已,颤抖的胳膊抬起,想去抓秦君郁的袖口,还未完全举起,他便眼一闭,手一垂,晕过去了。
    挨了十板子还能挺到现在,已经很不错,所以年丞运晕过去是意料之中的事,大臣们并没有太大的反应,脸上没什么情绪,更没有动作。
    箫将军见状,连忙给旁边两名负责守卫的护麟卫递眼色,“圣上要杖责殿下,你们还不快把年丞运抬出去,耽误了圣旨,谁负责?”
    两名护麟卫交换了一个眼神,默契地抬头去看上面那位的意思。
    皇帝对箫将军的话并未做出反应。
    护麟卫立马就懂了,轻车熟路地架起人往外拖。
    一向体面的年丞运此时被架着穿过文武百官,如同一具尸体,没有尊严的尸体。
    秦君郁庆幸,他是晕迷的。
    他上了刑凳,却面无惧色,平静地抬眸,淡然地朝自己的父亲道:“谢主隆恩。”
    说罢他垂下眼帘。
    皇帝抬手,护麟卫开始行刑。
    他们不敢打得太重,又不敢包庇得太明显,只能尽量控制力道,纵然他们有心往轻了打,但第十杖下去时,秦君郁的官服已然被勾出道道丝线,血色蔓延。
    殿内血腥味更浓重了些。
    秦君郁始终没有吭声,只是紧拧着眉心,嘴唇发白。
    还有四十下……
    三十下……
    二十下……
    十下……
    秦君郁紧闭着眼,满头大汗,没人知道他是否还醒着。
    情况如此,护麟卫不敢再打了。
    若是把太子殿下打死在堂上,他们项上人头和九族可都不保了。
    箫将军跪到刑凳边,手拍了拍秦君郁的后背,担忧地唤着:“殿下?殿下?”
    没有回应。
    就连皇帝都捏了一把汗,活活把儿子打死这事传出去对他,对皇家,仍至整个琉璃的影响都不好。
    况且他只是要让秦君郁吃个教训,长点记性,并非是真的要他死。
    这四十板子下去,体弱的人已经没气了,身强体壮的也非死即残,就算是看陌生人受这样的罪也会于心不忍,更别说那人是自己的儿子。
    皇帝动了恻隐之心,可天子一言九鼎,圣旨不得随意更改,他想要个人来递台阶,让他好饶了秦君郁,可是没有……一个都没有……
    最懂他的两个人,一个生死未卜,一个奄奄一息,满朝文武,竟无一人能懂他此时的想法。
    这位高高在上,睥睨万物的帝王,头一次生出了觉得自己可悲的念头。
    只是很快,就消散了。
    他仍旧是万人之上的皇帝,一切与他作对的,忤逆他的,都应该罚。
    “皇上!”铿锵有力的一声让皇帝又有了些希望。